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一 勇士們的表演舞台(1 / 3)

鄭吉的處境十分困難,此時莎車國突然叛亂,西域之局勢急轉直下。

宣帝元康元年(前65),莎車國叛變。

莎車王萬年原本是烏孫王子,母親是嫁到烏孫的漢公主劉解憂。莎車老國王膝下無子,將萬年當作兒子看待。老國王去世後,由萬年繼承莎車王位。然而,萬年暴戾無度,令莎車臣民極其失望。莎車老國王的弟弟呼屠徵振臂一呼,起兵反抗萬年,莎車內戰爆發。殘暴的萬年失去民眾的支持,兵敗被殺,同時被殺的還有漢使節奚充國。

呼屠徵自立為王,他知道殺死漢使的下場,心中恐懼不安,密謀勾結匈奴以自保。此時匈奴正集結重兵,準備進攻鄭吉的屯田部隊。莎車王呼屠徵乘機散布小道消息,謊稱漢屯田守軍已經被匈奴擊破。西域諸國,麵對漢與匈奴兩大勢力,都采取騎牆政策,一聽說匈奴占優勢,便紛紛倒向匈奴一邊。西域局勢急轉直下,駐守交河城的鄭吉屯田部隊既要麵對匈奴的猛攻,又要防止後院起火,處境更加艱難。

此時,又一位英雄挺身而出。此人是馮奉世。

馮奉世是個大器晚成之人,文武雙全,精通《春秋》,頗有學問,同時也學習兵法,富有韜略,為人果斷敢當大任,有膽有識。元康元年(前65),馮奉世被任命為使節,任務是護送大宛使者回國。行到半途時,突然爆發莎車叛亂,南北兩道諸多小國或是受莎車的欺騙,或是受威脅,紛紛扯起反叛大旗,情形非常危急。

麵對複雜的局麵,馮奉世沒有慌亂,認為必須當機立斷,平定莎車之亂。問題是馮奉世隻是個使節,哪來軍隊平亂呢?他很機智,以手中象征皇帝權力的符節為信物,向未參與叛亂的西域諸國征調部隊,總共征來一萬五千人。馮奉世指揮這支雜牌軍,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直逼莎車。莎車抵擋不住,終被攻陷,莎車王呼屠徵自殺身亡。

馮奉世的果斷行動,化解了一場嚴重的危機,他的神勇表現,威震西域。南北兩道跟隨莎車反叛的國家大為驚恐,紛紛上書謝罪。

正當莎車叛亂之際,鄭吉的屯田部隊遭到空前的壓力。

為了加強守備,鄭吉將渠犁的屯田部隊全部調往交河城。匈奴派出兩萬兩千名騎兵發動進攻,城內守軍隻有一千五百人,兵力相差懸殊。鄭吉又從諸國征調七千人支援交河城,但人數上仍然居於劣勢,形勢十分不利。鄭吉上疏漢宣帝,請求增派屯田部隊。

漢宣帝命令常惠率領張掖、酒泉的騎兵部隊,前往解救鄭吉之圍。第二年(前64),常惠率軍北進一千餘裏,抵達車師。匈奴得知漢帝國生力軍來援,不敢戀戰,遂解圍而去。由於交河城離屯墾區犁渠的距離有一千裏,宣帝下詔放棄交河城。鄭吉撤退後,匈奴重新占領交河城。

匈奴人奪回車師,不過這是回光返照罷了。西域絕大多數國家已經臣服於漢帝國,匈奴隻能控製車師等少數幾個地方,其勢力被驅逐出西域隻是時間問題。

鄭吉的處境十分困難,此時莎車國突然叛亂,西域之局勢急轉直下。

宣帝元康元年(前65),莎車國叛變。

莎車王萬年原本是烏孫王子,母親是嫁到烏孫的漢公主劉解憂。莎車老國王膝下無子,將萬年當作兒子看待。老國王去世後,由萬年繼承莎車王位。然而,萬年暴戾無度,令莎車臣民極其失望。莎車老國王的弟弟呼屠徵振臂一呼,起兵反抗萬年,莎車內戰爆發。殘暴的萬年失去民眾的支持,兵敗被殺,同時被殺的還有漢使節奚充國。

呼屠徵自立為王,他知道殺死漢使的下場,心中恐懼不安,密謀勾結匈奴以自保。此時匈奴正集結重兵,準備進攻鄭吉的屯田部隊。莎車王呼屠徵乘機散布小道消息,謊稱漢屯田守軍已經被匈奴擊破。西域諸國,麵對漢與匈奴兩大勢力,都采取騎牆政策,一聽說匈奴占優勢,便紛紛倒向匈奴一邊。西域局勢急轉直下,駐守交河城的鄭吉屯田部隊既要麵對匈奴的猛攻,又要防止後院起火,處境更加艱難。

此時,又一位英雄挺身而出。此人是馮奉世。

馮奉世是個大器晚成之人,文武雙全,精通《春秋》,頗有學問,同時也學習兵法,富有韜略,為人果斷敢當大任,有膽有識。元康元年(前65),馮奉世被任命為使節,任務是護送大宛使者回國。行到半途時,突然爆發莎車叛亂,南北兩道諸多小國或是受莎車的欺騙,或是受威脅,紛紛扯起反叛大旗,情形非常危急。

麵對複雜的局麵,馮奉世沒有慌亂,認為必須當機立斷,平定莎車之亂。問題是馮奉世隻是個使節,哪來軍隊平亂呢?他很機智,以手中象征皇帝權力的符節為信物,向未參與叛亂的西域諸國征調部隊,總共征來一萬五千人。馮奉世指揮這支雜牌軍,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直逼莎車。莎車抵擋不住,終被攻陷,莎車王呼屠徵自殺身亡。

馮奉世的果斷行動,化解了一場嚴重的危機,他的神勇表現,威震西域。南北兩道跟隨莎車反叛的國家大為驚恐,紛紛上書謝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