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茶酒單(1 / 2)

七碗生風,一杯忘世,非飲用六清不可。作《茶酒單》。

【茶】

欲治好茶,先藏好水。水求中泠、惠泉。人家中何能置驛而辦?然天泉水、雪水,力能藏之。水新則味辣,陳則味甘。嚐盡天下之茶,以武夷山頂所生,衝開白色者為第一。然入貢尚不能多,況民間乎?其次,莫如龍井。清明前者,號“蓮心”,太覺味淡,以多用為妙;雨前最好,一旗一槍,綠如碧玉。收法須用小紙包,每包四兩,放石灰壇中,過十日則換石灰,上用紙蓋紥住,否則氣出而色味全變矣。烹時用武火,用穿心罐,一滾便泡,滾久則水味變矣。停滾再泡,則葉浮矣。一泡便飲,用蓋掩之,則味又變矣。此中消息,間不容發也。山西裴中丞嚐謂人曰:“餘昨日過隨園,才吃一杯好茶。”嗚呼!公山西人也,能為此言。而我見士大夫生長杭州,一入宦場便吃熬茶,其苦如藥,其色如血。此不過腸肥腦滿之人吃檳榔法也。俗矣!除吾鄉龍井外,餘以為可飲者,臚列於後。

【武夷茶】

餘向不喜武夷茶,嫌其濃苦如飲藥。然丙午秋,餘遊武夷到曼亭峰、天遊寺諸處,僧道爭以茶獻,杯小如胡桃,壺小如香櫞,每斟無一兩。上口不忍遽咽,先嗅其香,再試其味,徐徐咀嚼而體貼之。果然清芬撲鼻,舌有餘甘。一杯之後,再試一二杯,令人釋躁平矜,怡情悅性。始覺龍井雖清而味薄矣,陽羨雖佳而韻遜矣。頗有玉與水晶,品格不同之故。故武夷享天下盛名,真乃不忝。且可以瀹至三次,而其味猶未盡。

【龍井茶】

杭州山茶,處處皆清,不過以龍井為最耳。每還鄉上塚,見管墳人家送一杯茶,水清茶綠,富貴人所不能吃者也。

【常州陽羨茶】

陽羨茶,深碧色,形如雀舌,又如巨米。味較龍井略濃。

【洞庭君山茶】

洞庭君山出茶,色味與龍井相同,葉微寬而綠過之,采掇最少。方毓川撫軍曾惠兩瓶,果然佳絕。後有送者,俱非真君山物矣。

此外如六安、銀針、毛尖、梅片、安化,概行黜落。

【酒】

餘性不近酒,故律酒過嚴,轉能深知酒味。今海內動行紹興,然滄酒之清,潯酒之洌!川酒之鮮,豈在紹興下哉!大概酒似耆老宿儒,越陳越貴,以初開壇者為佳,諺所謂“酒頭茶腳”是也。燉法不及則涼,太過則老,近火則味變,須隔水燉,而謹塞其出氣處才佳。取可飲者,開列於後。

【金壇於酒】

於文襄公家所造,有甜、澀二種,以澀者為佳。一清澈骨,色若鬆花。其味略似紹興,而清洌過之。

【德州盧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