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丞相和韓大人實是過獎了。荀某何德何能豈敢當此謬讚?”荀彧慌忙避席站了起來,恭然還禮道,“其實諸葛亮這位青年俊士,荀某曾經聽到南邊來的一些名士大夫們談起過。據聞他誌向高遠,自稱‘經國之能如管仲,用兵神武似樂毅’,迥異常人。曹丞相,以劉玄德之一世梟雄,尚且對他‘三顧茅廬’而屈尊敦請——此人焉可等閑視之?韓大人剛才之警告,不可不深慮而預備之。 曹操聞得荀彧此言,心下微微一沉,黯然片刻,開口而道:“荀令君既是這般意見,那便有請韓君多多費心,抽空且向本相與荀令君細細介紹一下那劉備與諸葛亮現今蟄伏荊州的情況罷。——來人哪!繼續上酒!起舞!”
韓嵩口裏囁囁著似乎還要說什麼,然而堂下侍女們衣袂飄飄蓮步而上,一時笙歌竽奏,編鍾鳴動,他的話聲很快便被淹沒在一派激越清逸的鼓樂之音中了。
雙劍合璧
大家正在杯盞交錯之際,吏部尚書華歆向韓嵩舉杯問道:“本座聽說劉表坐擁荊州八郡,毫無拓取之誌,亦無固本立基之謀,卻欲以‘西伯姬昌’自詡,認為自己偃武修文堪稱一絕,豈非貽笑大方?”
“尚書大人,劉表目光短淺,拓業無方,誠然不足以為上國名士大夫所稱道,但他在荊州大興禮教、重儒好文,亦並非一無可取。”韓嵩現在自恃侍中之官的身份,便對劉表直呼其名起來,“不瞞諸位大人,如今我荊州共有七十二名士、三十六高人,猶如群星耀夜,粲然可觀,不容小覷呀!”
曹操在首座方榻之上聽得清楚,頓時來了興致,不禁插話進來道:“哦?你們荊州那‘七十二名士、三十六高人’有何過人之處,且給本相講來一聽……”
“韓某不敢自誇。”韓嵩從袍袖之中取出一本絹冊,恭恭敬敬托在掌上,“這是鄙州諸位名士、高人撰寫的一本《治道集》,懇請丞相大人指教點評一番。”
侍立在他席邊的婢女接過那本《治道集》,上前奉給了曹操。曹操將那絹冊拿在手中,翻開來看了幾頁,微微頷首,正欲開口發話。卻聽堂上一個清朗的聲音驀然響起:“丞相大人,楊某可否懇請您將這本《治道集》賜予一閱?”
眾人循聲望去,原來這話聲竟是廳堂左側長席下端那錦衫青年發出的。他也不怕被旁人譏笑為“有失穩重”,在席位上坐直了身子,正定睛看著曹操,等待著他答話。
曹操轉頭看了他一眼,“哈哈”一笑,吩咐站在身側的侍婢將那本《治道集》給那錦衫青年送了過去。接著,他笑著對在座的各位臣僚說道:“哎呀!本相忘了給諸君介紹了——不過,有些大人應該先前也認得的。這位公子,乃是楊彪楊太尉的嗣子楊修。楊公子文思富豔、才華橫溢,兩個月前就被本相辟為丞相府副主簿了。”
眾人一聽,甚是訝異:原來這錦衫青年便是楊彪太尉那個名聞遐邇的公子楊修!傳聞他心思之捷、耳目之敏、文才之妙、學問之深,於當世青年才俊之中鮮有其匹,連孔融大夫也稱他是“賈誼再世”。
卻見楊修微微而笑,揖禮向眾人謙謝了一番,舉止之間顯得落落大方。他禮畢之後,便坐回席位低下了頭,翻開那本《治道集》一目十行地看了起來。
曹操又伸手一指坐在楊修下側的那一位黑袍青年,繼續介紹道:“那位公子乃是前京兆尹、騎都尉司馬防大人的次子,嗯,也就是本相府中司馬朗主簿的二弟——司馬懿!司馬二公子乃是儒學世家出身,又曾擔任過河內郡上計掾,不僅精於庶務,而且深通典章義理之學,堪稱文武全才。現在,他正任本相府中的文學掾之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