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章 原始章第一立身成名的根本(3)(1 / 3)

仁是儒家思想的核心,本意是指人與人之間相親相愛的倫理關係,它的表現是對人慈愛優惠、真誠自然、恭儉謙讓,應對事物寬宏忠恕、憐憫體恤、憂傷慈悲、遂物順理。如若相親相愛,就必須具有仁慈樂施的惻隱之心,常存利人利物的奉獻之念,胸懷使天下人民、世間萬物各遂其願的偉大誌向。因此,仁的本質無所不容,無所不滋養。真正具有仁德的人,雖然不刻意表現自己愛護民眾,但是天下人民無不自覺自願地親近他,因為每一個人都得到了他的恩惠,種種生靈在他的庇護下都得以安樂生存。《尚書》中所說的:“大禹施行德政,在位其間,連鳥獸魚鱉也不受侵擾地愉快生存。”《詩經·行葦》借蘆葦溫柔相依地生長在一起來比喻兄弟親人之間的體貼關懷。這都是充滿仁慈友愛之情的生動表現。

■ 處世活用 ■

為人處世,要懷仁愛之心,凡事應學會寬容。寬容不僅是一種雅量、文明、胸懷,更是一種人生境界。寬容了別人就等於寬容了自己,寬容的同時,也創造了生命的美麗。倘若沒有寬容,我們將永遠生活在仇恨的痛苦中,無論被虧欠者還是虧欠者,都無法逃脫“恨”的鉗製。隻有寬容,才能讓我們不再在刀鋒上行走。如果美可以選擇,那麼一定要先選擇“寬容”!

兩個士兵之間的故事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一支部隊在森林中與敵軍相遇。激戰後,兩名戰士跟部隊失去了聯係。

兩人在森林中艱難跋涉,他們互相鼓勵、互相安慰。十多天過去了,他們仍未與部隊聯係上。一天,他們打死了一隻鹿,依靠鹿肉艱難度日。這以後他們再也沒看到過任何動物。他們把僅剩下的一點鹿肉背在身上。又一次激戰後,他們巧妙地避開了敵人。

就在他們以為已經安全時,隻聽一聲槍響,走在前麵的年輕戰士中了一槍——幸虧傷在肩膀上!後麵的士兵惶恐地跑了過來,他害怕得語無倫次,抱著戰友的身體淚流不止,並趕快把自己的襯衣撕下來包紮戰友的傷口。

晚上,未受傷的士兵一直念叨著母親的名字,兩眼直勾勾的。他們都以為自己熬不過這一關了,盡管饑餓難忍,可他們誰也沒動身邊的鹿肉。第二天,他們得救了。

30年後,那位受傷的戰士安德森說:“我知道誰開的那一槍,他就是我的戰友。當他抱住我時,我碰到了他發熱的槍管。但是,我想我理解他。我知道他想獨吞我身上的鹿肉,他想為了他的母親而活下來。此後30年,我假裝根本不知道此事,也從未提及。他母親還是沒有等到他回來,我和他一起祭奠了老人家。那一天,他跪下來,請求我原諒他,我沒讓他說下去。我們又做了幾十年的朋友。”

受傷的戰士因為有一顆仁愛之心,寬容待友,終於使他獲得了長久的友誼。寬容並不等於懦弱,這是在用愛心淨化世界,而絕不是含著眼淚退避三舍。寬容不是天平一端的砝碼,不停地忙碌,維持著不斷被打破的平衡,而是人世間永恒的愛與被愛。投之以木桃,報之以瓊瑤,把寬容插在水瓶中,它便綻出新綠;播種在泥土中,它便長出春芽。

■ 職場活用 ■

職場之中充滿了競爭。競爭的硝煙也往往使我們容易迷失自我。我們會不顧一切擊敗對手,我們會享受勝利的感覺。但是競爭需要底線,底線就是道德,道德就是同情心。我們可以正大光明地擊敗對手,但是適當給予對手同情心,寬容別人是一種美德。不必擔心你的同情心會被人利用,因為真正的同情心可以化解一個永遠的敵人而獲得一個忠實的朋友。

護士的鼓勵

病房裏,躺著一位70多歲的病人,剛剛做了胃和食道切除手術,全身插了好幾根管子,甚至在護士的攙扶下都無法去衛生間方便,看上去他離死神不遠了。一位來上早班的護士給了他額外的照顧。她先把其他病人都安頓好,然後把剩下的大半天都用來照料這位痛苦萬分的病人:她每隔一段時間就來探視,握著病人的手,對他說一些鼓勵的話;她還時不時地拉好他病床周圍的簾子,讓他不受幹擾。到了傍晚這名護士要下班的時候,該病人已經背靠著枕頭坐在那裏讀報紙了,臉上有了些氣色。這名護士的悉心照料拯救了他的生命。

這名護士如果按部就班地執行醫院的規章製度,那麼這個病人可能早已離世了。但是這位善良的護士及時給予了病人同情心。這些發自內心的情感可以在關鍵時刻給人以無窮的精神力量。

職場中,我們在競爭的同時如果能夠及時展示我們的同情心,那麼在我們失敗的時候,也會得到相應的回報。畢竟在複雜的變化中,誰都不能保證每次都是贏家。也許比起贏家,輸的一方最需要的就是同情心。

■ 管理活用 ■

管理者的一言一行對下屬產生著重要的影響。如果一個管理者缺乏同情心,那麼下屬必然會感到工作沒有保證,始終存在著戒備之心。來自領導者的一個富有同情心的鼓勵,會給組織內部其他人一個有力的暗示,即他們做出的努力即使失敗了也仍然能得到理解和鼓勵。把組織成員當成有感情的人而不是生產要素來看待,可以為企業內部營造出這樣的氣氛,即每個成員都很清楚自己為改進工作所做的努力將得到他人的讚賞。有這樣一個故事,也許是管理者最應該銘記的教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