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篇谘文,到了參議院,各議員一律可決,定於二月十五日,開臨時大總統選舉會。屆期這一日,孫總統率各部總長,及各將校,共謁孝陵。孝陵即明太祖墓,在南京朝陽門外,當鍾山南麓,由孫總統主祭,宣告漢族光複,民國統一。司祝官讀罷祭文,兩旁奏起軍樂。悠揚中節,遐邇傳聲,軍士數萬,無不騰歡,各國領事,攜手臨觀,亦嘖嘖稱賞。祭禮已畢,再返臨時總統府,行慶賀南北統一共和成立禮,先由軍士開炮,鳴了一十七響,乃由孫大總統就位,依次奏樂唱歌,各部總次長,隨班就列,向孫總統鞠躬表敬,孫總統亦答禮如儀,隨即向大眾演說道:“清帝退位,南北統一,這皆由無數誌士,無數義師,用無數熱腸鐵血,掉換出來。但北京一方麵,全賴袁公慰庭,慘淡經營,方得成功,是袁公實我民國至友,民國成立以後,不應將他忘懷。今日參議院選舉總統,若果袁公當選,想必能鞏固民國。況前日得他複電,曾有永不使君主政體再現中國之語,他是當代英雄,日後宜不食言。不要相信他,恐怕有些靠不住。惟臨時政府地點,仍須設立南京。南京是民國開基,長此建都,好作永久紀念,不似北京地方,受曆代君主的壓力,害得毫無生氣,此後革故鼎新,當有一番佳境。我雖解任,總是國民一分子,仍願竭盡綿薄,為新政府效力,耿耿此心,還祈公鑒!”演說畢,但聽得一片拍掌聲,震動耳鼓。複奏軍樂數通,益覺洋洋渢渢,響徹雲霄。禮成,全體三呼民國萬歲,方才散去。

下午參議院開會,選舉總統,共得十七省議員,各投一票,計十七票,投票結果,統是“袁世凱”三字,全場一致,當選袁世凱為民國第二任臨時大總統,隨即電達北京,請袁來寧就職。孫總統亦以個人名義,電達北京,略謂:“臨時政府,已報告參議院,提出辭職書,並推薦袁為總統,惟袁公必須先至共和政府任職,不能由清帝委任組織。若慮北方騷擾,無人維持現狀,盡可先舉人材,電告臨時政府,即當使為鎮撫北方的委員”雲雲。看官!你想老袁的勢力,全在北方,若要他南來就職,明明是翦他羽翼,他本機變如神,豈肯孤身南下,來做臨時政府的傀儡麼?語語見血。當下來一複電,由孫總統譯閱雲:

清帝辭位,自應速謀統一,以定危局,此時間不容發,實為唯一要圖,民國存亡,胥賴於是。頃接孫大總統電開提出辭表,推薦鄙人,屬速來寧,並舉人電知臨時政府,畀以鎮安北方全權各等因。世凱德薄能鮮,何敢肩此重任?太屬客氣。南行之願,前電業已聲明,然暫時羈絆在此,實為北方危機隱伏,全國半數之生命財產,萬難恝置,並非因清帝委任也。孫大總統來電所論共和政府,不能由清帝委任組織,極為正當,現在北方各省軍隊,暨全蒙代表,皆以函電推舉為臨時大總統,清帝委任一層,無足再論。此語隱隱自命。然總未遽組織者,特慮南北意見,因此而生,統一愈難,實非國家之福。若專為個人責任計,舍北而南,則實有無窮窒礙。北方軍民意見,尚多紛歧,隱患實繁。皇族受外人愚弄,根株潛長,北京外交團,向以凱離此為慮,屢經言及。又舉外人,抵抗南京。奉、江兩省,時有動搖,外蒙各盟,迭來警告,內訌外患,遞引互牽。

這兩篇谘文,到了參議院,各議員一律可決,定於二月十五日,開臨時大總統選舉會。屆期這一日,孫總統率各部總長,及各將校,共謁孝陵。孝陵即明太祖墓,在南京朝陽門外,當鍾山南麓,由孫總統主祭,宣告漢族光複,民國統一。司祝官讀罷祭文,兩旁奏起軍樂。悠揚中節,遐邇傳聲,軍士數萬,無不騰歡,各國領事,攜手臨觀,亦嘖嘖稱賞。祭禮已畢,再返臨時總統府,行慶賀南北統一共和成立禮,先由軍士開炮,鳴了一十七響,乃由孫大總統就位,依次奏樂唱歌,各部總次長,隨班就列,向孫總統鞠躬表敬,孫總統亦答禮如儀,隨即向大眾演說道:“清帝退位,南北統一,這皆由無數誌士,無數義師,用無數熱腸鐵血,掉換出來。但北京一方麵,全賴袁公慰庭,慘淡經營,方得成功,是袁公實我民國至友,民國成立以後,不應將他忘懷。今日參議院選舉總統,若果袁公當選,想必能鞏固民國。況前日得他複電,曾有永不使君主政體再現中國之語,他是當代英雄,日後宜不食言。不要相信他,恐怕有些靠不住。惟臨時政府地點,仍須設立南京。南京是民國開基,長此建都,好作永久紀念,不似北京地方,受曆代君主的壓力,害得毫無生氣,此後革故鼎新,當有一番佳境。我雖解任,總是國民一分子,仍願竭盡綿薄,為新政府效力,耿耿此心,還祈公鑒!”演說畢,但聽得一片拍掌聲,震動耳鼓。複奏軍樂數通,益覺洋洋渢渢,響徹雲霄。禮成,全體三呼民國萬歲,方才散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