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穌受洗的當天,他和施洗約翰作了一次徹夜長談。約翰誠懇地對耶穌說:“我相信你就是上帝所恩許的那位彌賽亞。你對上帝啟示的理解與體會比我深刻得多。你的聰明、智慧和能力也遠遠超過了我。你應當擔負起拯救祖國和複興民族的重擔,我甘願作你的一名馬前卒,像先知們預言的以利亞那樣,為你的事業鋪平道路。現在我所能做的隻是喚醒同胞們的良知,使他們有悔改的心,因為有了悔改的心才能接受你所宣講的真理。你的任務比我艱巨得多。讓我們各盡所能共同努力吧!”
耶穌被約翰的誠摯感動了,他激動地摟著約翰的肩膀說:“約翰,願上帝與我們同在。他肯定會給我們指引道路,讓我們為完成他所交付給我們的使命貢獻一切,一直到死吧!看,天亮了,我相信一個新的時代已經開始了!”
耶穌受洗後辭別了施洗約翰打算回拿撒勒去,但是他卻在一種崇高的使命感的驅使下不自覺地向荒山走去。約翰的話還在他的耳邊回蕩:“我相信你就是上帝所恩許的彌賽亞!”
“我真的是彌賽亞嗎?”耶穌自問。
“你是我的愛子,我喜歡你!”心裏的那個聲音又在向他召喚。
“是的,我是彌賽亞,我是上帝的兒子!”耶穌非常自信地回答了自己的問題。”既然如此,我以後該怎麼辦呢?”
耶穌登上了一個山頭,麵向耶路撒冷坐下來陷入了沉思:彌賽亞的具體使命是什麼?怎樣來完成這項神聖的使命?耶穌長時間地禱告,求上帝指引道路。他反複思考猶太民族一千多年來的曆史,想從錯綜複雜的曆史經驗中理出一個頭緒來。他夜以繼日地苦苦思索,禱告,忘記了饑渴,忘記了疲勞,忘記了睡眠。他的思路逐漸清晰起來。
夜色朦朧中,耶穌看見眼前的大小石塊都像麵餅一樣,驀然想起自己已經很長時間沒有吃東西了,不禁饑腸轆轆起來。餅!餅是應該首先解決的問題,這並不是因為他目前正饑火如焚,而是他想到了大多數同胞在羅馬帝國和猶太祭司貴族的雙重壓迫下生活貧困,最迫切的要求就是解決吃飯問題。
這時,他心裏仿佛有一個聲音對他說:“你若是上帝的兒子,把這些石頭變成餅不就可以解決人們的吃飯問題了嗎!”但是,另一個洪亮的聲音立刻回答說:“人活著不是單靠食物,乃是靠上帝所說的一切話。”
耶穌心頭為之一震:有道理!物質生活是必須解決的大問題,但不是人生的根本問題。大衛、所羅門時期曾經較好地解決了人們的物質生活,但人們卻背離上帝去敬拜偶像,結果招來了沉痛的民族災難。所以,心靈的需要比物質的需要更重要。要解決心靈的需要,必須整頓當前的宗教生活,進行心靈建設,使人們痛改前非,回到上帝的正道上來,迎接天國的到來。這正是施洗約翰所倡導的“悔改運動”的目的,應該全力支持約翰的工作。
用什麼方式建立天國,怎樣號召群眾呢?心裏那個模糊的聲音又出現了:“行神跡啊!你可以在大庭廣眾麵前,從耶路撒冷聖殿的屋頂上跳下去,以顯示你是上帝的兒子,因為經上記載說:主要為你吩咐人,他的使者用手托著你,免得你的腳碰在石頭上。這樣,人們就會相信你就是先知預言的那位從天而降的彌賽亞,擁護你作王了。”
那個洪亮的聲音又立刻駁斥說:“不可試探你的上帝!”因為寄希望於神跡是對上帝的試探,縱然僥幸成功,得到人們的擁護,這種擁護也是不堅定的,一遇挫折肯定就會土崩瓦解。應該踏踏實實地在“悔改運動”的基礎上喚醒人們的良知和對上帝的忠誠,才是最妥善的辦法。
耶穌想了很久,終於作出了抉擇:開展一場“天國運動”。天國就是上帝直接統治,上帝把公義、和平、幸福歸還給這個被扭曲了的世界。這個世界是現實的,不是未來的。天國在人們心裏,是人們心靈上的純潔與平安,“行公義,好憐憫,與上帝同行”。於是,他決定首先全力支持施洗約翰的“悔改運動”,為“天國運動”鋪平道路。
耶穌即已決定了自己要走的道路,就下山去找施洗約翰。他在約翰的門徒中遇見一些加利利的熟人,其中有漁民出身的西門、安得烈、雅各、約翰等。這些人原先就認識耶穌,早就佩服耶穌的為人及才智,現在看見連施洗約翰都如此推崇耶穌,就更加敬服他。
這時,耶路撒冷的猶太當局見施洗約翰的悔改運動聲勢越來越大,又風聞加利利的奮銳黨人積極策劃武裝暴動,很害怕這兩股力量聯合在一起,就想先發製人,首先打擊施洗約翰。於是,他們先派了幾名祭司和利未人到約翰這裏來探聽虛實。
祭司們來見施洗約翰,問他說:“你是什麼人?是上帝恩許的彌塞亞嗎?”
“我不是彌塞亞!”約翰直截了當地回答。
“你是以利亞嗎?”他們又問。
“不是!”約翰回答。
“那麼,你到底是誰?”他們追問道。
“你們沒有讀過先知以賽亞的書嗎?我就是那在曠野裏高聲喊著說修真主的道路的人。”約翰肯定地回答他們。
被差來的人中有一個法利賽人,他指責約翰說:“你既不是彌塞亞,又不是以利亞,也不是先知,你憑什麼給人施洗呢?”
約翰昂然回答說:“我不過是用水給人施洗,但你們中間有一個是你們所不認識的,他雖然是在我以後來的,但我連當他的仆人都不配!”這些人見抓不到約翰什麼把柄,隻好回耶路撒冷交差去了。
這一切都被耶穌看得清清楚楚。他認為這些人來的目的絕不隻是探問約翰是誰,耶路撒冷的猶太當局肯定另有陰謀,與其大家聚在一起,樹大招風,不如分散活動以減小目標。他將這個意見對約翰說了,約翰完全同意耶穌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