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真的在雜誌上開了專欄,另一頁專欄的作者,竟是我喜歡了十年的姑娘。她早已身負盛名,而我何德何能,可與她同列一張紙頁!
回到20歲那年,諒我再大膽,都從未敢設想過會有這樣的一刻,可這世界給了我那麼多驚喜,讓我再也不是當年那個每天都想要就此死去的姑娘了。
而一直想去日本的心願,也在某一個“十一”假期中成行。
你永遠不知道自己將抵達何處,如果你不去打開心裏冰封已久的沉願,如果你不去真的試一試,邁出第一步,寫下第一個句子,買到第一張車票,開啟第一次未知的旅程。
你永遠不知道,那個“遺願”,可以實現得多麼無悔以及多麼壯麗。
後來,我見過各種各樣“遺願清單”的形式。
一同去江南古鎮旅行的姑娘,做了一個“遺願清單”的筆記本。
她從不做to do list,她隻記下自己想實現的那些事,於是每天的生活都在圍繞著它們——拚命工作攢錢是為了實現帶媽媽出國旅行的“遺願”,跑步健身是為了實現攀爬珠穆朗瑪峰的“遺願”……
所以她的那本關於“遺願清單”的筆記本裏還分類列出了理財、塑身、工作心得等各種話題。而理財、塑身與工作,都不再是她的負擔,而是她的動力。
另一個朋友,在書桌前掛了一塊軟木板,上麵貼滿了各種各樣的圖片,有燈火通明的帝國大廈,有斯裏蘭卡像眼眸一樣清澈的海洋,還有遙遠的莎士比亞書店、青海遍布蒼穹的星光……
他不寫清單,那些圖片就是他的清單。
我知道他的足跡,將踏遍那些山山水水、城市的霓虹和未知的海底,因為他每天一睜開眼,看到那塊軟木板的時候,就已經在路上了。
真好,我們都有一個“遺願清單”,而它,從不拘泥於什麼形式。
在我們的文化裏,因為沒有宗教信仰,所以死後的世界不是天堂,也不是異境,而是一片虛空。
所以我們不敢討論死亡,但“不知死,焉知生”,不討論死亡,我們怎麼能知道生的可貴!
我喜歡那種“向死而生”的人生態度,因為不知哪日就會離去,所以今天才要拚盡全力活著。
想要最大化的人生體驗,想要不枉活人間一場。
有生之年,多麼短暫。
我們都不願意再浪費這條生命,於是努力想要活得越來越生機勃勃。
如今的我,每天都在往“遺願清單”上增加新的內容:
去大堡礁潛水
去冰島生活一個月
寫一本童話
乘坐熱氣球飛行
……
因為這個清單,我突然覺得每一天都充盈著新的希望——我有那麼多未竟的願望,有那麼多盛世光景沒去看遍,那麼多心潮澎湃沒去親自體驗,怎能不加倍努力,以求早點實現一條條“遺願”?
我也終於知道,改變我們的不僅是“遺願清單”,還有我們知道自己終將死去,於是才決定用盡全部力氣,更美好以及更盛大地活著。
也真的在雜誌上開了專欄,另一頁專欄的作者,竟是我喜歡了十年的姑娘。她早已身負盛名,而我何德何能,可與她同列一張紙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