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塞爾——現象學學派創始人(2 / 3)

在這本書中,威爾斯特拉司和布列塔諾的影響是顯而易見的,既可以看到他早年學術訓練留下的痕跡,又可以發現他後來哲學研究的一些主題。胡塞爾後來也承認,威爾斯特拉司作為一個數學家試圖通過建立嚴格的實數係統來為數學分析提供一個堅實基礎的想法,確定了他自己的哲學研究的基調。

在這部書中,胡塞爾還試圖通過對數學基本概念的澄清來穩定數學的基礎。這種以數學和邏輯學為例,對基本概念進行澄清的做法以後始終在胡塞爾哲學研究中得到運用,成為胡塞爾現象學操作的一個中心方法。

由於胡塞爾在《算術哲學》中對基本概念的澄清是在對心理行為的描述心理學分析中進行的,因而在此書發表後不久,他便受到了指責。最主要的批評來自數學家和邏輯學家G.弗雷格(Gottle),他在《算術哲學》一書的書評中指出胡塞爾把客觀的數學內涵加以心理學化。

此後,胡塞爾的研究的主要興趣便在於建立“純粹的“、”本質的“或”意向的”心理學,使它成為任何一門經驗心理學的基礎。

在哈勒大學的十幾年,胡塞爾都在勤懇地“做”著哲學,關注的問題則是邏輯學和認識論方麵的。盡管哈勒大學為胡塞爾提供的研究條件不甚理想,但胡塞爾仍然在1900年出版了他的另一本重要的哲學著作《邏輯研究》第一卷。

胡塞爾本來計劃出版《算術哲學》的第二卷,但後來便因這部書的哲學起點不夠穩定而放棄了這個打算。心理主義的困境使他放棄了這個立場並開始轉向它的對立麵。幾年後,胡塞爾在回顧這一轉折時說:

一係列無法避免的問題……不斷地阻礙並最終中斷了我多年來為從哲學上澄清純粹數學所做的努力的進程。除了有關數學基本概念和基本觀點的起源問題之外,我所做的努力主要與數學理論和方法方麵的難題有關。那些對傳統的和改革後的邏輯學的闡述來說顯而易見的東西,即:演繹科學的理性本質及其形式統一和象征方法,在我對現有演繹科學所做的研究中卻顯得模糊可疑。我分析得越深入,便越是意識到:抱有闡明現時科學之使命的當今邏輯學甚至尚未達到現實科學的水準。……而我在另一個方向上卻糾纏在一般邏輯學和認識論的問題中。我那時以流行的信念為出發點,即堅信:演繹科學的邏輯學和一般邏輯學一樣,對它們的哲學闡明必須寄希望於心理學。因此,在我《算術哲學》的第一卷(也是唯一發表的一卷)中,心理學的研究占了極大的篇幅。我對這種心理學的奠基從未感到過完全滿意。在論及數學表象的起源,或者,在論及確實是由心理因素所決定的實踐方法的形成時,我感到心理學分析的成就是明白清晰而且富於教益的。然而,思維的心理聯係如何過渡到思維內容的邏輯統一(理論的統一)上去,在這個問題上我卻無法獲得足夠的連貫性和清晰性。

此外,數學的客觀性以及所有科學的客觀性如何去俯就心理學對邏輯的論證,這個原則性的懷疑就更使我感到不安了。這樣,我建立在流行的心理學信念——用心理學分析來邏輯地闡明現有的科學——之上的全部方法便發生了動搖,這種情況愈來愈迫使我對邏輯學的本質,尤其是對認識的主觀性和認識內容的客觀性之間的關係做出普遍批判的反思。每當我對邏輯學提出一定的問題並期望從它那裏得到解答時,它給我的總是失望,以至於最後我不得不決定:完全中斷我的哲學-數學研究,直到我在認識論的基本問題上以及在對作為科學的邏輯學的批判理解中獲得更可靠的明晰性為止。

因此,胡塞爾在九十年代將其主要精力放在探討邏輯學和認識論的基本問題上。他在此期間發表的一係列文章為以後的《邏輯研究》奠定了基礎。

幾年後,即1900年,胡塞爾的巨著《邏輯研究》第一卷發表,題為《純粹邏輯學導引》。在這一卷中,胡塞爾反駁了當時在哲學界占統治地位的心理主義觀點,即認為邏輯概念和邏輯規律是心理的構成物的觀點;這實際上是胡塞爾本人原來所持的觀點。所以胡塞爾在《邏輯研究》的前言中曾引用歌德的話來形容他對心理主義的批判:“沒有什麼能比對已犯過的錯誤的批評更嚴厲了。”

這些批判在當時結束了心理主義的統治,而且在今天,無論人們把邏輯定理看作是分析的還是綜合的,這些批判仍然還保持著它們的有效性。可以說,隨著這一卷的發表,心理主義這種形式的懷疑論連同有關心理主義的討論在哲學史上最終被歸入了檔案。

在一年之後,胡塞爾又出版了《邏輯研究》的第二卷:《現象學與認識論研究》,它們由六項研究組成。在這六項研究中,胡塞爾通過對意識的現象學本質分析揭示了邏輯對象的觀念性,由此而試圖從認識論上為邏輯學奠定基礎;分析的結果表明,在一種特殊的範疇直觀中可以把握到所有觀念的、範疇的對象。這種範疇直觀便是後來被稱之為“本質直觀“、”觀念直觀“或”本質還原”的方法。

《邏輯研究》一書在西方哲學史上的重要地位是確定無疑的。隻要看一眼與它有關的哲學史資料和人們今天對它的評價和定論,我們便可以知道,無論是在當時,還是在九十多年後的今天,它的作用和影響在二十世紀都隻有少數幾部哲學著作能夠與之比擬。

也正是在《邏輯研究》所獲得的廣泛而深入的影響的基礎上,一個由當時最出色的思想家所組成的現象學運動之勢才有可能形成。

這本書在主觀性與客觀性關係問題上的研究有兩點意義。首先,對心理主義進行了徹底的駁斥。所謂的“心理主義”簡單表述就是這樣一種在當時邏輯哲學研究中有影響的觀點:即把邏輯規律與心理規律或心理行為相混淆。其次,對作為意識根本特征的意向性仔細分析。

哥廷根大學教授生涯

隨著《邏輯研究》的發表,現象學第一次出現在公眾麵前,由此而揭開了在二十世紀歐洲大陸影響最廣泛的哲學運動——現象學運動的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