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六 十萬屍骨換來汗血馬(2 / 3)

令人頗感詫異的是,漢武帝把遠征大宛的任務交給從未上過戰場的李廣利。這是怎麼回事呢?原來李廣利的妹妹是漢武帝最寵幸的李夫人,隻是紅顏薄命,年紀輕輕就死了。臨死之前,李夫人請求皇帝關照她的兄弟李廣利。漢武帝想當然地以為遠征大宛是手到擒來之事,不如讓李廣利有個立功的機會,也好名正言順地封他為侯。

就這樣,對軍事一竅不通的李廣利成為西征軍統帥。漢武帝撥給他的軍隊遠不止三千人,而有數萬之多,其中包括六千名胡人兵團(以歸降的匈奴人為主)。遠征大宛的目的,除了為車令使團複仇之外,更重要的是奪取大宛貳師城內的汗血寶馬。漢武帝拜李廣利為貳師將軍,從這個頭銜可以看出,得不到汗血寶馬,皇帝是不會善罷甘休的。

貳師將軍李廣利率數萬人馬向西域挺進,出玉門關後,沿著塔裏木盆地北道行軍。很快,他就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了。

首先是補給的問題。越往西行,離邊境越遠,糧草、水的補給都得就地解決,可是沿途經過的西域國家,都拒絕為漢軍提供糧食物資,人家沒這個義務。李廣利不得已,隻得下令攻打拒絕提供糧食的國家。大家想想,士兵們餓著肚子,想要攻下這些國家的城堡,也不是容易的事情,很多時候隻能放棄,繞城而走。

越往西去,氣候越幹旱,缺水少糧的遠征軍數量銳減,死亡人數與日俱增。這幾乎是死亡行軍,從玉門關出發時有數萬人,行至大宛國境時隻剩下數千人。仗還沒有開打,遠征軍已經減員八九成。活下來的幾千人,經長途行軍與饑餓的折磨,也毫無戰鬥力可言。

大宛鬱成王發現他麵對的隻是一支人數稀少、疲憊不堪的漢軍時,毫不猶豫地出擊。這一戰,李廣利兵團大敗。千辛萬苦才到大宛,第一次交鋒就打殘了,剩下的烏合之眾,就是打土匪也不見得有勝算。無奈之下,李廣利被迫撤退。

疲憊之師又踏上通往茫茫沙漠之路,仍是一次死亡行軍。數千人撤退,回到玉門關時僅剩下數百人。李廣利心裏明白,這件事沒法向皇帝交代。他沒敢踏入玉門關內,在關外給皇帝上了一折奏疏,為失敗的軍事行動辯解,將原因歸結於饑餓與兵力不足,請求班師回京。

漢武帝聞訊目瞪口呆,無法相信這樣的結果。你李廣利丟的是朕的麵子!他簡直快發瘋了,派人快馬傳諭李廣利:“膽敢入玉門關者,殺無赦。”李廣利嚇得魂不附體,提心吊膽地等待皇帝下一步的指示。

怎麼辦?大宛還打不打?大臣們力主放棄遠征大宛,偏偏漢武帝死要麵子,不達目的不肯罷休,他一意孤行,決心將戰爭進行到底。

這次投入的兵力更加龐大,除了征調部分邊關騎兵外,又從各郡國征發囚犯與惡少年參軍入伍總計有六萬多人。漢武帝還嫌不足,又征天下七科謫。所謂七科謫,就是七種沒有社會地位的賤民,包括吏有罪(犯了法的小吏)、亡命(流浪漢)、贅婿(男人入贅妻家)、賈人(做小買賣的零售商人)、原有市籍者(曾經在官府登記注冊從事小買賣的商人)、父母輩有市籍者、祖父母輩有市籍者。漢代重農抑商,你做小買賣,就是奸商,即便你沒做生意,你爹娘、爺爺奶奶做過生意,你就躲不過賤民的身份。

除此之外,為解決補給問題,朝廷給遠征軍配備大量後勤人員,以及十萬頭牛、三萬匹馬、一萬多頭驢和駱駝,還補充大量的兵器以及糧秣。這樣,遠征軍總人數加起來不下十萬。

西征軍的統帥,仍是貳師將軍李廣利。

早年的漢武帝頗有識人、用人之明,大膽起用衛青、霍去病,成就兩位軍事天才之名。然而越到晚年,漢武帝在用人上越發混亂,比如朝鮮戰爭中任用兩員大將,在前線相互拆台。至於用李廣利,則完全是看在李夫人的麵子上。李夫人雖死,在漢武帝心裏分量確實挺重,否則李廣利早就被砍了腦袋。

李廣利又一次兵進西域,而且兵力更強。原先不合作的西域諸國開始害怕了,大漢帝國是動真格了,萬萬不能得罪。於是許多國家來了一百八十度的轉變,主動向漢軍提供糧食與住所。但仍然有些國家不合作,其中態度最強硬的是輪台。

遠征軍行經輪台,輪台政府關閉城門,拒絕漢軍入城。李廣利大怒,下令攻打輪台。漢軍兵強馬壯,輪台如何抵擋,經過幾天的血戰,終於陷落。為殺雞駭猴,李廣利下令屠城,血洗輪台。大屠殺的消息傳出,西域諸國無不駭然,輪台以西的國家,沒有一個敢違抗李廣利,全都大開城門迎接漢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