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章 敬業才能立業 (2)(1 / 2)

有的人之所以能夠成為幸運的寵兒,可以比別人更早地達到成功的目標,品嚐到更多的成功盛宴,往往並不是因為他們比別人的智商高,或者比別人更圓滑,而是因為他們有一種科學的工作觀和良好的工作習慣。也許你並沒有很好的天賦,但是,你一定要樹立一種科學的工作觀,在這種科學的工作觀念的指導下,兢兢業業,刻苦鑽研,當它形成一種習慣時,你會發現你得到了意想不到的收益。

課後總結:

在科學工作觀的指導下,你就能夠把工作當成使命,更加自動自發,刻苦鑽研;你將煥發出無窮的工作激情,對工作樂此不疲。如果你秉持科學工作觀,你會感覺到一種無形的動力,讓你全身心的投入工作,並帶你走向事業的成功。

課前提問:

1、 是你在追求工作還是工作在追求你?

2、 為什麼隻有員工努力工作才會達到雙贏?

3、 為什麼優秀的員工總是自動自發的人?

人與公司是一種“智豬博弈”

在經濟學裏,有一個“智豬博弈”的理論,它是一個著名的納什均衡的例子。假設豬圈裏有一頭大豬和一頭小豬,兩隻豬在同一個食槽裏進食,並且這兩頭豬都是有智慧的“智豬”。豬圈兩頭距離很遠,一頭安裝了腳踏板,另一頭是飼料的出口和食槽。踩一下,就會有相當於10個單位的飼料進槽,但是踩踏板和跑到食槽處所需要的勞動,需要消耗相當於2個單位的飼料。

兩頭豬都有兩個選擇:自己去踩踏板或是等待另一頭豬去踩踏板。

大豬先去踩踏板,它將比小豬後到食槽,除去大豬運動消耗,雙方純得益為[6,4],若大豬選擇等待,得益為0;小豬先踩踏板,它將比大豬後到食槽,吃到的飼料少,除去運動消耗,雙方純得益為[9,-1],若小豬選擇等待,得益為0;兩頭豬同時踩踏板,雙方純得益為[5,1];兩頭豬都等待,都吃不到飼料,雙方得益都為0。用矩陣表示會更明了一些。

在這個博弈中,小豬是具有選擇優勢的,無論大豬是選擇行動還是等待,小豬的最優選擇都是等待——行動隻會讓他白白消耗能量。而大豬則不同,對它來說,選擇行動優於等待。為了讓雙方達到雙贏,最佳選擇就是大豬行動,小豬等待。

其實員工與公司之間也是一個“智豬博弈”的過程中,不過在這裏,企業是“小豬”,具有選擇優勢,而員工則是“大豬”,必須不停奔波。因此,是“你追求工作,不是工作追求你”。

員工在公司裏,要麼努力工作,讓公司和自己都受益;要麼敷衍工作,給多少錢幹多少活兒,久而久之,不是自己感覺個人能力沒有施展選擇辭職就是公司對你不滿意辭退你,你的收益自然大受損失。公司也是有兩種選擇,要麼主動培養員工——這樣風險很大,就猶如小豬去踩踏板,收益為負數——很少有公司會作出這樣的決定;要麼選擇等待,等待員工行動,如果員工不主動積極,公司也能維持基本的運轉,收益並不受損,即使員工辭職,還會立刻有人來補充這個崗位,對收益沒有什麼影響。公司就像小豬一樣具有先天的優勢。因此,在員工與公司博弈中,隻有員工主動行動,才能夠與公司達到雙贏。

因此,在員工與企業博弈中,企業永遠占據著主動優勢。所以一個聰明的員工應該選擇在工作中多付出,為工作付出的越多,員工自己才能得到越多。否則的話,受到傷害的是員工自己。

郭明在一家民營企業工作近一年了。這家企業很小,隻有郭明一名會計。

他自認為是公司唯一的“財政大臣”,而且自己的財務知識沒有完全施展開,覺得企業虧欠了他。因此,對工作很不積極。

他自己心裏想,公司裏就我自己懂這方麵知識,老板也有求於我,而同事沒有我,誰也領不到工資。就這樣,他把應該這個月報銷的單子拖到下個月,本來應該每月8號發工資,他硬是到10號才清算完畢。

一位好心的同事勸他:“現在大家都對你頗有微詞,你要注意一些,要不會被企業辭退的。”

郭明根本不把這話放在心上:“沒事,企業就我一個會計,要是離了我,企業的正常運營都的出現問題。再說了,我自己的專業知識還都沒有得到充分應用,我還感覺委屈呢。”

有人把這些事向老板反映了。老板對郭明這樣做事早有耳聞,隻是礙於公司大局,暫時沒有表露自己的看法。但這事老板無法忍受,一紙解聘合同把郭明辭退。

一年後,不得誌的郭明從原來的同事那裏得知:這家企業在他離開後新聘用的會計,工作認真負責,而且還對公司的財務管理做了很多改革,得到老板的讚揚。公司正在準備擴大規模,會計即將要做公司的投資經理人了,這是郭明夢寐以求的事。聽到這裏,郭明真是追悔莫及,如果自己當初對工作認真主動一些,現在坐在投資經理位置上的就是他了。

郭明作為公司的會計,自認為公司離不開他,本以為到手的是一個鐵飯碗,怎麼摔都不會碎。沒有想到隻是輕輕一碰,這飯碗就碎了。而公司很快就找到了替代他的會計,不僅工作態度好,而且工作能力強。在郭明與公司的博弈中,郭明是一個失敗的“大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