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漢曹不兩立(1)(2 / 3)

郗慮一聽,又將心提到了嗓子眼處,滿臉的緊張中夾雜著激憤,急忙向曹操問道:“誰?他們究竟是誰?郗某鬥膽懇請丞相大人坦誠告知,郗某敢與他們當麵對質!”

“這個人——你真的想知道麼?”曹操的臉色忽然變得十分凝重,“他就是——太中大夫孔融!”

“原來是孔……孔大夫?”郗慮頓時不由得跌坐回席位之上,滿麵驚愕,“他……他對郗某究竟有何成見?”

“郗大夫有所不知啊,幾日前本相讓華歆尚書帶上任命你為禦史大夫的詔書定稿,拿到宮中去用璽的時候,孔大夫亦在場,他一見到詔書定稿上有你的名字,就向皇上進言道……”曹操說到這裏,語氣驀地一頓,卻不繼續說下去了。

“丞相大人,他……他向陛下進的是什麼言語?”郗慮急得從席位上傾直了上身,伸長了脖子,緊盯著曹操的喉嚨,恨不能用鉤子一下把答案從曹操的嗓子眼裏鉤拉出來。

“這個……你最好還是親自去問當時在場的華歆尚書。”曹操一撫須髯,回避了他的追問,“罷了!郗大夫,你也不要把這事兒過於放在心上嘛……”

“不……不……此事關係到郗某的清譽,郗某一定要懇請丞相大人能夠直言告知。”郗慮仍是堅持著追問不已。

曹操輕輕歎了一口氣,慢慢說道:“本相一向敬重孔大夫為人謹守禮法、清名遠揚,卻沒料到他竟會在郗大人的背後進你的讒言——華尚書告訴本相,孔大夫當時對陛下是這麼說的:‘郗慮貪圖榮祿,守道不堅,立身無節,奉君不誠,豈堪擔任禦史大夫?’”

其實,曹操在複述孔融當時向獻帝的進言時故意漏掉了一些內容,孔融的原話是這樣講的:“郗慮貪圖榮祿,守道不堅,立身無節,若臨大事之際必不能製衡跋扈之臣而奉事漢室,豈堪擔任禦史大夫?”當然,被漏掉的這部分內容,曹操在這裏再怎麼“坦誠”,也是不會向郗慮言明的。他當時推薦郗慮當禦史大夫,恰恰不就看中了他“臨大事之際必不能製衡跋扈之臣”這個最重要的優點嗎?

“啊!孔大夫……他……”郗慮一下又跌回了席位之上,臉色變得十分難看,“他……他怎能信口雌黃,惡語中傷郗某!”

“郗大夫,本相最終還是讓華歆勸服陛下任命了你為禦史大夫——這樣看來,他這番讒言終究徒勞無功!”曹操冷冷地笑了一下,假意溫顏而道,“孔大夫是朝廷清流名士之領袖,你也是朝廷的元老重臣——你倆還是以和為貴,這些無謂之爭就不要放到心上去了!”

“哼!這個孔融!”郗慮憤憤不平地說,“他到陛下那裏亂說郗某‘貪圖榮祿’——依郗某看來,他自己一心想坐到郗某現在所居的這個‘禦史大夫’的位子才是真的!他亂說郗某‘奉君不誠’——哼!他在北海郡時擁兵自重、獨斷專行又能算是‘奉君虔敬’了?”

越說越氣之下,郗慮心底一個惡毒的念頭猛地冒了出來,於是道:“郗某聽到有人談起過,孔融在當北海郡太守時曾經十分狂悖地宣稱‘執天下者,何必卯金刀’!”

“什麼?他竟說了這樣一句話?”曹操一聽,大驚失色,“他說‘執天下者,何必卯金刀’——‘卯金刀’者,‘劉’也!劉氏不執天下,莫非由他孔氏來執天下不成?這可是大逆不道之詞啊!郗大人可是聽得真切?”

“這……這……”郗慮見到曹操抓著這句話顯得這等震驚,這才意識到自己剛才隨口亂編的這句謊言是多麼的出格,而且孔融忠於漢室乃是朝野公認的,隻怕撒出去是無人相信,急忙囁囁地說道,“這個……郗某隻是記得一些北海郡來的流民談起孔融似乎曾經說過這句話……郗某也有些記不真切了……”

“凡有可疑之言,必有可疑之事,務必徹查到底!”曹操須眉虯張,臉色驀然變得鐵青而可怖起來,“呼”地一下從木榻上站起身來,目光凜凜地逼視著郗慮,“尊奉天子,維護漢室,乃是我等人臣誓死固守之責。無論是誰,隻要敢對我大漢稍有不遜之心、不遜之語、不遜之言,一律殺無赦!”

聽著曹操這番殺氣騰騰的話,郗慮不禁心頭狂震,胸中五髒便似翻轉一般攪動了起來——糟了!自己剛才掉進他精心編織的語言陷阱裏了!這個曹丞相費盡心機,終於引出了自己在一時情緒失控之下對孔融隨口道出的那番“莫須有”的誹謗之詞。難不成曹丞相今夜千方百計用話語挑撥離間,就是想要挑起自己與孔融的暗鬥?自己難道要成為他手中的一枚棋子去對付孔融?糟了!糟了!自己怕是中了曹丞相的圈套……他這時的思維是越來越清晰,然而情緒卻是越來越混亂:不過,這個孔融也真是有些可惡!他憑什麼要在陛下麵前那麼譏刺我郗慮?……是他不仁在先,休怪我不義在後……哎呀!不行!我縱是這般恨他,但也不該昧著良心給他栽上這麼嚴重的誹謗之詞啊!誰會相信孔融竟會講出那樣的不遜之語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