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 大帝國的反擊戰(1 / 3)

這時,漢軍已經布下天羅地網,設伏兵力為五個兵團,分別由護軍將軍韓安國、材官將軍李息、驍騎將軍李廣、輕車將軍公孫賀、將屯將軍王恢指揮,埋伏在馬邑附近的山穀中。隻要軍臣單於一進入包圍圈,五路兵馬將從四麵八方合圍,屆時匈奴騎兵插翼難逃。

這個軍事計劃非常高明,立足打大殲滅戰,如果能實現作戰的目標,將從根本上改變漢匈兩國的軍事格局。可惜的是,這個看似無懈可擊的計劃,竟然存在一個小小的漏洞,正是這個漏洞,令王恢的心血付諸東流。

匈奴大軍一路挺進,距離馬邑不到百裏。軍臣單於發現異常現象,一路上隻看到成群的牛羊,卻看不到牧民的影子。以遊牧為生的匈奴人對此怎能不生疑心?既然有牛羊,必定會有放牧牛羊的人,可是人呢?謹慎小心的軍臣單於下令暫停進軍,派出一支小分隊到四周搜索,攻下一個漢軍的亭堡(漢代的碉堡)。亭堡指揮官為了保命,把漢軍的圍殲計劃和盤托出。

軍臣單於大驚,緊急後撤,在即將鑽入漢軍口袋的前一刻,懸崖勒馬,逃之夭夭。漢軍發現軍臣單於逃走,傾巢而出,追擊匈奴軍隊,可是已經來不及,無法追上。

這場旨在消滅匈奴有生力量的馬邑伏擊戰,最終無果而終。

漢武帝大為震怒,歸罪於主戰派領袖王恢。王恢被捕入獄,自殺身亡。

馬邑之謀,成為漢匈戰爭全麵爆發的標誌。這是漢帝國對外政策發生重大變化的標誌,清靜無為、休養生息的政策,被積極進取、開疆拓土的新政策所取代。

馬邑之謀後,漢匈邊境的衝突日益增多。

元光六年(前129),匈奴大舉進犯上郡。有強烈進取精神的漢武帝選擇以攻代守,帝國發動第一次大規模的反擊戰,投入反擊的漢軍總計四萬人,衛青、李廣、公孫敖、公孫賀各率一萬騎兵,深入匈奴腹地,意圖尋殲匈奴主力。然而,這次作戰準備不充分,暴露出漢軍的短板,戰果差強人意。

在茫茫的荒漠草原,漢軍既不熟悉地形,也不適應幹旱的氣候,時常迷失方向,不僅難以追蹤到匈奴主力,反而容易陷入敵人的埋伏。

李廣的部隊遭到匈奴重兵的伏擊,傷亡慘重。在戰鬥中,李廣身負重傷,力竭被俘,隻是他運氣不錯,僥幸逃跑,奇跡般地生還。同樣倒黴的還有公孫敖,他的一萬騎兵遭遇匈奴優勢兵力的圍攻,傷亡超過七千人。另一名將領公孫賀根本找不到匈奴人的影子,在草原上溜達一圈後,無功而返。

隻有衛青略有斬獲。他率一萬騎兵奔襲龍城,殲敵七百餘人。龍城是匈奴人的聖地,每年五月,這裏都舉行盛大的集會,祭祀祖先、天地、鬼神。從殲敵的數量上看,龍城之戰隻是小勝,但是衛青一把火把聖城燒了,卻極大地打擊了匈奴人的士氣。

這時,漢軍已經布下天羅地網,設伏兵力為五個兵團,分別由護軍將軍韓安國、材官將軍李息、驍騎將軍李廣、輕車將軍公孫賀、將屯將軍王恢指揮,埋伏在馬邑附近的山穀中。隻要軍臣單於一進入包圍圈,五路兵馬將從四麵八方合圍,屆時匈奴騎兵插翼難逃。

這個軍事計劃非常高明,立足打大殲滅戰,如果能實現作戰的目標,將從根本上改變漢匈兩國的軍事格局。可惜的是,這個看似無懈可擊的計劃,竟然存在一個小小的漏洞,正是這個漏洞,令王恢的心血付諸東流。

匈奴大軍一路挺進,距離馬邑不到百裏。軍臣單於發現異常現象,一路上隻看到成群的牛羊,卻看不到牧民的影子。以遊牧為生的匈奴人對此怎能不生疑心?既然有牛羊,必定會有放牧牛羊的人,可是人呢?謹慎小心的軍臣單於下令暫停進軍,派出一支小分隊到四周搜索,攻下一個漢軍的亭堡(漢代的碉堡)。亭堡指揮官為了保命,把漢軍的圍殲計劃和盤托出。

軍臣單於大驚,緊急後撤,在即將鑽入漢軍口袋的前一刻,懸崖勒馬,逃之夭夭。漢軍發現軍臣單於逃走,傾巢而出,追擊匈奴軍隊,可是已經來不及,無法追上。

這場旨在消滅匈奴有生力量的馬邑伏擊戰,最終無果而終。

漢武帝大為震怒,歸罪於主戰派領袖王恢。王恢被捕入獄,自殺身亡。

馬邑之謀,成為漢匈戰爭全麵爆發的標誌。這是漢帝國對外政策發生重大變化的標誌,清靜無為、休養生息的政策,被積極進取、開疆拓土的新政策所取代。

馬邑之謀後,漢匈邊境的衝突日益增多。

元光六年(前129),匈奴大舉進犯上郡。有強烈進取精神的漢武帝選擇以攻代守,帝國發動第一次大規模的反擊戰,投入反擊的漢軍總計四萬人,衛青、李廣、公孫敖、公孫賀各率一萬騎兵,深入匈奴腹地,意圖尋殲匈奴主力。然而,這次作戰準備不充分,暴露出漢軍的短板,戰果差強人意。

在茫茫的荒漠草原,漢軍既不熟悉地形,也不適應幹旱的氣候,時常迷失方向,不僅難以追蹤到匈奴主力,反而容易陷入敵人的埋伏。

李廣的部隊遭到匈奴重兵的伏擊,傷亡慘重。在戰鬥中,李廣身負重傷,力竭被俘,隻是他運氣不錯,僥幸逃跑,奇跡般地生還。同樣倒黴的還有公孫敖,他的一萬騎兵遭遇匈奴優勢兵力的圍攻,傷亡超過七千人。另一名將領公孫賀根本找不到匈奴人的影子,在草原上溜達一圈後,無功而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