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此時,海涅因為他的政治觀點而越來越多地受到攻擊,尤其是在普魯士,而他對德意誌的書報檢查製度也感到厭惡。因此,此時受革命鼓舞的海涅決定離開德國前往巴黎,投身到火熱的革命鬥爭中去。
就這樣,1831年5月,海涅在離開漢堡前,前往巴黎,開始了他詩歌生涯的另一階段。
巴黎歲月
1831年5月,海涅懷著對革命的向往移居巴黎,從終其一生,海涅都思念著德意誌。但他隻能再見祖國兩次了。最後,巴黎成了海涅的流亡地,因為他的作品,還有他以後所有的作品在1833年在普魯士被禁。
來到巴黎的第二年,海涅就通過為歌德和席勒的出版商約翰·腓特烈·科塔的奧斯堡彙報,寫巴黎通訊找到了新的收入來源。海涅這段時間的報刊專欄文章於1833年以《法國的狀況》的書名出版。
然而,也就是在這一年,疾病的初步症狀——麻痹、頭疼、視力減退——顯現了出來,這種病讓他在生命的最後八年被禁錮在了床榻上。
但他首先享受著巴黎的生活。他遇見了空想社會主義者聖西門和法國、德意誌文化生活中的大人物,如:赫克托·柏遼茲,路德維希·波納,弗雷德裏克·肖邦,喬治·桑,大仲馬和亞曆山大·馮·洪堡。
這個世界性的大都市在隨後的幾年裏給了海涅以靈感。他寫出了大量的雜文、政論文章、論戰文章、專題文章、詩歌和散文。在《法國的狀況》一類的作品中,他努力把法國的情況介紹給德國人,把德國的情況介紹給法國人。
海涅比多數人更早地意識到了德意誌民族主義的破壞性特征,它與法國的民族主義不同,沒有跟民主和人民主權意識結合在一起。他在那些年裏的重要作品有《論浪漫派》(1836),《論路德維希·多納》(1840)以及小說片斷《巴哈拉赫的拉比》。
1834年,海涅37歲,他在巴黎認識了年輕貌美的法國女工克雷斯琴斯·歐仁妮·米拉。兩人相愛而同居,1841年8月正式結婚。
瑪蒂爾德雖然頭腦簡單,沒什麼文化。不知道海涅到底喜歡不喜歡這個女店員,不過,海涅曾在心裏發過願,想跟一個真正能讀懂他的詩集、欣賞他的詩集的女人結婚,據說這個女店員沒有什麼“詩歌細胞”,看來海涅沒有真正愛過這個女人吧。他一生的愛情遭遇如此“悲慘”,悲慘到他在巴黎和這位讀不懂他詩歌的女人結了婚。沒有愛情的婚姻,對於一個詩人來說,的確是痛心的。但她使詩人的後半生過上安穩的家庭生活,特別是在多病多難的晚年,成為詩人生活中最大的安慰。
海涅在巴黎非常思念德國,為此他在1943寫下了《夜思》一詩,它開頭的句子經常被人引用:
當我在夜裏想到德國,我便不能安睡。
在詩中,讓海涅不能安睡的,是德國的政治狀況,更是他對他獨居德國的老母的擔憂。為了再次見到母親並把妻子介紹給她,海涅於1843年和1844年最後兩次來到德國。
1843年10月,海涅返回漢堡探親,回到了闊別十二年的祖國。
當詩人踏上故土,聽到彈豎琴的姑娘在彈唱古老的“斷念歌“和”催眠曲“時,感到這些陳詞濫調與自己的思想感情格格不入。於是,詩人立即唱出一支新的歌,表達了他要在大地上建立“天上王國”的理想:人人都過著幸福的生活,“大地上有足夠的麵包、玫瑰、常春藤、美和歡樂”。
自然,現實的德國根本不是“天上王國”,當姑娘正在彈唱時,詩人受到普魯士稅收人員的檢查。詩人嘲弄那些翻騰箱子的蠢人:“你們為什麼也不能找到!br我隨身帶來的私貨,br都在我的頭腦裏藏著。”
詩人來到亞琛,看到了驛站招牌上的一隻象征普魯士統治的鷹。這隻鷹張牙舞爪、惡狠狠地俯視著詩人。瞬間,詩人的內心充滿了對它的仇恨,隨即憤怒地咒罵和嘲弄這隻“醜惡的凶鳥”說:一旦這凶鳥落在我手中,我就要毫不手軟地拔掉它的羽毛,果斷地砍斷它的利爪,將它的屍首係在長竿上示眾。
不僅如此,我還要召喚射鳥的能手,來一番痛痛快快地射擊。在憤怒中,詩人許下諾言:誰要是把這隻凶鳥的屍首射下來,我就把王冠和權杖授給這個勇敢的人,並向他歡呼:“萬歲,國王!”
詩人對普魯士軍人可笑的裝束和呆板的動作也進行嘲諷。對普魯士國王為他們設計的軍盔上那個尖頂,詩人預告了它的命運:“一旦暴風發作,br這樣一個尖頂就很容易br把天上最現代的閃電br導引到你們浪漫的頭裏!”
詩人來到萊因河畔的科隆市,在朦朧夜色裏瀏覽市容。在審視“陰森森的高高聳起“的科隆大教堂時,他把這座被教會勢力當作他們“神聖”的象征、苦心經營了300年之久的大教堂稱為統治德國的“精神的巴士底獄”。現在那些教堂協會的無賴們企圖繼續馬丁·路德中斷過的建築,“把這專製的古堡完成”。詩人警告說,這個企圖是愚蠢的忘想,因為不久的將來,人們不僅不會把它完成,而且還要把教堂內部當作馬圈使用。
詩人離開科隆,乘車經過可愛的密爾海木到哈根,接著又從翁納城出發繼續趕路。詩人半夜經過條頓森林時,車輪脫了軸,驛夫去村裏設法修車,詩人獨自留在森林裏,四周是一片狼嗥聲。海涅把狼看成是海涅主要作品及介紹堅定的革命者,把狼的嗥叫看作是對自己表示敬意,於是便擺好了姿勢,用深受感動的態度對“狼弟兄們“發表慷慨演說:“我感謝你們的信任——br你們對我表示尊敬,br這信任在每個考驗的時候br都有真憑實據可以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