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然,一聲大喝從身後傳來,楊雄和石秀驚出了一身冷汗,做了虧心事的人心還是很虛的,楊雄和石秀也怕有正義的力量把他們揭發,因為他們根本就沒有準備認罪伏法,典型的敢做不敢當。
等到楊雄壯著膽子回頭的時候,他居然樂了,原來大聲喊叫這個人他認識,而且還對這個人有恩。
這個人叫時遷,一個在梁山上嚴重被低估的人物,水滸大排名中倒數第二,但實際上他的能力遠遠的被低估,他跟孫立、扈三娘等都屬於嚴重被低估的人物,以時遷的能力,他可以當一個出色的偵察連長,而戴宗跟他相比,隻能當一個負責送信的傳令兵,在後來梁山的分工中,時遷和樂和、白勝、段景住都是走報頭領(負責偵察的頭領),但這四個人中,管用的隻有時遷,跟時遷相比,那三個是棒槌,而時遷是錐子。
時遷這個人長的比較怪異,怎麼怪異?
骨軟身軀健,眉濃眼目鮮。
形容如怪族,行步似飛仙。
夜靜穿牆過,更深繞屋懸。
偷營高手客,鼓上蚤時遷。
什麼都不用說了,活脫脫一個蜘蛛俠,就差一鬥篷。
時遷的外號叫鼓上蚤,那是形容他輕鬆靈活,跟在鼓上蹦來蹦去的跳蚤差不多,這說明他彈跳很好,把時遷說成宋代的蜘蛛俠一點都不誇張,而且時遷還掌握很多蜘蛛俠掌握不了的絕活,比如口技,比如模仿老鼠打架,他的經典曲目是《兩隻老鼠》後來時遷盜甲還成為京劇名段,天津京劇名家張春華老先生把這一段演成了經典,張老先生還有一經典名段,《三岔口》,也是宋代的故事,跟楊誌的先祖有關,說的是楊家將的故事。
360行,行行出狀元,時遷也是這一行的狀元。
在目前的中國大地上,能找到的關於水滸人物的廟極少,而在這其中卻有一種廟,穆神廟,穆神廟又稱“賊神廟”、“遷神廟”,廟裏供奉的是一位“賊神菩薩”。傳說賊神菩薩就是《水滸傳》裏的時遷。這位“菩薩”是以偷盜為業者頂禮膜拜的神明。據說還有很多人去拜,不少是有錢人,有的是去祈禱子孫後代別出小偷,有的則是已經被賊偷過了,祈禱能把東西找回來,時遷啊,時遷,人民給你的榮譽多高啊。
不過當時的時遷卻活的灰頭土臉,他看到生活的陽光。
偷盜,揮霍,再偷盜,再揮霍,這種生活讓人壓抑,時遷看著外麵大好的陽光心裏有些悲哀。
因為長的怪異,從小就沒有人願意跟他玩,小朋友們跟他說,“長的醜不是你的錯,但出來嚇人就是你的錯了”,為此時遷哭了好幾天,結果更醜了,因為眼睛還腫了。
慢慢的時遷走上了偷盜的道路,這是家傳的,在沒有小朋友跟他玩的時候,他就在家自己跟自己玩,漸漸的他已經掌握了各種技巧,漸漸的小朋友們越來越敢跟他玩,因為隻要得罪他,他就能讓小朋友心愛的玩具在幾分鍾內在眼皮底下消失,而且永遠不會找到,時遷的本領越來越高,朋友越來越少。
老走夜路也會怕黑,盡管時遷手段高明,可還是免不了有失手的時候,一次,兩次,三次,四次,時遷已經記不得自己挨了多少次打了,而他最害怕的還是偷盜的紀錄,因為紀錄越多就意味著下一次他吃的苦越多,因為法律規定累犯從重處罰。
時遷是幸運的,他在最後一次見監獄的時候遇到了楊雄,本來盜賊和監獄長是不可能有共同語言的,而楊雄是個例外,他是個外鄉人,他在薊州很孤獨,而時遷又是個機靈的人,他總能跟這個監獄長聊到一塊,慢慢的,監獄裏的人已經忘了誰是監獄長,誰是盜賊,世界上的事情就是這樣,很多情況你已經無法分清。
在楊雄的幫助下,時遷順利的躲過牢獄之災,繼續他的偷盜生涯。
最近時遷把業務範圍擴大到了盜墓,這是一個古老的行當,以前時遷並沒有幹過,不過他也能自學成才,在看了幾本《鬼吹燈》和《盜墓筆記》後,時遷已經是個成熟的老手了,不過這並不能滿足時遷空虛的心靈,偷來活人,偷死人,時遷,你到什麼時候是一站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