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20歲那年過得很不好,但我不會一生過得都不好(1 / 2)

我在那一年裏變成了一個“一無是處”的人。

在學校成績不好,被老師當眾批評,在大學四年裏辛辛苦苦建立的自信瞬間崩塌成粉末,我才意識到在別人的眼裏我簡直不如任何人。

實習時業績不佳,銀行的一個正式員工幾乎從來都沒有用正眼看過我,就連她安排工作都是:“哎,那誰,你過來一下。”

那時好友小煜已經遠走美國,另一個好友也遠走非洲,我孑然一身地走在路上,心中幾近空無一物。

20歲時最大的痛苦,除了“一無是處”,還有“無可訴說”。

就像四年之後,我終於能夠走在那個校園裏向朋友講述過往的一切,講述一切當時我羞於啟齒,認為所有人都那麼強大唯獨我這麼不堪一擊的事情。

當年在那麼漫長又焦灼的一年裏,我假裝和他們一樣強大,就連笑容都盡我所能地保持露出八顆牙齒。

你無法向任何人訴說,訴說這毫無來路卻遲遲不走的一切痛苦。

四年之後,我和朋友走在校園裏,花開得熱烈而燦爛,就像我遲到的最好的時光一樣。

我跟朋友說,你看在這間教室裏,我被狠狠地訓了一頓,在所有人都走了之後一個人邊收拾東西邊強忍著眼淚,告訴自己哭了就輸了,你決不能哭。

我還跟他說,你看在這棟樓上,多少次我站在十七樓的窗邊,幻想著自己能夠像一片羽毛一樣飄落。

那個校園好像變了,又好像沒變。而事到如今,我終於可以承認,我從來沒有愛過它。

我也終於可以承認,我從來不感謝那些痛苦的歲月,隻感謝那個一路狂奔終於將痛苦遠遠甩在身後的自己。

我不愛它,但我愛那個在圖書館的二樓窗邊看掉了幾百本書的自己,也愛那個在麵試前通宵熬夜準備幾十個即興演講題目的自己。

我的20歲很不好,甚至很糟糕。那一年裏,我甚至以為,自己的一生也許永遠都不會好了。

但日子還是一天又一天地好了起來。

我遇見了東野圭吾,在8月盛夏,一個人坐在窗邊看他的書。他給了我多少充實和快樂,讓我多年之後,指著那扇曾經熟悉的窗,仍然有好多感慨呼之欲出。

我遇見了更多的優秀導師。蘇格拉底曾寫過:“教育的目的不是灌輸,而是點燃火焰。”而我的導師說:“我們都應該慶幸自己走入了經濟學這個學科,因為它從一開始就揭示了人類生活的本質。”聽課的人都目光灼灼,幾年之後,我們仍是摯友,緊拉著手走入社會洶湧的潮水中。我們的情意因此而更加珍貴,因為那不是少年時的玩伴,而是成年後的戰友。

但我還是心疼那個曾經哭不出來的自己,讓我更珍惜如今終於雲淡風輕的日子,甚至更珍惜自己對自己的愛。

是的,我終於愛上了自己。不再輕易因為別人的否定就墜入自卑的深淵,掙紮著從一件又一件的小事裏尋找光源後的方向。

我在那一年裏變成了一個“一無是處”的人。

在學校成績不好,被老師當眾批評,在大學四年裏辛辛苦苦建立的自信瞬間崩塌成粉末,我才意識到在別人的眼裏我簡直不如任何人。

實習時業績不佳,銀行的一個正式員工幾乎從來都沒有用正眼看過我,就連她安排工作都是:“哎,那誰,你過來一下。”

那時好友小煜已經遠走美國,另一個好友也遠走非洲,我孑然一身地走在路上,心中幾近空無一物。

20歲時最大的痛苦,除了“一無是處”,還有“無可訴說”。

就像四年之後,我終於能夠走在那個校園裏向朋友講述過往的一切,講述一切當時我羞於啟齒,認為所有人都那麼強大唯獨我這麼不堪一擊的事情。

當年在那麼漫長又焦灼的一年裏,我假裝和他們一樣強大,就連笑容都盡我所能地保持露出八顆牙齒。

你無法向任何人訴說,訴說這毫無來路卻遲遲不走的一切痛苦。

四年之後,我和朋友走在校園裏,花開得熱烈而燦爛,就像我遲到的最好的時光一樣。

我跟朋友說,你看在這間教室裏,我被狠狠地訓了一頓,在所有人都走了之後一個人邊收拾東西邊強忍著眼淚,告訴自己哭了就輸了,你決不能哭。

我還跟他說,你看在這棟樓上,多少次我站在十七樓的窗邊,幻想著自己能夠像一片羽毛一樣飄落。

那個校園好像變了,又好像沒變。而事到如今,我終於可以承認,我從來沒有愛過它。

我也終於可以承認,我從來不感謝那些痛苦的歲月,隻感謝那個一路狂奔終於將痛苦遠遠甩在身後的自己。

我不愛它,但我愛那個在圖書館的二樓窗邊看掉了幾百本書的自己,也愛那個在麵試前通宵熬夜準備幾十個即興演講題目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