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事事關重大,皇帝不得不打起精神,接過單子仔仔細細看了幾眼,除了已知的礦產,還有許多的糧食,草『藥』等,難以想象商國這些年是如何滲透吃楚國下的。請百度搜索
這些物資,足矣養活一支四十萬大軍三年,還是精銳。
連晉那個小子,不僅打楚國的主意,還偷偷在楚國運走或者低價購買如此多的物資,這些東西,用錢都難以籌措,他卻憑借那些細作,做起了無本生意。
心憤怒的同時,更是生氣一絲後怕,若是沒有發現此事,屆時商國來犯,楚國各處,盡是『奸』細,已經失去先機。
算楚國國力稍稍高於商國,到時商國隱藏的四十萬精兵,必然會讓楚國措手不及,那時,誰的國力更強,難說了。
若說以前,算與商國晉國兩國僵持不下,楚國也不懼,現在天下局勢驟然變化,楚國與秦國結盟一事斷,內部又是爭鬥不休。
一國直麵商晉兩國,他們還有齊國在後方物資支持,楚國危矣。
雖說商國承諾會妥善處理此事,但是他們也不見得會主動賠償,甚至可能很快會發動攻勢。
清單傳下去,給眾大臣傳閱,滿滿的幾頁紙,看著觸目驚心。
不得不承認,商國如今已經成了一個極為可怕的對手,這樣十年如一日的滲透,等待,讓人背脊發寒。
皇帝麵帶思索之『色』,楚國已經陷入進退兩難的境地,若是商國拒不賠償,楚國當如何?興兵而戰?勝算五五之間。
最重要的是,朝堂一片混『亂』,意見恐怕難以同意,看來這個問題不得不解決了。
看了看台下的幾位皇子,都因為這份清單或怒或愁,看來他們心,還是有楚國的。
“諸位已經看過了,有何想法。”
有老臣站出來義憤填膺道,“商國竊我國本,定要追究,否則我楚國如何立足,又如何跟百姓交代啊。”
皇帝點點頭,問謝靈道,“單子送到商國了嗎?”
“已經送到,商國太子已經指派使者,準備來楚國相商。”
經曆了次的事,大家明顯不相信商國的誠意,“莫不是又要拖時間,臣以為我楚國應當提前做好準備。”
事關大體,楚國處事向來不肯委曲求全的,這時大家倒是出的一致,沒人說什麼以和為貴的話。
皇帝道,“說的是,朕已經給過他們機會了,天下人都看著朕,此事決不能退讓。”
謝靈道,“商國最大的隱患已經除去,已無後顧之憂,崔捷如今共掌管大軍六十萬,雖然沒有合兵一處,但是完全歸連晉和崔捷節製,他們若是心懷不軌,很快能集結大軍,臣以為我們也應當調兵鎮守邊疆。”
兵部尚書出列道,“謝少卿說的有理,崔捷原先掌管的四十萬大軍,雖然沒有在邊疆,但是他駐紮之處離楚商邊界隻有四百裏,幾日可到,另外二十萬,分兩路,陳列四十萬大軍側翼,可以很快支援,不得不防啊。”
“如此說來,邊境的確危險,的確需要調兵,一來以防萬一,而來震懾別國,眾卿家認為應當調哪一路大軍前往?”
此時和謝茗有關,謝靈不好開口,不過論起軍事,自然有專業的人懂,便不用謝靈開口了。
兵部尚書道,“守在商楚西邊邊界的謝大將軍手下,有大軍二十萬,往東百裏的西州有地方軍十萬,但懸殊還是很大,臣以為應當再調十萬大軍,駐紮於謝將軍北邊,遙相呼應。
濱州有守軍二十萬,龍騰將軍這幾個月已經整合兵力,熟悉了濱州軍的情況,龍將軍又是老將,不如派龍將軍帶十萬濱州軍前去。”
沉默了許多日子的參政曾學知出列道,“雖然在數量看,四十萬對六十萬,有反應的時間和餘地,但崔捷手下有四十萬是精銳,再加商國邊軍還有十五萬,加邊境各城守軍,加起來能調動八十萬大軍。
若是連晉不管不顧,全力攻來,是謝大將軍善戰,又怎麼應付兩倍的兵力,攻破西州,我大楚西邊共三百裏無險可守,屆時不是節節敗退?”
皇帝皺起眉頭,“此事事關重大,不能冒險,至少要調用二十萬大軍。”
兵部尚書道,“隻是算起來恐怖,八十萬大軍,一時哪有那麼多糧草,這麼大一批糧草,不可能無聲無息的,況且,崔捷駐紮之地,雖然裏謝將軍駐守的西原近些,但其實也是震懾雲南王手下的二十萬大軍,有雲南王鎮守南邊,他豈敢全力共我西原。”
“我大楚這些年算是太平,沒有戰事,不過雲南王和謝茗手的大軍,從不懈怠,都是精銳的精銳,朕相信他們,龍騰也是老將了,那依兵部所言,先讓龍騰帶著大軍去西邊,至於駐紮何處,讓他聽謝茗的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