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多想和你,永遠有話可說(1 / 2)

那時候的她,有著飽滿如花瓣一樣的麵頰。那時候的他,臉上還沒有疲憊的神態。他們朝氣蓬勃。就好像過去的我們,20歲的我們。

他們在摩天輪上觀望日落,躍上一輛巴士再由著自己的心情停下來。他們去逛公墓,也去酒吧喝酒。他們信馬由韁地聊天,什麼都可以聊得下去。他們在深夜的街頭被彼此的憂傷、困惑和某種意義上的“深刻”所打動。他們永遠有話可說。就好像過去的我們,20歲的我們。

最後,到了終於要告別的時刻,他們約定六個月之後再在站台相遇,兩個人都沒有留下彼此的電話、地址等一切信息。

幾年過去,這仍然是我最愛的一部愛情電影。我清楚地記得看到最後分離時刻黏稠的疼痛,好像知道他們終究會錯過一樣。所有人都念念不忘耿耿於懷,不知他們最終是否去了約定的地點,不知他們是否順利地相愛生活。直到九年之後,第二部《日落之前》的上映。

不知道是不是因為這部電影,我一直都在渴望那樣的一個伴侶,能說無窮無盡的話,無論是沉溺在熟悉的生活中還是走在陌生異鄉的街道上,無論是討論最新的明星八卦還是五萬年前的亡靈。

那時候我就在想,也許,我們終其一生,都在尋找一個可以說話的人。

也許,我們對彼此最深重的情意,就是永遠有話可說。

3.

我後來幾次去北京,都沒有再見到他。

他在博客上寫的文章夜深時一讀再讀,那是一個深刻地隱匿著自己才華的人,僅僅專心於自己的專業。我大概從他身上看到了彼時的、年輕的許知遠。對世界有著熱切的傾訴欲望,想要從某一個層麵去改變世人。他理應成為一個擁有更多讀者的寫作者,隻是他似乎並不願意這樣做。

我調劑到了另外一所學校,開始了不算新鮮的新生活。剪掉了長發,又慢慢將短發留長。生活也是如此,周而複始,唯一的變化是我終於有了大把的時間追看最新的足球賽事和上市新書,也有了大把的時間安安靜靜地躲在圖書館裏啃尼采的著作。

他最終沒有“二戰”,也沒有工作,申請了去英國讀書。我看著他熱切地奔向了自己的新生活,滿心都是為他所感受的喜悅與感動。

後來我陸陸續續地看完了許知遠全部的書,又看到他做了音頻節目《單讀》,在節目裏總是以“我是許知遠,與各位一起閱讀這個時代”為開頭。聽這個節目成了我生活裏的某種儀式,在上班、下班、去健身房、去超市的路上,我和多年前閱讀《那些憂傷的年輕人》一樣,聽著耳機裏他的聲音,仍然在傳遞著這麼多年來他從未放棄傳遞的東西——精神、文藝、自我覺醒、內心生活。

我也遇到了越來越多的人,但我發現更多的我們好像習慣了逃避“深刻”,因為“淺顯”更讓人輕鬆。我們也習慣了逃避“深情”,因為害怕“心碎”的苦痛。

那時候的她,有著飽滿如花瓣一樣的麵頰。那時候的他,臉上還沒有疲憊的神態。他們朝氣蓬勃。就好像過去的我們,20歲的我們。

他們在摩天輪上觀望日落,躍上一輛巴士再由著自己的心情停下來。他們去逛公墓,也去酒吧喝酒。他們信馬由韁地聊天,什麼都可以聊得下去。他們在深夜的街頭被彼此的憂傷、困惑和某種意義上的“深刻”所打動。他們永遠有話可說。就好像過去的我們,20歲的我們。

最後,到了終於要告別的時刻,他們約定六個月之後再在站台相遇,兩個人都沒有留下彼此的電話、地址等一切信息。

幾年過去,這仍然是我最愛的一部愛情電影。我清楚地記得看到最後分離時刻黏稠的疼痛,好像知道他們終究會錯過一樣。所有人都念念不忘耿耿於懷,不知他們最終是否去了約定的地點,不知他們是否順利地相愛生活。直到九年之後,第二部《日落之前》的上映。

不知道是不是因為這部電影,我一直都在渴望那樣的一個伴侶,能說無窮無盡的話,無論是沉溺在熟悉的生活中還是走在陌生異鄉的街道上,無論是討論最新的明星八卦還是五萬年前的亡靈。

那時候我就在想,也許,我們終其一生,都在尋找一個可以說話的人。

也許,我們對彼此最深重的情意,就是永遠有話可說。

3.

我後來幾次去北京,都沒有再見到他。

他在博客上寫的文章夜深時一讀再讀,那是一個深刻地隱匿著自己才華的人,僅僅專心於自己的專業。我大概從他身上看到了彼時的、年輕的許知遠。對世界有著熱切的傾訴欲望,想要從某一個層麵去改變世人。他理應成為一個擁有更多讀者的寫作者,隻是他似乎並不願意這樣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