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後有浙人章炳麟、蘇人張謇發起的統一黨,還有憲友會化身的國民協進會,以及湖北人主動的民社,共計三部分,或是前清的碩學通儒,或是前清的舊官故吏,起初是各行各誌,後來並合為共和黨,也有一種黨義,略分三則:(一)是保持全國統一,取國家主義;(二)是以國家權力,扶持國民進步;(三)是應世界大勢,以平和實利立國。這三條黨義,隱隱與同盟會反對,時人稱同盟會為民權主義,共和黨為國權主義。未幾,又有統一共和黨出現,即由滇人蔡鍔、直人王芝祥等組織而成,他有十餘條黨綱:(一)是畫定行政區域,實謀中央統一;(二)是厘定稅則,務期負擔公平;(三)是注重民生,采用社會政策;(四)是發達國民經濟,采用保護貿易政策;(五)是畫一幣製,采用金本位製;(六)是整頓金融機關,采用國家銀行製度;(七)是振興交通,速設鐵道幹線;(八)是實行軍國民教育,促進專門學術;(九)是振刷海陸軍備,采用征兵製度;(十)是保護海外移民,勵行實邊開墾;(十一)是普及文化,融合國內民族;(十二)是注重外交,保持國家對等權利。統觀這十二條黨綱,是國權與民權俱重,介在同盟會共和黨的中間,仿佛是折衷主義,但總與兩黨若合若離。
參議院中的議員,就是由這三黨中,選舉出來。當時參議院內,除西藏議員尚未選派外,共一百二十一席,同盟會共和黨,各得四十餘席,統一共和黨,也得三四十人。一百二十一席中,分了三個黨派,若四萬萬人,不知要多少黨派。此次由袁總統提出陸總理,同盟會中極端反對,自在意中,惟共和黨人,已受袁總統籠絡,願表同意,且代為運動,把統一共和黨員,也聯為一致,因此全院投票,隻同盟會議員否決,餘皆投同意票。陸總理得多數讚成,當即通過。隔了一宿,即有大總統命令發出,特任陸征祥為國務總理。唐內閣變為陸內閣,所有從前的國務員,因與唐氏有連帶關係,提出辭職。交通總長施肇基,第一個上辭職書,是唐氏戚屬的關係。袁總統立即批準。教育總長蔡元培、司法總長王寵惠、農林總長宋教仁、未到任的工商總長陳其美,及署長王正廷,依次辭職。是唐氏同黨的關係。袁總統概不慰留,一律準請,財政總長熊希齡,見閣員多半辭去,也不好戀棧,照例遞呈辭職,偏亦邀老袁批準,隻得卸職退閑。熊雖與唐氏絕無關係,但亦非袁係人物,故準他辭職。獨內務及陸海軍三部總長,依然就任,寂無變動。個中情由,不言而喻。
袁總統乃另索夾袋中人物,提交參議院議決,財政總長,擬任周自齊;司法總長,擬任章宗祥;教育總長,擬任孫毓筠;農林總長,擬任王人文;工商總長,擬任沈秉坤;交通總長,擬任胡維德,先將名單發交陸總理,令至參議院宣布,征求同意。陸總理不置可否,惟命是從,唐組織閣員,半由唐氏自己主張,至陸氏組閣,已全屬老袁授意。當即乘了馬車,至參議院。全院議員,共表歡迎,總道他是曆任外交,必多經驗,且才名卓越,應有特別政見,因此大家起敬。待陸登演說壇時,拍手聲與爆竹相似,劈劈拍拍的有好幾千聲,到了聲浪漸息,大家都凝神注意,側著耳朵兒,恭聆偉論。形容盡致。哪知陸總理是善英語,不擅長國語,數典忘祖,中國的西學家,每蹈此弊。開口時已支支格格,說不出甚麼話兒,至表述閣員的時候,他卻發出大聲道:“有了國務總理,斷不可無國務員,若國務員沒有才望,單靠著一個總理,是斷斷不能成事的。鄙人忝任總理,自愧無才,全仗國務員選得能幹,方可共同辦事,不致溺職,現已擬有數人,望諸君秉公解決。譬如人家做生日,也須先開菜單,揀擇可口的菜蔬,況是重大的國務員呢。”
其後有浙人章炳麟、蘇人張謇發起的統一黨,還有憲友會化身的國民協進會,以及湖北人主動的民社,共計三部分,或是前清的碩學通儒,或是前清的舊官故吏,起初是各行各誌,後來並合為共和黨,也有一種黨義,略分三則:(一)是保持全國統一,取國家主義;(二)是以國家權力,扶持國民進步;(三)是應世界大勢,以平和實利立國。這三條黨義,隱隱與同盟會反對,時人稱同盟會為民權主義,共和黨為國權主義。未幾,又有統一共和黨出現,即由滇人蔡鍔、直人王芝祥等組織而成,他有十餘條黨綱:(一)是畫定行政區域,實謀中央統一;(二)是厘定稅則,務期負擔公平;(三)是注重民生,采用社會政策;(四)是發達國民經濟,采用保護貿易政策;(五)是畫一幣製,采用金本位製;(六)是整頓金融機關,采用國家銀行製度;(七)是振興交通,速設鐵道幹線;(八)是實行軍國民教育,促進專門學術;(九)是振刷海陸軍備,采用征兵製度;(十)是保護海外移民,勵行實邊開墾;(十一)是普及文化,融合國內民族;(十二)是注重外交,保持國家對等權利。統觀這十二條黨綱,是國權與民權俱重,介在同盟會共和黨的中間,仿佛是折衷主義,但總與兩黨若合若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