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 冒險家的故事(3 / 3)

為平息眾怒,漢武帝派司馬相如前往巴蜀安撫民眾,唐蒙被免職。這條通道修築兩年,最終因人員死亡太多,耗費錢財過巨,不得不停工。

位於巴、蜀西南的邛都、莋都、冉等夷國,聽說夜郎與中國交通,撈到不少好處,心中好是羨慕,紛紛派出使者到長安,表示願歸附中國,請求朝廷派出使者前往溝通。

漢武帝遂任命司馬相如為中郎將,持節出使西南夷。諸夷國得到大量金銀帛物,紛紛內附中國。在司馬相如主持下,拆除巴蜀與西南夷國交界處所設的關卡,大漢帝國的疆界大大擴張,西南邊境西抵沫水(大渡河)、若水(雅礱江),南達牂牁(貴州黃平)。司馬相如還修築靈山道並在孫水(四川安寧河)修建橋梁,打通了邛都、莋都的交通線。漢政府設十縣,派遣一位都尉負責管理新開拓的土地,行政上屬於蜀郡管轄。

然而,西南諸夷之所以內附漢帝國,主要是見錢眼開,且自認為地形險峻,帝國的勢力根本無法擴張到他們的地盤。不過,他們很快發現自己錯了。漢帝國動用巴、蜀、廣漢、犍為四郡的民力,大力開拓西南交通,西南諸部落大為恐慌,紛起叛變。

漢武帝以武力鎮壓西南夷的叛變,然而收效甚微。西南地勢多崇山峻嶺,易守而難攻,漢軍長距離行軍作戰,困難重重。到元朔三年(前126),漢匈戰爭進入高潮,朝廷已無財力在西南大規模開拓。皇帝下令停止對西南夷的經營,傾盡國家之力,全力迎戰勁敵匈奴。

直到張騫從西域返回後,才又一次刺激了武帝開拓西南的念頭。

原來張騫初通西域時,曾經遊曆大夏國的首都藍布城(今阿富汗的瓦齊拉巴德)。他意外地發現城裏竟然出售邛地產的竹杖與蜀地產的布料。邛與蜀都位於漢帝國的西南,生產的商品怎麼會出現在萬裏之外的大夏國呢?

細節決定成敗。張騫與唐蒙一樣非常細心,不放過微小的細節。由於漢匈戰爭爆發,交通斷絕,這些商品不可能通過河西走廊、經塔裏木盆地進入中亞的大夏國。那麼隻有一種可能性,在漢帝國的西南地區,一定還有另一條路可以抵達月氏、大夏。

向商人仔細盤問後,張騫弄明白,這些來自邛、蜀的商品,乃是從大夏國東南的身毒國(即印度)轉送過來的。張騫判斷,身毒國一定與漢帝國的西南相距不遠。這意味著,從中國的西南,可以打通一條南方通道,經身毒國直抵西域諸國。

當時河西走廊還控製在匈奴人手中,漢武帝認可張騫的判斷,決心打通一條西南國際交通線,直抵西域。

張騫負責打通西南交通線。元狩元年(前122),他派出四路使團,分道出發,尋找通向身毒的道路。不料,四路使團最後都碰了一鼻子灰回來。原因是他們都遭遇到沿途諸夷部落的阻撓、襲擊與搶劫,死了不少人,也損失了不少物品。

四路使團在西南的探索均告失敗,可並非一無所獲。

返回國內後,他們向皇帝彙報沿途的情報,最重要的信息有兩條:其一,滇國是西南夷中比較大的一個國家,應該讓滇國歸附帝國,加強帝國對西南的控製;其二,昆明附近有一個大湖,名為滇池,這一帶多劫匪,襲殺了不少帝國使團成員。

按照當時國際慣例,兩國交兵不殺來使。西南蠻夷根本不理會這套,殺人越貨。漢武帝心高氣傲,吃不得虧,一定得報複。由於殺人越貨的蠻夷出沒於昆明滇池,漢武帝在長安西南開鑿一個二十平方公裏的人工湖,命名為昆明池,用以訓練水軍。

元鼎六年(前111),西南諸夷再度爆發大規模的叛亂。

最先叛亂的是且蘭國(今貴州都勻),且蘭王殺死漢使,率兵襲擊犍為郡,殺死犍為太守。邛都、莋都紛起響應,加入叛亂的行列。

漢武帝緊急下令,調八名校尉率軍鎮壓西南的叛亂。然而西南地區地形太複雜,八校尉與西南諸夷陷入苦戰,無法取勝,雙方陷入僵持狀態。

朝廷起用中郎將郭昌,他是一名非常優秀的將領,曾經多次追隨衛青出征匈奴。郭昌作戰以勇猛著稱,他采取各個擊破的戰略,先解決且蘭國的叛變。且蘭國的軍隊武器低劣,焉是漢軍的對手,很快便被擊破。郭昌進駐且蘭都城,斬首數萬,國王在逃跑途中被殺,且蘭的叛亂完全平定。

然後,郭昌揮師西向,擊破邛都、莋都,殺死兩位國王。漢軍進攻勢如破竹,西南諸夷大為恐慌,冉等夷國紛紛表示歸附,請求漢帝國派官吏管理。

武帝劉徹詔令在西南設立五郡:牂牁郡(管轄區為且蘭國,位貴州都勻)、越嶲郡(管轄原邛都國,四川西昌一帶)、汶山郡(管轄原冉國,位四川茂汶)、沈黎郡(管轄原莋都國,位四川漢源)、武都郡(管轄白馬氐部落,武都在今甘肅成縣)。

這次出兵西南,一舉將叛亂之夷國置於郡政府的管轄之下,朝廷對西南的控製力更強了。

平定諸夷叛亂後,漢武帝遣使出使滇國,要求滇王歸附漢帝國。滇王仗著自己有數萬軍隊,而且與鄰國勞浸、靡莫等屬於同族同姓,以為漢軍無法深入此地,傲然拒絕漢使的要求。勞浸與靡莫曾多次出兵偷襲漢使團,掠奪使團的財物,與滇國一樣,拒絕歸附漢帝國。

元封二年(前109),漢武帝決心武力征服滇國、勞浸與靡莫。

巴蜀兩郡的大軍深入南方,由在西南戰場立下卓越功勳的將軍郭昌任總司令,中郎將衛廣任副司令。勞浸與靡莫兩國位於滇國的北部,首當其衝。漢軍勢如破竹,輕鬆擊破勞浸與靡莫,進入滇國境內。滇王大驚失色,自思不是漢軍的對手,決定舉國投降,歸附漢朝。

劉徹下詔,在滇國、勞浸、靡莫這一地區設益州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