監獄的環境很惡劣,黑暗而潮濕,一個嬰兒在這種環境要活下來很難。丙吉很細心,把劉病已安排在比較高、比較幹燥的牢房,並安排兩位乳母喂奶。這兩人都是監獄中的女犯,為人善良,一個叫胡組,另一個叫趙征卿。丙吉公務再繁忙,都要抽空看望劉病已。
兩年後,武帝劉徹身體不適,有士稱:“長安城的監獄有天子氣,與皇宮的帝氣相衝,導致龍體不安。”劉徹是個頗迷信的人,下令凡京城各處收押的囚犯,不論罪行輕重,一律處死。
一時間,京城監獄血流成河,獄吏的屠刀上血跡斑斑。內臣郭穰懷揣皇帝的詔令,深夜直奔向關押著劉病已的郡邸監。眼看這裏要成為人間地獄,怎麼辦?廷尉監丙吉把心一橫,豁出去了,拒絕奉詔,絕不打開監獄的大門。他對內史郭穰喊道:“皇帝的曾孫在此!他人無辜而死尚且不可,更何況是皇帝的親曾孫呢?”郭穰暴跳如雷,怒氣衝衝返回皇宮,向武帝稟報。
武帝劉徹心中一動,莫非監獄衝出的天子氣,就是我的曾孫?難道這是天意?那一刻,他突然動了親情,非但沒有追究丙吉抗詔,還發布大赦令,以委婉的方式把曾孫劉病已釋放出獄。
此時,劉病已隻有三歲,沒有自理能力,父母雙亡,無依無靠,釋放出獄後要安置在哪裏呢?丙吉沒有辦法,隻好讓劉病已以監獄為家,由乳母胡組照看。後來乳母胡組刑期滿要出獄,劉病已想念乳媽,日夜哭個不停。丙吉隻好自己掏錢,雇用胡組繼續留在監獄中。這樣,胡組又在監獄中多待了幾個月。
監獄的條件很不好,不利於劉病已的身心健康。丙吉多方打探,終於打聽到劉病已的外曾祖母貞君以及舅舅史恭尚在人世,便把他送到史家,交給他們撫養。外曾祖母貞君年事已高,白發蒼蒼,見到自己的曾外孫時,想起死於非命的女兒,老淚縱橫,親自撫養劉病已。這樣,劉病已總算結束了漂泊不定的生活,過了幾年平靜的日子。
昭帝劉弗陵繼位後,了解到劉病已生活困苦,心中甚為憐憫,就派人將他接到宮中,由掖廷(宮女居住的地方)的宮女代為撫養,並且把他重新列入皇族名簿冊中,算是承認其皇族身份。
掖廷令張賀曾經是太子劉據的門客,巫蠱案發後,張賀被判宮刑,成了太監,掌管掖廷。因為劉病已是劉據的後人,同病相憐,張賀對他關心備至,拿出自己的錢,供他讀書。
劉病已聰明好學,受教於名師,學習《詩》《書》。他雖恢複皇籍,但與平民無異,經常出入市井,為人俠義。身處社會底層的他,比其他貴族公子更了解社會現實。張賀很喜歡劉病已,說服好友許廣漢,把女兒嫁給這位皇曾孫。劉病已貧困潦倒,娶老婆時出不起聘禮,幸好張賀幫他出錢,還一手操辦其婚禮。
當時沒有人會想到劉病已有朝一日竟會成為皇帝,張賀對他的期望也不過是封個關內侯(有爵位無封邑)。但是命運有時如此不可思議,不能不讓人感慨人生充滿變數。
霍光之所以選中劉病已,與丙吉的推薦分不開。丙吉稱讚劉病已精通各種典籍,才華橫溢,行為舉止端莊,品性溫和。霍光等人慎重考慮後,認同丙吉的建議,由上官太後下詔,將劉病已推上皇帝的寶座。這就是漢代著名的漢宣帝。
漢宣帝劉病已(後改名劉詢)是西漢最有傳奇色彩的皇帝之一。從囚犯到天子,他的早年充滿苦難與艱辛,遍遭困厄,但他沒有向命運低頭,非凡的經曆熏陶出非凡的人格,也培養了他過人的才識。否極泰來,這應驗了古老的格言。
劉病已的傳奇,與丙吉是分不開的。沒有丙吉,他早就死在監獄裏了;沒有丙吉,霍光也不可能立他為天子。在他登基後幾年,丙吉遷為太子太傅、禦史大夫,可漢宣帝並不知道這位朝夕相處的忠臣,就是自己的救命恩人。
一個偶然的事件,才令真相大白於天下。
當時,掖庭一位宮婢貪功,上疏聲稱自己對皇帝有保育之恩,並且說丙吉就是證人。漢宣帝大為驚異,召丙吉入見。丙吉見到宮婢,說道:“你是曾經養育過皇曾孫,卻沒有盡心竭力,還曾因為犯有過失而遭到鞭罰,怎麼敢冒稱有功呢?”丙吉想起曾經含辛茹苦養育劉病已的乳母胡組、趙征卿兩人,便給皇帝上疏,敘述兩位乳媽的功勞,但仍隻字不提自己。
皇帝的童年往事開始浮出水麵,他下詔尋找兩位乳母的下落,可惜兩人都去世了,便重賞其家人。同時,漢宣帝以乳母為線索,調查究竟誰才是自己的救命恩人。查來查去,結果令皇帝大為吃驚,近在眼前的丙吉就是當年冒死拯救自己的恩人!可是丙吉沒有提過一句話,足見其高風亮節。這一刻,皇帝有一種說不出的感激之心。他立即封丙吉為博陽侯,丙吉堅持要推掉侯印,皇帝回複說:“您上疏要歸還侯印,這不是要彰顯我的無德嗎?”
從此以後,丙吉成為皇帝最信任的人。後來他出任帝國宰相,直到去世。去世前,漢宣帝親自到病榻前看望恩人,並問他:“您如果有什麼三長兩短,誰能接替您呢?”丙吉推薦了杜延年、於定國、陳萬年三人。此三人後來成為宰相或禦史大夫,表現傑出。
漢宣帝是繼漢武帝之後,最有作為的西漢皇帝。在他統治的時期,大漢帝國終於製服匈奴,成為唯一的超級大國。
漢宣帝登位之初,沒有自己的一幫親信與心腹,全賴大將軍的支持。在霍光麵前,皇帝多多少少有點自卑心,戰戰兢兢,如履薄冰。在他眼裏,霍光就像是上帝,既能給他帶來權力,同樣也能使他失去。為了表示對霍光的尊重,漢宣帝下令,國家大事,均先通過霍光裁決,再通報皇帝。霍光大權獨攬,成為實際的執政者。
為了鞏固權勢,霍光打算把小女兒霍成君嫁給皇帝,立為皇後。不過,自小備嚐人世艱辛的漢宣帝不願冷落結發妻子許平君,他下了一道詔令,尋找窮困時遺失的一把劍。聰明的大臣們揣測出皇帝不忘舊情的深義,紛紛見風使舵,請求立許平君為皇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