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姨道:“冊封妃嬪,係何等大事,我等婦人女子,怎能自擬封號?就使擬議起來,得蒙陛下恩準,也不啻自封一般。試問各省將軍巡按使,所有公侯伯子男榮典,還是陛下所定,還是他自行擬就,奏請陛下照封呢?若是他擬就請封,便似漢朝的韓信,請封假齊王的故事了,恐陛下未必照準,他亦未敢如此。所以妾等想沐榮封,總須陛下頒賜名位,方為正當辦法。”老袁又笑道:“女蘇秦又引經據典,前來辯論了。”女蘇秦三字,回應前回。周姨答道:“妾據理辯論,並非為個人爭此虛榮,實為全體姊妹行正名定分哩。陛下果憐妾等相隨多年,俯如所請,姊妹們都盡沐隆恩,怎止妾一人被澤呢?”假公濟私,娓娓動聽。老袁道:“要我加封,卻也不難,但須有兩種分別。”周姨問兩種分別的理由,老袁撚著微髭道:“有生子與不生子的分別,如已生子,應照母以子貴的古例,加封為妃,若未曾生子,隻好封作貴人罷了。”

周姨聽到此語,忽然變色,蛾眉漸蹙,蝤領低垂,一雙俏眼中,幾乎要流出淚珠兒來。洪姨瞧著,已料她未曾生子,所以變喜為愁,現出許多委屈的樣子,當即代作調人道:“方今時代,與往古不同,陛下亦須變通辦理。妾意封妃問題,應以隨侍陛下的年數為定,年份較淺,名位或稍示等差,生子不生子,似不必拘泥呢。”語至此,忽有兩人起座道:“妾等入府,不過兩三年,但床上的呱呱小兒何莫非陛下一塊肉?若使如洪姨太的議論,似於理上說不過去,還請陛下三思!”皇帝尚未曾做得,床頭人已爭論不休。洪姨視之,乃是十四、十五兩姨,十五姨本是洪姨侄女,見第六十回。她竟也來爭寵,不禁惱動洪姨,竟呼她小名道:“翠媛,你好休了!你得隨侍陛下,還虧我一人作成,今日幸蒙上寵,便想將我抹煞,與我爭論起來,就是你的血塊兒,哼哼,我也不必明說了。”

翠媛此時也變羞成怒,反唇相譏道:“誰不知你是紅姨太,不過你侍陛下,我也侍陛下,沒有甚麼紅白的分別。你得封妃,難道我不得封妃嗎?並且我的兒子,不是陛下生的,是哪個生的?”前時原是姑侄,此時已是平等,應該大家同封。香姨即十四姨。亦從旁插嘴道:“俗語說得好,有福同享,洪姨也樂得大度,何必損人利己哩。”洪姨聞言,竟將嘴唇皮一抿,向她冷笑道:“你今日尚得在此侍宴,總算是我的大度,否則連宮門外麵,也輪你不著站立了。”又是一段隱語。老袁聽雙方爭執,越說越不成話兒,急忙出言攔阻道:“你等休得相爭,我自有處置,一經登極,便當正式冊封,不致無端分級,你等且放心罷!”大家方才無言,仍舊團坐陪宴。

周姨道:“冊封妃嬪,係何等大事,我等婦人女子,怎能自擬封號?就使擬議起來,得蒙陛下恩準,也不啻自封一般。試問各省將軍巡按使,所有公侯伯子男榮典,還是陛下所定,還是他自行擬就,奏請陛下照封呢?若是他擬就請封,便似漢朝的韓信,請封假齊王的故事了,恐陛下未必照準,他亦未敢如此。所以妾等想沐榮封,總須陛下頒賜名位,方為正當辦法。”老袁又笑道:“女蘇秦又引經據典,前來辯論了。”女蘇秦三字,回應前回。周姨答道:“妾據理辯論,並非為個人爭此虛榮,實為全體姊妹行正名定分哩。陛下果憐妾等相隨多年,俯如所請,姊妹們都盡沐隆恩,怎止妾一人被澤呢?”假公濟私,娓娓動聽。老袁道:“要我加封,卻也不難,但須有兩種分別。”周姨問兩種分別的理由,老袁撚著微髭道:“有生子與不生子的分別,如已生子,應照母以子貴的古例,加封為妃,若未曾生子,隻好封作貴人罷了。”

周姨聽到此語,忽然變色,蛾眉漸蹙,蝤領低垂,一雙俏眼中,幾乎要流出淚珠兒來。洪姨瞧著,已料她未曾生子,所以變喜為愁,現出許多委屈的樣子,當即代作調人道:“方今時代,與往古不同,陛下亦須變通辦理。妾意封妃問題,應以隨侍陛下的年數為定,年份較淺,名位或稍示等差,生子不生子,似不必拘泥呢。”語至此,忽有兩人起座道:“妾等入府,不過兩三年,但床上的呱呱小兒何莫非陛下一塊肉?若使如洪姨太的議論,似於理上說不過去,還請陛下三思!”皇帝尚未曾做得,床頭人已爭論不休。洪姨視之,乃是十四、十五兩姨,十五姨本是洪姨侄女,見第六十回。她竟也來爭寵,不禁惱動洪姨,竟呼她小名道:“翠媛,你好休了!你得隨侍陛下,還虧我一人作成,今日幸蒙上寵,便想將我抹煞,與我爭論起來,就是你的血塊兒,哼哼,我也不必明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