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 開疆拓土:從南越到朝鮮(2 / 3)

因為摎太後是漢人,漢武帝想借此機會,將南越國從漢帝國的藩國變為封國。藩國雖臣服於中國,但主權是獨立的,封國則受中央政府的管轄。這件事,得派一名得力的外交使臣去辦,誰是合適的人選呢?漢武帝想到一個人:摎太後早年的情人安國少季。

公元前112年,安國少季以特使身份出使南越。孀居多年的摎太後,見到老情人安國少季,舊情複燃。安國少季頻頻出入宮禁,與摎太後重溫舊日之好,做一對戲水鴛鴦,好不快活。

宮禁傳出的醜聞,令南越大臣們私論紛紛,認為摎太後身為南越國母,與漢使如此曖昧,實在有損國體。摎太後意識到大臣們的不滿情緒正悄悄地滋長,她油然而生一種無力感,發現自己無法控製南越的局勢,政變隨時會爆發。她決定尋求漢帝國的保護,便同意漢武帝提出的要求,放棄國家獨立主權,變更為大漢的封國。

摎太後的決定,令南越國朝野上下一片嘩然。宰相呂嘉成為反對派的軸心,他三朝為相,家族成員中有七十多人在各機要部門任職,勢力極其龐大。

怎麼辦呢?摎太後頓起殺機,決定鏟除呂嘉。於是乎一場鴻門宴緊鑼密鼓地上演,太後設宴邀請宰相呂嘉,安國少季負責刺殺行動。

飲酒過半,摎太後對呂嘉說:“歸附中國,是利國利民之事,宰相為何百般阻撓呢?”呂嘉不吭聲,隻顧飲酒。摎太後瞅了安國少季一眼,暗示他動手。然而,安國少季優柔寡斷,瞻前顧後,遲遲未敢下手。

呂嘉看出酒宴上布滿殺機,便起身告辭,向大門口疾走。眼看呂嘉就要走出宮門,摎太後大為焦慮,情急之下操起一把矛,國王趙興心中一驚,慌忙拉住母後。呂嘉大驚失色,撒腿便跑,一溜煙跑出宮外,躲進兵營去了。

鏟除呂嘉計劃的流產,使摎太後與宰相的矛盾白熱化。呂嘉躲在兵營中不敢出,稱病不朝,秘密聯絡朝中大臣,坐觀事態的發展。雙方僵持了幾個月,誰都沒有進一步的行動。

武帝劉徹認為安國少季缺少魄力,決定對南越施加軍事壓力,便派遣一支兩千人的部隊,由韓千秋為總指揮,摎太後的弟弟摎樂為副指揮,啟程前往南越。

得知漢軍南下後,呂嘉迅速發動政變。他發布通告,指責摎太後與漢使穢亂春宮,出賣國家。亂軍攻入王宮,摎太後與國王趙興被憤怒的士兵亂刀砍死。緊接著,亂軍們又殺向漢使館,殺死安國少季。呂嘉控製王宮,另立趙興的異母弟弟趙建德為南越國王。

摎太後的弟弟、南下兵團副指揮摎樂得知姐姐遇害,悲痛欲絕,揮師急進,連續攻下幾座城邑。呂嘉探得漢軍隻有兩千人,故意誘敵深入。韓千秋一路無阻,直逼南越都城番禺。行進到距離番禺隻有四十裏處時,突然鼓聲四起,殺聲震天,韓千秋才發覺,已中南越軍隊的埋伏。這支兩千人的小部隊,全軍覆沒,韓千秋與摎樂都力戰而死。

南越政變、使臣之死、韓千秋兵團的覆滅,宣告漢與南越的戰爭全麵爆發。

為了征服南越,漢武帝大赦天下,將囚犯編入遠征軍。短短的五個月時間,以囚犯為主力的南征軍團組建完成。遠征軍總兵力在十萬人以上,兵分四路:第一路由伏波將軍路博德指揮,從桂陽出發,順著湟水南下,進攻番禺;第二路由樓船將軍楊仆指揮,從豫章出發,順橫浦南下。另兩路分別由南越降將指揮,一路從零陵出發,沿湘江支流溯流而上,再經靈渠進入珠江水係;另一路從牂牁江出發,經盤江,下西江,然後東進番禺。

楊仆指揮的兵團是南征的王牌,由精銳的正規軍組建,戰鬥力最強。他一路沿江而下,在尋陝(廣東曲江縣)與南越軍隊第一次交鋒,大獲全勝。首戰告捷後,楊仆繼續南下,到離番禺二十裏處的石門要塞,再次攻陷要塞,南越軍隊被迫躲進番禺城中,據險而守。路博德的運氣比較差,他的兵團主要由大赦的囚犯組成,一路上逃兵不斷,與楊仆兵團會合時,隻剩下一千多人。

楊仆仗著人多勢眾,對番禺城發動輪番的猛攻。路博德手頭隻有千把人,隻得讓士兵們把旌旗插得滿山遍野,虛張聲勢,把招降書射進城內,勸守城將士快快投降。楊仆在東南麵攻打,南越守兵紛紛向西北麵逃竄,向路博德投降。

經過一番激戰,楊仆攻破番禺城的東南城牆,漢軍一擁而入,在城內縱火。南越宰相呂嘉見大勢已去,與新任國王趙建德分乘幾艘船,逃離番禺城。由於路博德采取勸降的策略,在楊仆攻破城池後,南越將士多數選擇向路博德投降。路博德從降兵口中打探到呂嘉與小皇帝的下落,馬上派幾十艘快船,在南海進行拉網式搜捕。經過一夜的搜捕,終於追上呂嘉與趙建德的逃亡船隻,並將兩人全部擒獲。

南越王國至此滅亡,此時距趙佗立國,共計九十三年。漢武帝將南越分割為九個郡:南海、蒼梧、鬱林、合浦、交趾、九真、日南、珠崖、儋耳,範圍包括今天的廣東、廣西、海南、越南的北部與中部。平定南越是一場影響深遠的戰爭,是漢帝國開疆拓土的重要組成部分。至此,幅員廣闊的南方地區,成為中國永久性的領土。

漢武帝時代,開拓是全方位的:從匈奴人手中奪取河南地與河西走廊;在西南吞並降服百餘個小國與部落;武力征服南越。除此之外,漢帝國權力的觸角還伸向東北的朝鮮。

漢時朝鮮半島上有幾個國家,包括朝鮮、真番、臨屯、辰國等。朝鮮隻是半島北部的一個國家,而且是漢人統治的國家,史稱“衛氏朝鮮”,其政權的創立者是衛滿。

衛滿是秦末漢初時的人物,原本是盧綰帳下一名將軍。漢王朝建立後,盧綰被漢高帝封為燕王。漢高帝十二年(前195),盧綰謀反不成,逃入匈奴。漢將周勃率軍隊征討盧綰殘部,衛滿率軍抵抗,吃了敗仗,帶著一千多殘兵敗將,向東逃竄,逃到朝鮮半島。衛滿脫去漢服,改穿朝鮮的服飾,在異國他鄉逐漸站穩腳跟。憑借一千多人的部隊起家,衛滿居然在幾年內掃蕩朝鮮,奪取政權,自立為國王,定都王險城(今朝鮮平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