第1章 上任 (1)(1 / 3)

車隊從省委大院出發,出一環、二環進108國道。此行的終點站不是北京,也不是廣州,而是都寧市委。

從省城到都寧市大約需要一個半小時的行程。

陳時宜坐在車上心潮起伏,他這次回都寧出任市委書記。

這麼快就回來?

好馬不吃回頭草,回來幹什麼?

由不得他,一切行動聽從指揮。當初不願走,卻走了;現在不願回,卻回了。走得突然,回得突然,來去匆匆,叫人不可思議。

送他上任的是省委兩員大將,分別是省委分管組織的副書記、原都寧地委書記吳春天,省委常委、省委組織部部長楊光。

有兩員大將助陣,陳時宜多了幾分自信。

難道他還有壓力?

確切地說是心有餘悸。三年前,他是被人很“客氣”、很“體麵”地請出都寧。與其說是請,倒不如說是掃地出門。

進入郊區,小車開始顛簸。前方路麵是“美人酒窩”路麵。這條路馬上要改建成京珠高速公路,路難行的日子不會太久。

楊光今天打頭陣。他的坐騎其貌不揚,但並不普通。就像人的長相一樣,有的人長相一般卻有內才,有的人是繡花枕頭好看不中用。楊光這輛車可不是繡花枕頭,而是正宗法國貨——世界知名品牌雪鐵龍,它有自動駕駛功能,能在高速公路上信馬由韁。

楊光的司機平時喜歡開快車,今天卻怎麼也快不起來,除了路況不佳外,主要還是因為這是一次集體行動。雖然他是開路先鋒,但不是主帥。必須做到:保持距離,整體推進。

今天的主帥是吳春天。

吳春天坐的是一部高檔豪華型奧迪,最新款式。省委13個常委,數他的車最高檔,比書記、省長的車還高檔些。不是沒有擺正自己的位置,而是來年就退居二線,沒人有意見,也沒人跟他打拚仗。這部車是他在省委坐的最後一部車。換崗之前帶一部新車到人大、政協是可以理解的。

豪華車一般底盤低。底盤低,重心就低。重心低,安全係數就高。在這種路麵上,底盤低跑不出速度。現在的車速隻相當於東方紅拖拉機的速度。這樣跑下去,一個多小時的路程得花三個多小時。

好事多磨嘛。

陳時宜的紅旗牌轎車緊隨其後。

不應該是這個排列。按規矩,陳時宜應該當先鋒;誰的官小誰衝鋒陷陣。雖然沒有明文規定,但卻已經約定俗成。

是楊光主動提出當先鋒的,因為陳時宜是此行的主角。

哪來這麼多規矩?官場的規矩其實不複雜,抓住一點,一通百通。這一點就是級別,生老病死都講級別。不要責怪這種規矩,各行各業都有規矩,官場有官場的規矩,商場有商場的規矩,戰場有戰場的規矩,規矩無處不在,沒有規矩不成方圓。

陳時宜的車後還跟著一部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大巴車。

何路神仙?

一群上訪的老百姓。

不知情者還以為是一輛打擦邊球的車。

常見一些不相幹的車咬著車隊尾巴不放,不為別的,目的是搭香邊——跟著領導車隊可以暢通無阻,可以免交過橋過路費。

讓上訪的老百姓跟著書記赴任?

難道不行嗎?

這是規矩,隻不過恰巧趕上了新書記赴任。由市委書記接走上訪群眾是省委書記仲知秋的意見。

都寧是全省的上訪大市,不僅群訪多,而且零訪也多;上訪者絡繹不絕,把省委、省政府的大門都要擠破了。這些上訪的人守候在大門口旁,見到省委書記、省長的小車就攔。也不知道他們是怎麼知道車牌號的?是經驗。經驗告訴他們,領導坐的都是小牌號的車,號越小,官越大,攔下車牌號為1~10的車不會錯事,肯定是領導的坐騎。這些人已經無所顧忌,一個個都想“吊頸尋大樹”——找到大領導就找到了解決問題的途徑。

仲知秋有個習慣,喜歡早晨跑步。這個習慣不知什麼時候讓上訪者掌握了,於是,晨練變成了信訪接待日。全省“兩會”期間,都寧有一個老上訪戶守在省委禮堂大門口,當仲知秋從小車上下來的一瞬間,這位老上訪戶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越過警戒線抱住了省委書記的雙腿,死活不放。

他不走行嗎?大禮堂還有兩千多人等著他發表重要講話。

真是急死人。

這回是“秀才遇見兵,有理說不清”。不答應解決問題就是不放。警衛在一旁幹著急。

當然,上訪者也不是不講道理,而是不采取這種過激的辦法解決不了問題,是逼出來的。不講理就不會來上訪。來上訪,說明想通過正常途徑解決問題。

好說歹說,直到看見了希望才鬆手。

大會因此推遲了五分鍾。

仲知秋拍案而起。為官一任不能保一方平安是失職,都寧不寧這種局麵不能任其發展。仲知秋對信訪局長下指示,凡是都寧的上訪戶,都以我的名義通知都寧市委書記餘國光本人,讓他親自給我到省城來把上訪的群眾接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