飯後,周恩來叫秘書去結賬。省裏同誌出來阻攔說:“不必總理付了,由我們地方報銷吧!”周恩來聽後,說:“今天我請大家,當然由我付錢囉!”店裏經理知道周恩來的脾氣,就收了10元錢。誰知周恩來不同意,當即對旁邊一位姓薑的服務員說:“這許多菜10元錢怎麼夠呢?一定要按牌價收足。”經理和廚師商量了一下,又收了5元錢。不料,被周恩來看到,生氣地說:“誰請客吃飯誰付錢。我請客吃飯,也要和一般顧客一樣付錢嘛!”樓外樓經理沒辦法,隻好又收了5元錢。這樣共收了20元錢。
哪裏曉得過了一個小時後,筧橋機場給樓外樓經理打來了電話,說周總理臨上飛機前留下10元錢,付中午的飯費。樓外樓經理和職工們捧著這30元錢,都深深地為總理這種廉潔奉公的崇高品德感動得熱淚盈眶。大家商量了一下,隻有按總理的吩咐去做,當即把當天午餐的飯菜,按照牌價單仔細算了一下,總共19元5角,和普通顧客一樣結了賬,並給周總理寫了份詳細報告,附上清單和多餘的10元5角,寄給北京國務院周總理辦公室。
反映周恩來的高尚品德的事跡數不勝數,正是這些品質樹立了他的光輝形象。對於一個領導幹部來說,個人品德的形成,關鍵在常修,靠自覺、自律、自重、自省、自警、自勵,在思想道德上築牢拒腐防變的防線。判斷一個領導幹部是否具有良好品德的標準,就是看其待人是否誠實正派,襟懷坦蕩,是否言行一致,表裏如一;看其在遠離監督、工作圈外的情況下,是否能夠慎獨嚴謹,嚴於律己;看其在人際交往中,是講政治、講正氣,光明磊落,還是輕率行事;看其個人精神境界,業餘生活是否健康,能否做到不為燈紅酒綠所惑,不為聲色犬馬所動。
4. 多做好事就會快樂
原文
樂莫樂於好善。
譯文
最大的快樂莫過於樂於做善事。
名家注解
【王氏注】疏遠奸邪,勿為惡事;親近忠良,擇善而行。子胥治國,惟善為寶;東平王治家,為善最樂。心若公正,身不行惡;人能去惡從善,永遠無害終身之樂。
■ 解讀 ■
所謂“善”,凡是順應天理,不背人倫,能宜事物之情,順事物之理的行為,都可以稱之為善。其具體表現是:救極難,恤孤貧,矜窮困,和解冤仇。施行善舉,必須從內心出發,《孟子》言:“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將對親人的親愛之心,推之於社會,其所實踐的行為就會自然而真誠。民諺有雲:“但行好事,莫問前程。”隻要行善積德,自然福壽平安。修百善自能邀百福。多做好事對心理素質會漸漸造成一種良好的影響,那就是無時無處都能處在一種寧靜坦蕩的心境中。這是人生最大的快樂。
■ 處世活用 ■
蜀漢先主劉備曾說:“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這句話講的是做人的道理,隻要是“惡”,即使是小惡也不做;隻要是“善”,即使是小善也要做。“行善”在同一旋律中和諧顫動,它不是一句簡單蒼白的口頭語,也不是圖他人回報的念頭,而是表達我們對他人的關懷之意,它是見證以實際行動體現自身存在價值的意義。
讓座的經曆
學生時代讓我學會了主動給老弱病殘孕及帶小孩的乘客讓座,步入社會後才發現讓座的人變得越來越少,似乎一屁股坐下去就相當於買下了這個座位。那天在公交車上的一幕,更是深深觸動了我的心。一個孕婦,看上去估計最少也有七八個月的孕期了,由於車上人多,上車時就站在離門最近的地方,而我坐在離她最遠的最後一排。擁擠的人流,顛簸的路途,對於一個挺著大肚子的孕婦實屬不易。起初我還在等待著,或許一會兒旁邊就會有人站起來讓座,1分鍾、5分鍾過去了,始終沒有任何變化。由不得我再思考,我拎起包徑直走向那名孕婦,向她示意那邊有位子可以讓她坐。我能夠感受到她內心別樣的感激。“贈人玫瑰,手有餘香”,即使不給人家讓座,看到此情此景你也不一定坐得舒坦,年紀輕輕的,站一會兒又能怎麼樣呢?看著她有個位置坐,我心裏終於安心了。
一個簡單的舉動使助人者和被助者同時感覺到了內心的溫暖。其實,幫助別人是一種習慣,而不是做給別人看的。人是種奇怪的動物,很容易被群體意識所感染,周圍的人善良,我們也會變得善良。讓行善成為一種習慣,變成一種風氣,對社會非常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