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得到汗血馬,漢武帝不惜血本。他派出以車令為首的使節團前往大宛,以千兩黃金及一個黃金鑄成的馬匹金像,開出天價交換汗血馬。
不料大宛國君臣稱汗血馬乃是國寶,不對外輸出,拒絕以黃金換寶馬的要求。車令大怒,當著大宛王的麵破口大罵,將金像當場擊碎,然後裹起碎片,揚長而去。作為外交使節,車令過激的舉動無疑令大宛王十分難堪。大宛王一怒之下,也做出一個不計後果的決定:命令鬱城王截殺漢使團。
鬱城王接到命令後,派出軍隊攔截漢使團。包括車令在內的所有使團成員,一個也沒活下來,全部死於大宛軍隊的刀下。這是一樁國際大屠殺,元凶就是大宛王。
可以想象,當使團覆滅的消息傳到長安時,漢武帝暴跳如雷。自登基以來,帝國經略四方,開疆拓土,連匈奴這麼強大的對手都被打趴下,小小的大宛王竟敢太歲頭上動土。是可忍,孰不可忍。皇帝很生氣,後果很嚴重。
大宛雖遠,雖遠必誅!
漢武帝召來曾經出使過大宛的使節姚定漢,詢問其軍事力量。姚定漢認為隻需三千精兵,就可輕取其國,生擒大宛王。這個判斷,嚴重有誤。大宛距漢有數千裏之遙,隔荒漠崇山,國內有大小城邑七十餘座,民眾數十萬人,以區區三千人,怎麼可能取之呢?可見此時帝國上下有一種盲目的樂觀與自大,自大要是過頭了,是很危險的。
令人頗感詫異的是,漢武帝把遠征大宛的任務交給從未上過戰場的李廣利。這是怎麼回事呢?原來李廣利的妹妹是漢武帝最寵幸的李夫人,隻是紅顏薄命,年紀輕輕就死了。臨死之前,李夫人請求皇帝關照她的兄弟李廣利。漢武帝想當然地以為遠征大宛是手到擒來之事,不如讓李廣利有個立功的機會,也好名正言順地封他為侯。
就這樣,對軍事一竅不通的李廣利成為西征軍統帥。漢武帝撥給他的軍隊遠不止三千人,而有數萬之多,其中包括六千名胡人兵團(以歸降的匈奴人為主)。遠征大宛的目的,除了為車令使團複仇之外,更重要的是奪取大宛貳師城內的汗血寶馬。漢武帝拜李廣利為貳師將軍,從這個頭銜可以看出,得不到汗血寶馬,皇帝是不會善罷甘休的。
貳師將軍李廣利率數萬人馬向西域挺進,出玉門關後,沿著塔裏木盆地北道行軍。很快,他就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了。
首先是補給的問題。越往西行,離邊境越遠,糧草、水的補給都得就地解決,可是沿途經過的西域國家,都拒絕為漢軍提供糧食物資,人家沒這個義務。李廣利不得已,隻得下令攻打拒絕提供糧食的國家。大家想想,士兵們餓著肚子,想要攻下這些國家的城堡,也不是容易的事情,很多時候隻能放棄,繞城而走。
越往西去,氣候越幹旱,缺水少糧的遠征軍數量銳減,死亡人數與日俱增。這幾乎是死亡行軍,從玉門關出發時有數萬人,行至大宛國境時隻剩下數千人。仗還沒有開打,遠征軍已經減員八九成。活下來的幾千人,經長途行軍與饑餓的折磨,也毫無戰鬥力可言。
為了得到汗血馬,漢武帝不惜血本。他派出以車令為首的使節團前往大宛,以千兩黃金及一個黃金鑄成的馬匹金像,開出天價交換汗血馬。
不料大宛國君臣稱汗血馬乃是國寶,不對外輸出,拒絕以黃金換寶馬的要求。車令大怒,當著大宛王的麵破口大罵,將金像當場擊碎,然後裹起碎片,揚長而去。作為外交使節,車令過激的舉動無疑令大宛王十分難堪。大宛王一怒之下,也做出一個不計後果的決定:命令鬱城王截殺漢使團。
鬱城王接到命令後,派出軍隊攔截漢使團。包括車令在內的所有使團成員,一個也沒活下來,全部死於大宛軍隊的刀下。這是一樁國際大屠殺,元凶就是大宛王。
可以想象,當使團覆滅的消息傳到長安時,漢武帝暴跳如雷。自登基以來,帝國經略四方,開疆拓土,連匈奴這麼強大的對手都被打趴下,小小的大宛王竟敢太歲頭上動土。是可忍,孰不可忍。皇帝很生氣,後果很嚴重。
大宛雖遠,雖遠必誅!
漢武帝召來曾經出使過大宛的使節姚定漢,詢問其軍事力量。姚定漢認為隻需三千精兵,就可輕取其國,生擒大宛王。這個判斷,嚴重有誤。大宛距漢有數千裏之遙,隔荒漠崇山,國內有大小城邑七十餘座,民眾數十萬人,以區區三千人,怎麼可能取之呢?可見此時帝國上下有一種盲目的樂觀與自大,自大要是過頭了,是很危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