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宮之夕,即染痢疾。想是酒食過量所致。翌晨起來,稍覺精神困頓。但平素本是好勝,且自恃身體堅強,卻也不以為意,仍照常視事。過了兩三天,痢疾如故。召醫服藥,並未見效。老年人最忌瀉疾。本來鴉片亦可療瀉,偏西太後加倍服著,也是不靈。瀉了一星期,豐容廣額的老壽母,也變作瘦骨柴立的老病婦了。一日晚間,不知聽了誰人的讒言,大加震怒。宮眷們不敢過問,隻李蓮英默探消息,從旁解勸。恩眷未衰,隻他一人。西太後憤憤道:“那不孝的兒子,聞我病痢,竟有喜色,這真是始終不變的逆腸。我雖病,當不致先他死,他休癡想。”蓮英聞旨,料知是說著光緒帝,也覺嘿然。次日西太後亦病倒了。光緒帝久不視朝,西太後亦難禦殿,王大臣等未免憂心。達賴獨呈上佛像一尊,奏稱可鎮壓不祥,應速送至太後萬年吉地,以冀慈壽日增雲雲。西太後很是欣慰。為這一喜,病都減了數分。

翌晨複出臨朝,召見大臣如常。命慶王奕劻,速將佛像送往陵寢,敬謹安置。奕劻猶豫未決。西太後問他何故遲疑?奕劻直奏道:“慈躬現值違和,皇上亦曾抱恙。如何是好?”西太後道:“這幾天內,我未必就會死。我現在已覺得好些了,無論怎樣你照我的話辦理就是。”奕劻不便再言,才奉了佛像,即日往普陀峪,到西太後壽宮前去了。又越日,直隸提學使傅增湘,陛辭請訓。西太後召見於瀛台,光緒帝亦抱病臨座。傅提學入內叩首。西太後諭道:“你去視學,切戒學子浮囂。近來一般學生,好談革命,風氣大壞。你須極力勸導,挽救頹風才好。”傅提學遵旨退出。傅去後,複召醫生四人,入診帝病。彼此悉心參酌,擬定一方,不料飲將下去,病且加重。西太後也於是日夜間,瀉了好幾次。

越宿天明,王大臣等入朝,隻見禁門裏麵添著兵衛,嚴査出入,伺察非常。大家不勝詫異。俄有數宮監出來,由王大臣等探問消息,據言出去淨發。王大臣驚問道:“宮中有什麼事情?” 宮監悄語道:“兩宮病甚。皇上更不得了。今日是罷朝哩。”王大臣等將信將疑,姑入朝房靜候消息。未幾果傳旨輟朝。大眾商議道:“倘有意外變故,那個敢擔重任。看來不如電達慶王,請他速即返京,好決大計。”必需此老何為?議既定,立即擬定電碼,飭人發電,大眾始分道歸去。候至次日,幸沒有什麼耗聞。至午牌時候,慶王奕劻已經趕到,王大臣等接著,便與他談著宮中狀況,不知吉凶究竟。慶王道:“待我入宮,自有消息。”慶王進去約一小時,即由內監傳著懿旨,宣召醇王載灃、暨軍機大臣袁世凱、張之洞、鹿傳霖、世續等入見。載灃以下奉命至寧壽宮,見西太後已出禦寶座,慶王奕劻在側。大家跪請慈安。西太後朗聲道:“我看皇帝的病已大漸了。現時隻好照皇帝即位的上諭,為同治皇帝立嗣,我意中已是有人了,但想跟你們商量,看你們是否同意?”慶王跪奏道:“溥倫年齡最長,且係宣宗成皇帝長支傳下,理應嗣立。”

返宮之夕,即染痢疾。想是酒食過量所致。翌晨起來,稍覺精神困頓。但平素本是好勝,且自恃身體堅強,卻也不以為意,仍照常視事。過了兩三天,痢疾如故。召醫服藥,並未見效。老年人最忌瀉疾。本來鴉片亦可療瀉,偏西太後加倍服著,也是不靈。瀉了一星期,豐容廣額的老壽母,也變作瘦骨柴立的老病婦了。一日晚間,不知聽了誰人的讒言,大加震怒。宮眷們不敢過問,隻李蓮英默探消息,從旁解勸。恩眷未衰,隻他一人。西太後憤憤道:“那不孝的兒子,聞我病痢,竟有喜色,這真是始終不變的逆腸。我雖病,當不致先他死,他休癡想。”蓮英聞旨,料知是說著光緒帝,也覺嘿然。次日西太後亦病倒了。光緒帝久不視朝,西太後亦難禦殿,王大臣等未免憂心。達賴獨呈上佛像一尊,奏稱可鎮壓不祥,應速送至太後萬年吉地,以冀慈壽日增雲雲。西太後很是欣慰。為這一喜,病都減了數分。

翌晨複出臨朝,召見大臣如常。命慶王奕劻,速將佛像送往陵寢,敬謹安置。奕劻猶豫未決。西太後問他何故遲疑?奕劻直奏道:“慈躬現值違和,皇上亦曾抱恙。如何是好?”西太後道:“這幾天內,我未必就會死。我現在已覺得好些了,無論怎樣你照我的話辦理就是。”奕劻不便再言,才奉了佛像,即日往普陀峪,到西太後壽宮前去了。又越日,直隸提學使傅增湘,陛辭請訓。西太後召見於瀛台,光緒帝亦抱病臨座。傅提學入內叩首。西太後諭道:“你去視學,切戒學子浮囂。近來一般學生,好談革命,風氣大壞。你須極力勸導,挽救頹風才好。”傅提學遵旨退出。傅去後,複召醫生四人,入診帝病。彼此悉心參酌,擬定一方,不料飲將下去,病且加重。西太後也於是日夜間,瀉了好幾次。

越宿天明,王大臣等入朝,隻見禁門裏麵添著兵衛,嚴査出入,伺察非常。大家不勝詫異。俄有數宮監出來,由王大臣等探問消息,據言出去淨發。王大臣驚問道:“宮中有什麼事情?” 宮監悄語道:“兩宮病甚。皇上更不得了。今日是罷朝哩。”王大臣等將信將疑,姑入朝房靜候消息。未幾果傳旨輟朝。大眾商議道:“倘有意外變故,那個敢擔重任。看來不如電達慶王,請他速即返京,好決大計。”必需此老何為?議既定,立即擬定電碼,飭人發電,大眾始分道歸去。候至次日,幸沒有什麼耗聞。至午牌時候,慶王奕劻已經趕到,王大臣等接著,便與他談著宮中狀況,不知吉凶究竟。慶王道:“待我入宮,自有消息。”慶王進去約一小時,即由內監傳著懿旨,宣召醇王載灃、暨軍機大臣袁世凱、張之洞、鹿傳霖、世續等入見。載灃以下奉命至寧壽宮,見西太後已出禦寶座,慶王奕劻在側。大家跪請慈安。西太後朗聲道:“我看皇帝的病已大漸了。現時隻好照皇帝即位的上諭,為同治皇帝立嗣,我意中已是有人了,但想跟你們商量,看你們是否同意?”慶王跪奏道:“溥倫年齡最長,且係宣宗成皇帝長支傳下,理應嗣立。”

西太後隻是搖頭。慶王複奏道: “其次莫如恭王溥偉。”老慶此奏恰是合理。西太後仍搖首不答,載灃亦下跪道:“慶王爺的奏語,請老祖宗采擇。”西太後道:“你不記得你丈人榮祿的功勞麼?庚子一役,虧他保護使館,極力維持。我所以將他女兒與你指婚,今幸生了二子,長子溥儀,應入為嗣君,報你丈人一生的忠悃。”載灃碰頭道,“溥儀年僅四齡,不足勝任。懇老祖宗另擇親賢。”西太後沉著臉道:“我意已定,不必另擇。”專立幼主,企尚欲永久臨朝耶!複問軍機大臣道:“你等以為是否?”袁世凱等唯唯遵旨。西太後複諭載灃道:“溥儀年幼,你可為監國攝政王。國初曾有攝政王儀製,不妨援行。”以攝政興,以攝政亡,大造真巧於播弄。載灃不敢固辭,方碰頭謝恩。 西太後又顧慶王道:“你去述與皇上知道。”慶王奉命去訖。西太後又令軍機大臣擬旨,立溥儀為大阿哥,醇王載灃監國,當日頒發,並命載澄送溥儀夤夜入宮。大家叩頭告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