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籌安會章程
第一條本會以發揮學理,商榷政論,以供國民之研究為宗旨。
第二條願充本會會員者,須具入會願書,由本會會員四人以上之介紹,理事長之認可。
第三條本會置理事六人,由發起人暫任,並互推理事長一人,副理事長一人。
第四條本會置名譽理事若幹人,參議若幹人,由理事長推任。
第五條本會置幹事若幹人,由理事推任之,其事務之分配,隨時酌定。
事務所暫設北京石駙馬大街。
宣言書及章程,統已備齊,當即推楊度為理事長,孫毓筠為副,嚴複、劉師培、李燮和、胡瑛四人為理事,就在預定地點,設立事務所,新開場麵,懸起一塊招牌,就是“籌安會”三大字。京內人民,還是莫明其妙,看那籌安會招牌,隻道國中果然出了偉人,能把這風雨飄搖的民國,籌劃的安安穩穩,倒也是千載一時的盛遇。後來看到宣言書,才識會中宗旨,要想改革國體,把袁大總統舁上台去,做一個革命大皇帝,於是一傳十,十傳百,統說這個籌安會,是產出皇帝的私窠子,將來是凶是吉,尚難分曉。正在疑義未定的時候,那京中已是警吏如林,不準他街談巷議,稍一漏言,便牽入警局,請他坐在拘留所中,多則幾十天,少亦三五天,小百姓營業要緊,自然不敢多言,免滋禍祟。想袁氏應曰,餘能弭謗矣,乃不敢言。有一班癡心妄想的人物,紛紛入會,都想做點投機事業,希圖後來富貴。還有京內的新聞紙,什麼《民視報》,什麼《亞細亞報》,統為籌安會鼓吹,煌煌大字,逐日照登。隔了幾日,忽由《順天時報》中,載出一篇賀振雄上肅政廳呈文,略雲:
為擾亂國政,亡滅中華,流毒蒼生,貽禍元首,懇請肅政廳長代呈大總統,嚴拿正法,以救滅亡而謝天下事。竊聞天下興亡,匹夫有責,奸奴誤國,人得而誅,我古神州四千餘載,君主相傳,幹戈擾攘,萬民塗炭,四海瘡痍,稽披曆史,至為寒心。自唐、虞揖讓,天下謳歌,暨湯、武征誅,人民殺伐,國無寧歲,民無安時。七雄相並,五霸競爭,秦吞六國,漢約三章,王莽出,光武興,曹操稱雄,司馬逞智,南北六朝,梁、唐五代,陳後主,隋煬帝,武則天,安祿山,宋太祖,元世宗,明朱氏,清覺羅,各代君主,而今安在?惟留禍害,傳染中華。自古愚人,相爭相奪,稱帝稱王,因一時昏迷不悟,徒博眼前虛榮,而遺子孫實禍,誠可憐而可哀也。在昔閉關時代,相爭相奪,猶是一家,今則環海交通,群雄眈視,一召滅亡,萬劫難複。叔寶餘無心肝,何至於此?吾民國共和創造,未及五載,而沙場血漬,腥臭猶聞,人民痛苦,呻吟未已,我大總統手創共和,力任艱巨,四年以來,宵衣旰食,劍寢履皇,維持國政,整理軍務,削平內亂,親睦外交,不知耗多少心血,費幾許精神,始克臻此治理。
附籌安會章程
第一條本會以發揮學理,商榷政論,以供國民之研究為宗旨。
第二條願充本會會員者,須具入會願書,由本會會員四人以上之介紹,理事長之認可。
第三條本會置理事六人,由發起人暫任,並互推理事長一人,副理事長一人。
第四條本會置名譽理事若幹人,參議若幹人,由理事長推任。
第五條本會置幹事若幹人,由理事推任之,其事務之分配,隨時酌定。
事務所暫設北京石駙馬大街。
宣言書及章程,統已備齊,當即推楊度為理事長,孫毓筠為副,嚴複、劉師培、李燮和、胡瑛四人為理事,就在預定地點,設立事務所,新開場麵,懸起一塊招牌,就是“籌安會”三大字。京內人民,還是莫明其妙,看那籌安會招牌,隻道國中果然出了偉人,能把這風雨飄搖的民國,籌劃的安安穩穩,倒也是千載一時的盛遇。後來看到宣言書,才識會中宗旨,要想改革國體,把袁大總統舁上台去,做一個革命大皇帝,於是一傳十,十傳百,統說這個籌安會,是產出皇帝的私窠子,將來是凶是吉,尚難分曉。正在疑義未定的時候,那京中已是警吏如林,不準他街談巷議,稍一漏言,便牽入警局,請他坐在拘留所中,多則幾十天,少亦三五天,小百姓營業要緊,自然不敢多言,免滋禍祟。想袁氏應曰,餘能弭謗矣,乃不敢言。有一班癡心妄想的人物,紛紛入會,都想做點投機事業,希圖後來富貴。還有京內的新聞紙,什麼《民視報》,什麼《亞細亞報》,統為籌安會鼓吹,煌煌大字,逐日照登。隔了幾日,忽由《順天時報》中,載出一篇賀振雄上肅政廳呈文,略雲:
為擾亂國政,亡滅中華,流毒蒼生,貽禍元首,懇請肅政廳長代呈大總統,嚴拿正法,以救滅亡而謝天下事。竊聞天下興亡,匹夫有責,奸奴誤國,人得而誅,我古神州四千餘載,君主相傳,幹戈擾攘,萬民塗炭,四海瘡痍,稽披曆史,至為寒心。自唐、虞揖讓,天下謳歌,暨湯、武征誅,人民殺伐,國無寧歲,民無安時。七雄相並,五霸競爭,秦吞六國,漢約三章,王莽出,光武興,曹操稱雄,司馬逞智,南北六朝,梁、唐五代,陳後主,隋煬帝,武則天,安祿山,宋太祖,元世宗,明朱氏,清覺羅,各代君主,而今安在?惟留禍害,傳染中華。自古愚人,相爭相奪,稱帝稱王,因一時昏迷不悟,徒博眼前虛榮,而遺子孫實禍,誠可憐而可哀也。在昔閉關時代,相爭相奪,猶是一家,今則環海交通,群雄眈視,一召滅亡,萬劫難複。叔寶餘無心肝,何至於此?吾民國共和創造,未及五載,而沙場血漬,腥臭猶聞,人民痛苦,呻吟未已,我大總統手創共和,力任艱巨,四年以來,宵衣旰食,劍寢履皇,維持國政,整理軍務,削平內亂,親睦外交,不知耗多少心血,費幾許精神,始克臻此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