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有個原因是,趙弘殷身在軍營,每天帶兵打打殺殺的,她每次做夢都是丈夫渾身血淋淋的,驚醒過來,用手壓住“豐滿”好久,那心才肯落回老窩兒。
身為軍官的趙弘殷卻有不同的看法,自唐朝碎成五代十國,各地的將軍無論出身貴賤,隻要有點兒野心,有把子力氣,招呼幾個人就敢稱王稱帝,並不顧親情,不惜骨肉相殘,隻顧爭奪自己的利益。
外域的勢力在虎視眈眈中原這塊肥肉,使環境變得很惡劣。
普通老百姓生活在這種恐怖的處境下,早晨還活蹦亂跳,說不定晚上就暴屍荒野,也說不定就埋葬進野狗的肚子裏了。在這種形勢下,如果不會擺弄幾下把勢,自保都困難,更不用說找份養家糊口的工作了,所以,練點把勢還是有用的。
就這樣,趙匡胤在父母的分歧中,開始向文武雙全方向發展。
至於史書上說他自幼愛好騎射和練武,我感到這並不準確。愛玩是孩子的天性,如果不正確地引導或強製性教導,有時候還不行。
在趙匡胤十二歲的時候,家裏又添了個小弟,取名趙匡義。
他這個小弟超厲害,就是曆史上著名的宋太宗趙炅。他厲害並不是多麼偉大,而是趙匡胤的“終結者”。若幹年後,他與這個弟弟表演了皮影戲“燭影斧聲”,留下了驚世懸案,讓後人猜測了幾百年,至今也沒有定論(這個以後再說,怕也說不清楚)。
在趙匡胤的兄弟中,除了終結者還有個後娘生的小弟,名叫趙廷美,這哥們兒也是苦命的主兒,也沒折騰幾下,就被他二哥趙光義給整死了,死得很慘。
好了,言歸正傳啦……
在此後的幾年裏,由於戰亂不斷,趙弘殷每天忙於軍事,而杜氏則把更多的時間用來照顧趙光義,這無疑放了趙匡胤的鷹。
小趙憑著有把子力氣,每天領著幫兄弟到處惹事,攪得四鄰不安,讓街道上的商家都痛恨不已。這時候的趙匡胤無疑是個黑社會小頭目,他逞強好勝,不知道天高地厚,處處都在彰顯武力。
一天,趙匡胤領著幾個兄弟在街上晃蕩,突然發現兩個軍士拉著匹高頭大馬前行,由於那馬不聽使喚,把兩人累得滿頭大汗,就差哭鼻子了。趙匡胤張揚地晃過去,歪著頭笑說:“哎哎哎,跟它玩拔河呢?”
軍士擼把臉上的汗水說:“剛從外域弄來,還沒馴服呢。”
趙匡胤梗著脖子說:“那你們為什麼不馴服它?”
軍士尷尬地笑笑說:“我們哪有這個本事啊。”
趙匡胤仰起頭說:“這樣吧,讓我幫你們馴服它。”
兩名軍士心想,不行,要把趙匡胤摔壞了,趙弘殷不得找我們麻煩啊,這絕對不行。趙匡胤以為這兩個大兵瞧不起他,不信他有力氣,臉就拉長了。幾步躥上去,劈手奪過韁繩,縱身上馬,得意地瞅了眼大兵。那意思是,怎麼樣,俺牛吧?
趙匡胤高興了,馬鬱悶了,俺啥時候讓人騎過?於是開始狂蹦亂跳,想把背上的人甩下來,結果把小趙顛得就像三流的鬥牛士。而小趙呢,依舊像狗皮膏藥黏在馬背上。這馬折騰累了,見還不能把人整下來就急了,狂奔而去。在經過城門時,趙匡胤的頭嗵地撞在門簷上,人就嗵地砸在地上了。
那馬自由了,輕鬆地跑遠了。
圍觀的人看到這裏心想完了,趙匡胤這頭沒法要了,怕是嫩豆腐都濺出來了。大家跑過去看趙匡胤,沒想到小趙在地上滾幾下,爬起來,對大家咧嘴一笑,拔腿去追那匹馬了。
至於趙匡胤是否追上馬,或把馬馴服,沒多大意義,這件事的最終目的是用來說明,未來的皇帝多麼勇敢,頭皮多麼鋼,多麼與眾不同。
這件事傳到杜氏耳中,她感到憂心忡忡。
孩子的腦袋瓜子質量好不是壞事,可是他胡作非為,不計後果,將來會出大事的。於是跟丈夫商量,香孩兒老大不小的了,你就不想辦法給他找個事做,讓他閑得肉疼,到處惹事兒?
當時的政權正處於洗牌階段,趙弘殷也麵臨著事業的轉折,正想找大腿抱,但苦於找不到抱誰的更準確更踏實,哪顧得上這些瑣事啊,於是瞪眼道:“讓他能,看他能上天去。”這句話厲害啊,他沒有想到人家香孩兒後來還真的就能上天去了。
後來,趙弘殷委曲求全,也可能不顧尊嚴,下狠地拍新主子的馬屁才勉強保住軍銜,保住了全家的飯碗。這時候杜氏舊話重提,給香孩兒找工作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