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滸傳》中的梁山,在宋江加入後才開始對管理團隊進行調整,調整後陸續進行不同山頭公司收購,並以此進行公司規模上的不斷擴充式成長。
在這個成長過程中,梁山公司的核心團隊由原來的晁蓋、吳用、公孫勝等三人,擴充至晁蓋、宋江、吳用、公孫勝等四人,晁蓋犧牲後則最終演變成宋江、盧俊義、吳用、公孫勝等四人。這四個人的分工非常明確,宋江有山東及時雨的美譽,最適合做領袖,做董事長;盧俊義號稱河北三絕,武功天下第一,做副董事長再合適不過;吳用智謀第一,是軍師的不二人選;公孫勝善斷天氣,是大仙級人物,江湖組織少不了。這樣的核心團隊,當然對其他山頭有巨大的震懾力與感召力,梁山吞並做大是應該的。
《三國演義》中的三家大公司的核心團隊各有千秋。初級競爭階段中,以蜀國公司為最強,劉備有皇族正宗血統,在號令天下方麵占優勢,加上諸葛亮天下第一謀士,關張等人的武力,這在三家公司甚至天下群雄公司中都是最優秀的。不過,優勢與劣勢是要轉化的,尤其是後來無法合理補充新鮮血液進入核心團隊,蜀國的團隊優勢逐漸不適應新一輪的市場競爭了。
比較而言,魏國公司核心團隊的首席謀士郭嘉過早死亡,造成了魏國公司的智囊缺失,公司經曆過短期的下坡路。吳國公司更慘,先是領袖人物孫策過早死亡,接下來是元帥周瑜早逝,如果不是孫權英明過人,加上當時魏國公司、蜀國公司無力擴張,吳國是很難逃過劫難的。
家族企業的核心團隊是比較特殊的,一般第一輩創始人往往是單打獨鬥打開一片市場,然後交給下一輩,一代傳一代。《紅樓夢》中所謂的賈家,是由寧國公與榮國公創下的,寧榮二人為親兄弟。兩大家族企業中,寧國府公司經曆了賈代化——賈敬——賈珍——賈蓉四代,榮國府公司經曆了賈代善-賈赦、賈政-賈璉、熙鳳、寶玉三代。經曆三至四代後,寧、榮兩家公司基本上都沒有合適的接班人了,更談不上核心團隊了。榮國府內部是王熙鳳當家,外部是賈璉勉強支撐,寧國府的賈蓉基本上是聲色犬馬之輩,其衰落是不可避免的。
特殊的競爭策略
組織不論規模大小,要生存下去,都離不開相應的策略。針對各種組織形態,四大名著都討論了相應的策略。
小組織的策略是生存,是活下去。活下去的難點在信念不堅定、內部不團結、承受不住外部誘惑。在這方麵,《西遊記》確實講述得非常精彩,所謂八十一難的每一難,其實講的都是內部如何團結一致,如何抵抗外部誘惑。這其中,唐僧對西天取經的堅定信念,在內部不一致時的容忍與協調、中庸,甚至隻要大目標一致而不惜犧牲些小原則,都是非常可取的。對孫悟空既充分發揮能力,而在特別關鍵的原則問題,如去西天取經是不容置疑的,其他方麵則僅使用有限製約的管理方式,使得唐僧師徒最終到達了西天,唐僧公司成為一時無二的小企業,接下來是納斯達克上不上市的問題了。
中型組織如何做大?《水滸傳》提供了最好的詮釋版本。
梁山公司能從眾多山頭中脫穎而出,與宋江對梁山的不斷改造有關,其中最重要的,莫過於對梁山企業願景的調整。在晁蓋死亡後,宋江主政梁山公司。宋江做的很重要一步,是將梁山原來的“聚義廳”改為“忠義堂”。這一改動,既使得過去的“替天行道”有了忠國忠家的具體目標,也為梁山公司戴了頂紅帽子,使梁山公司成為國家公司有了可能。
除了在道義目標上做調整外,梁山公司也很注重並購方式。其中,有目標地收購了祝家莊、曾頭市等最強大家族企業,兼並了二龍山、少華山等超級實力山頭公司,從而成為天下第一民營企業。接下來,是如何接受招安成為國家公司,或者國家控股公司了。
《三國演義》講述了三大公司的崛起與爭奪市場的故事。其中,三大公司的戰略定位非常值得一提。魏國公司因為曹操手上有皇帝,他充分用好了皇帝這張牌,挾天子以令諸侯,是非常好的策略。在這個過程中,對魏國公司的最大誘惑是曹操做不做皇帝。以曹操的個人能力,以及部下的願望,曹操當皇帝應該是最容易的衝動。不過,曹操忍住了,隻做玩弄皇帝於掌股的丞相,並以皇帝號令天下,為魏國公司最終成為唯一國家公司奠定了最好的基礎。吳國公司的策略是據江自重,利用長三角的富庶韜光養晦,並適時聯合蜀國公司對抗魏國公司,或者聯合魏國公司對抗蜀國公司。因為這個策略對頭,吳國公司才能與魏國公司長期對抗。蜀國公司相對最弱,隻能是巧打劉備的皇家血統牌,運用哀兵戰略在夾縫中不斷借力,最終占據天府之國擁兵自重。蜀國公司以劉備一點弱旅,最後能夠三分天下有弱一,其實與其哀兵戰略有直接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