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昭明以點心為小食,鄭傪嫂勸叔“且點心”,由來舊矣。作《點心單》。
【鰻麵】
大鰻一條蒸爛,拆肉去骨,和入麵中,入雞湯清揉之,擀成麵皮,小刀劃成細條,入雞汁、火腿汁、蘑菇汁滾。
【溫麵】
將細麵下湯瀝幹,放碗中,用雞肉、香蕈濃鹵,臨吃,各自取瓢加上。
【鱔麵】
熬鱔成鹵,加麵再滾。此杭州法。
【裙帶麵】
以小刀截麵成條,微寬,則號“裙帶麵”。大概作麵,總以湯多為佳,在碗中望不見麵為妙。寧使食畢再加,以便引人入勝。此法揚州盛行,恰甚有道理。
【素麵】
先一日將蘑菇蓬熬汁,定清;次日將筍熬汁,加麵滾上。此法揚州定慧庵僧人,製之極精,不肯傳人。然其大概亦可仿求。其純黑色的,或雲暗用蝦汁、蘑菇原汁,隻宜澄去泥沙,不重換水;一換水,則原味薄矣。
【蓑衣餅】
幹麵用冷水調,不可多,揉擀薄後,卷攏再擀薄了,用豬油、白糖鋪勻,再卷攏擀成薄餅,用豬油黃。如要鹽的,用蔥椒鹽亦可。
【蝦餅】
生蝦肉,蔥鹽、花椒、甜酒腳少許,加水和麵,香油灼透。
【薄餅】
山東孔藩台家製薄餅,薄若蟬翼,大若茶盤,柔膩絕倫。家人如其法為之,卒不能及,不知何故。秦人製小錫罐,裝餅三十張。每客一罐。餅小如柑。罐有蓋,可以貯餡。用炒肉絲,其細如發。蔥亦如之。豬、羊並用,號曰“西餅”。
【鬆餅】
南京蓮花橋,教門方店最精。
【麵老鼠】
以熱水和麵,俟雞汁滾時,以箸夾入,不分大小,加活菜心,別有風味。
【顛不棱即肉餃也】
糊麵攤開,裹肉為餡蒸之。其討好處,全在作餡得法,不過肉嫩、去筋、作料而已。餘到廣東,吃官鎮台顛不棱,甚佳。中用肉皮煨膏為餡,故覺軟美。
【肉餛飩】
作餛飩,與餃同。
【韭合】
韭菜切末拌肉,加作料,麵皮包之,入油灼之。麵內加酥更妙。
【糖餅又名麵衣】
糖水溲麵,起油鍋令熱,用箸夾入;其作成餅形者,號“軟鍋餅”。杭州法也。
【燒餅】
用鬆子、胡桃仁敲碎,加糖屑、脂油,和麵炙之,以兩麵黃為度,而加芝麻。扣兒會做,麵羅至四五次,則白如雪矣。須用兩麵鍋,上下放火,得奶酥更佳。
【千層饅頭】
楊參戎家製饅頭,其白如雪,揭之如有千層。金陵人不能也。其法揚州得半,常州、無錫亦得其半。
【麵茶】
熬粗茶汁腳麵兌入,加芝麻醬亦可,加牛乳亦可,微加一撮鹽。無乳則加奶酥、奶皮亦可。
【杏酪】
捶杏仁作漿,挍去渣,拌米粉,加糖熬之。
【粉衣】
如作麵衣之法。加糖、加鹽俱可,取其便也。
【竹葉粽】
取竹葉裹白糯米煮之。尖小,如初生菱角。
【蘿卜湯圓】
蘿卜刨絲滾熟,去臭氣,微幹,加蔥、醬拌之,放粉團中作餡,再用麻油灼之。湯滾亦可。春圃方伯家製蘿卜餅,叩兒學會,可照此法作韭菜餅、野雞餅試之。
【水粉湯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