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2章 小權位大權謀(5)(1 / 3)

2.6二龍山為何並入梁山?

二龍山加入梁山,是水滸傳的一大亮點,當然也留下了不少疑點。以二龍山當時的實力,是完全可以獨立發展並自我壯大,甚至可能稱霸於江湖的。但是,在第五十八回三山(二龍山、桃花山、白虎山)聚義打青州之後,魯智深卻主動放棄了“大好前程”,主動加入了梁山,看了讓人一頭霧水。

想想看,二龍山的三大領袖人物,那是何其了得啊!大當家的魯智深,名滿天下的花和尚,人皆稱道的大俠,武功蓋世。二當家的楊誌,不僅是宋代最有影響力的武將楊令公之後,本人也是武舉出身,在梁山挑戰過林衝,在北京戰過大名府名將,是黑白兩道認可的武中豪傑。三當家的武鬆,名聞天下的打虎英雄,是不折不扣的武神。也就是說,在二龍山,搭班子的三個人,一個是大俠,一個是武舉,一個是武神,放眼當時的江湖,哪裏這般的搭配?

可是,絕配的山頭,為什麼說不要就不要了?

管理結構單一

凡事往往利弊交織。細審之下就會發現問題。二龍山的三個當家人,固然武功了得,名聲了得,人品也了得,但既然二龍山是個組織,就有組織角度分析其潛力與前途。說實話,二龍山管理結構無法恭維,過於單一就是一大問題。

二龍山的管理結構單一,至少體現在兩個方麵。

首先,三個頭領除了楊誌是馬將外幾乎沒有什麼互補性,拚殺可以,但謀略上肯定不夠。最起碼的,連個軍師都沒有。在這一點上,甚至還不如少華山,那裏畢竟有個神機軍師。這使得二龍山群龍有首但無策略,每次征戰既不可能有嚴格的計劃,甚至連一般的戰後總結可能都沒有。這往深裏說是企業沒有願景,沒有奮鬥目標,沒有像樣的戰略,粗俗說是得過且過,混吃等死。

其次,魯智深盡管名滿江湖,領袖氣質最佳。但縱覽全書,也沒見他真正放下身段結交些興趣之外的江湖人,連李忠少借他點錢,他都覺得對方不爽快。而任何一個組織要發展壯大,肯定要容得下各種各樣的人物。大家都是正人君子,那一些雞鳴狗盜的事情如何應對?

倦於複雜細膩的人事管理,在魯智深是塊硬傷,也是二龍山沒辦法稱霸江湖的硬傷。別的不說,武鬆後來也上了二龍山,楊誌與武鬆的位置怎麼擺?沒錯,楊誌與魯智深一起上山,是二龍山二次創業的合夥人,排名在武鬆前是合理的。再說按照先來為大的江湖規則,武鬆排在楊誌之後也很正常。問題是,梁山大排名時,宋江怎麼就把楊誌排在武鬆之後了呢?這一方麵固然說明魯智深念舊,承認與楊誌聯合創業的前提,人品優秀,但也說明在大的管理格局上,魯智深還欠功力,擺不平楊誌與武鬆位置這樣一樁小事。當然,他也很可能是不屑,如果如此,更說明管理能力上的欠缺了。

錯失壯大機會

還有個事情,說明魯智深不是宋江級別的超級大哥。

在加入梁山前,二龍山是有大把機會整合江湖力量,做大做強二龍山的。

在青州地麵上,共有三座山,分別被三夥強人占領。這三座山分別是二龍山(魯智深、楊誌、武鬆、曹正、施恩、張青、孫二娘)、桃花山(李忠、周通)、白虎山(孔明、孔亮)。從這三個山頭的各自人馬看,真正能夠發起收購的,隻能是二龍山。即使考慮到江湖上大把人也有寧為雞頭不為鳳尾的思想,三山成立個聯合體或者鬆散式的集團公司總可以吧,但也沒有。結果是呼延灼的禦賜馬被桃花山偷了,又敵不過呼延灼才請二龍山幫忙,加上白虎山老大孔亮被摛到青州,這才有三山共打青州之舉。也就是說,至少在青州地麵上,魯智深都沒有稱霸的心思,更不要提在更大的空間裏了。

事實上,魯智深是有大把機會整合青州的三個山頭,甚至在青州之外做聯合,幹出一番大事業的。

鑰匙別在少華山史進的腰上,而隻要魯智深表示一下就可以。為什麼呢?史進與魯智深的友誼,雖然及不得魯智深與林衝,但也絕對是超水平的。在渭州救金翠蓮,魯智深錢不夠,史進一掏就是十兩銀子;而在瓦罐寺,又是史進幫助魯智深鏟除了崔道成與丘小乙。有這樣的深情厚誼,又都是兩大山頭的老大,誰主動一聲,大事成矣。可惜誰也沒張羅這件事,結果隻好宋江張羅了,結果大家隻好都去梁山。

一旦魯智深主動提出合並的要求,史進肯定應承。那樣,李忠作為史進的開手師傅,也沒有一定要獨立的願望,都是出來混的,啥師傅徒弟的,誰強跟誰唄。白虎山的實力還要弱於桃花山,桃花山加入了,白虎山就沒有理由獨善其身了。當然,也善不了,大勢所趨嘛。

倦於梳理人事關係

四個山頭整合後,大哥當然是魯智深,二哥是武鬆,三哥是楊誌,四哥是史進,軍師是朱武。

過去,在二龍山,隻有楊誌一員馬軍將領。其他幾個山頭加入後,李忠、周通等可以補充馬軍之不足。從軍種角度看,四山公司隻差水軍了。

這份實力,就是梁山也得讓幾分了。

不過,魯智深倦於梳理人際關係,俠客心大於權謀心,二龍山累累失去成為天下第一山頭的機會。無奈之中,楊誌與武鬆都坐不住了,隻好推動著二龍山編入梁山了。唉,魯老大啊,不是兄弟不仗義,實在是跟你混不出大光景啊。

2.7史進的沒落

每次讀水滸,讀過九紋龍史進,筆者都要將書掩一側,平伏一下內心再向下讀。

為什麼要掩卷?多少替史進惋惜。那麼有潛力的少年,怎麼越混越差呢?顯然,史進不是水滸中武功最高強者,但他對師恩的終生感懷,對友情信賴不渝,善惡分明,在水滸中是找不出第二人的。可是,成名過早,天真純潔,做事操切,也使史進與楊誌一樣,在黑社會無法混不出太像樣的名堂來。

應該說,史進是有大把機會成就一番江湖事業的。和楊誌、石秀等人不一樣,史進是有自己的獨立山頭的;而在占山為王之前,他還是史家莊莊主,財力上還是不俗的。也就是說,綜合評論,即使史進的江湖威望不及魯智深與晁蓋,但在他成為少華山主之後,就算達不到與晁蓋、魯智深平起平坐,事實上並不輸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