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要快樂工作的年代(2 / 3)

但是現在很多人不太能確定自己的愛好是什麼。我經常鼓勵高中生、大學生去實習,幹嗎一定要實習呢?實習是什麼意思呢?就是實實在在地在一個地方練習。就像人家問你找對象你要找個什麼樣的,其實你說也瞎說,不說也罷,還不如給你介紹幾個,看完以後就會有相對選擇。所以假定你真的不願去實習,那就跳槽。跳槽也要有意識地跳,你跳槽的目的是為了搞明白你的愛好是什麼。我認為28歲以前跳3次槽是沒關係的,28歲以後就要注意了,人一輩子跳槽的總次數不能超過5次,因為跳槽跳多了會導致你這一輩子漲工資都漲得特別慢。人在一個單位裏,首先要快樂,快樂很重要,通過跳槽,至少有可能找到一個你相對更喜歡的工作。有時候我們發現有的員工從事的這個職業可能真的不是他自己特別愛好的,這時候我們應該盡量給員工一些選擇的機會,比如內部輪崗,甚至有的時候我們可以有意識地鼓勵員工跳槽。

愛好是第一位的,這是我站在員工的角度來講的,但愛好本身不見得就能被認同,因為有些東西雖然我很愛好但是並不擅長,所以第二個就講到專長問題。一個人一輩子想要練就的技能很多,但是一個人如果有一個技能,往往就能得到其他人的認可。我是天天寫博客的,很多朋友看我的博客,他們說你怎能找到這麼多可寫的,我說要堅持寫,堅持三個月每天都寫,寫滿三個月你就發現寫博客容易多了。當對一種行動進行反複操練達到習慣的程度,其所占用的精力和時間資源就會最小化,而這個行動就可以叫做技能。技能是什麼,就是一種慣常的行動。有的人天天在家做飯,最後他會做飯了,做飯就是一種技能,寫博客也是一種技能,說話老說成了話癆也是技能。很多人老覺得自己不擅長說話,一說話就緊張,像這樣的人最需要的是給自己多一些練習的機會。我不是一開始就會說話的,我是在農村出生的孩子,農村的小孩子胡說八道罵娘可以,但是不太會一套一套地說話。所以我上大學以後,辦了第一個學生社團,叫演講協會,為什麼?因為我不會演講。一般大學生是會演講的去搞演講協會,我是不會演講的去搞演講協會,為什麼?因為我知道自己不會演講所以要培養自己的技能。怎麼培養呢?我在學校裏組織一個演講大賽,賽完之後我們有人得一等獎,有人得二等獎,一等獎當副會長,二等獎當常務理事,我是組織者我當會長,經常組織演講活動。人就是這樣嘛,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近會講話的人最後你也就會講話了。所以你要培養一個環境,然後不斷地訓練達到一定的頻度和強度,最後就變成專長了。

其實技能和愛好是略有區別的。愛好是一個方向,就比如每個人都可以演講,這中間又有一些人特別愛好演講。把北京的小孩子和上海的小孩子放一起,會發現北京的小孩子比較能講,為什麼?因為北京的老一輩有演講的傳統。把我們中國的小孩和美國的小孩放在一起你就能看出來,美國的孩子相對會講。美國的小孩從小就會講,因為美國85%的人不同程度都信仰基督教,周末的時候都要去教堂,在教堂要做testimony(分享見證)。小孩被組織起來學習,要報告本星期上帝愛我了,有件事情幫我做了,然後把這件事說出來。每人都講故事,講著講著他就會演講了。專長或者技能是中立的,普遍適用在不同的方麵,技能有個非常核心的東西,就是動手。

說到動手我們就要檢討我們現在對待80後和90後的方式。現在父母愛小孩,愛小孩的方式就是不舍得小孩動手,這其實是在傷害小孩的技能培養,動手本身會形成習慣,從這個角度來說,小孩子應該從小培養動手習慣。比如你能堅持寫博客,把這寫成專長,在一個單位裏就很不錯了。現在在單位裏,讓普通員工寫個會議紀要,能寫得像樣的,100個人裏不到兩個。還有寫申請報告,每次讓員工寫一個活動的申請,還得領導給口述,口述完了他再寫,寫出來的還跟假的一樣。為什麼?大家沒有動手的習慣。當你有動手習慣的時候你就不會覺得這是一個負擔,也不會覺得不快樂,還能因為你幹得了這事兒,得到別人的認同,增加了成就感,從而感到快樂。

也就是說一個單位的普通員工,如果會寫文字申請報告,說實話,就很容易得到領導表揚,要求真的不高。我經常跟我的同事說,你就寫博客,天天寫自己的事,等你寫東西寫慣了你就發現寫東西就是描述。我現在講的這個技能都不是專業技能,而是universal,即普通的一般性的技能,但是這些正是工作中間職業成就感的來源,而且因為有習慣,很輕鬆地就能做了。我們公司搞廚藝大獎賽,後來發現我不該參賽,因為我參賽老拿第一名,老板老拿第一名,人家就會覺得不公平。我發現有的同事拿冠軍很輕鬆,都不用準備的,有的同事進前十名都很困難,因為他平時從來沒練過,專門為了參賽才練的,這就是技藝技能和非技藝技能的區別。其實愛好通常會比較單一,但你可以擁有比較多的技能,較多的通用技能可以減輕你在日常生活中的負擔。

我們要讓一個小孩在青少年時期就有動手的能力,這樣以後不管他是做老板還是員工,都能減輕他的負擔。站在公司的角度來說,很重要的一個工作在於怎麼賦予員工能力。企業在做培訓的時候隻想著培訓員工,比如說隻讓他在某個崗位上幹一件事情,光有幹一件事情的能力是不能創造快樂的,因為長時間幹同一件事一定會無聊,不管它多麼偉大。所以在進行員工培訓時一定要注意多元化。像我們現在的員工培訓內容中包括跳舞,專門邀請不同的舞蹈家來教不同類型的舞蹈。舞蹈首先是很重要的行動協調性訓練,另外員工們在剛開始學的時候跳不好老覺得不好意思,所以這裏麵還有臉皮的訓練、心理的訓練。其實學舞是一個典型的技能獲得過程,在開始的時候可能完全不會,後麵通過分解動作,把每個動作練熟,再把熟練了的動作連接起來。這實際上反映出人們怎樣習得一個新的行為,對這個行為反複多次鞏固,再進入到下一個行為反複多次鞏固,然後把前一個行為和後一個行為連接起來就成為一套動作,高級工就是連著好幾個工作行為都熟練的人。

其實我們生活裏麵很多技能是可轉移的。我注意到幹我們這行的需要非常細心地作研究。會吃螃蟹的人通常能幹得不錯,因為做谘詢和吃螃蟹一樣,都是從殼裏一點一點找肉吃。所以說一個人在某個地方的習慣在某種程度上可以轉移到另外的地方來使用。一個單位想要賦予員工能力,不能說因為你天生就那麼笨,所以拿你沒辦法,英文中專門有個詞叫enable(啟用),僅僅是簡單提出要求隻能讓員工感到壓力,隻有賦予其能力他才能找到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