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華山地藏庵
九華山地藏庵舊稱北獄殿,主祀地藏王菩薩,為早期先民墾荒的重要信仰中心。於清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擇嘉義北門之地建廟,400多年來,寺廟曆經多次修葺,香火十分鼎盛。北獄殿樓高7層,總高135米,為全省廟身最高之廟宇。一樓梁棟上掛有菩薩記載人間善惡的大算盤,古色古香,而於廟頂可俯瞰嘉義市,展望極佳。曆年的元宵節,地藏庵以舉辦閹雞大賽作為慶祝活動,比賽內容是以所飼養的閹雞體形最大者為優勝,常吸引無數民眾前往參觀,現今已是嘉義市著名的宗教觀光勝地。
蘭潭泛月
蘭潭又名南潭,舊名紅毛埤,位於嘉義市東郊,自早即是嘉義地區的重要蓄水庫之一。該潭占地2平方千米,潭麵寬廣,四季皆美,夏秋或雨季,頗有大湖水鄉之態;而寒冬時薄霧迷蒙,仿若縹緲仙鄉,不論潭畔賞景或臨水垂釣,皆怡然自得,尤以月夜最為迷人,故有“蘭潭泛月”之美譽,為嘉義八景之一。晨昏旅遊蘭潭最是適宜,除可感受蘭潭氤氳之美外,沿著環潭公路步行90分鍾來趟環潭巡禮,從不同的角度觀賞蘭潭,更能盡得其美。
彌陀禪寺
前臨八掌溪,視野廣闊,晨鍾暮鼓、梵音繚繞,“彌陀鍾曉”同時也是“嘉義八景”之一。彌陀禪寺建於清乾隆十七年(1752年),1945年台灣光複後曾重建,外觀以金黃色為主。正殿供奉金身阿彌陀佛像,並以玄奘大師及開山祖師陪祀左右。
嘉義公園
嘉義公園占地寬廣,風景優美。嘉義新八景之中的“公園雨霽”所指的即是嘉義公園的景色。公園內有許多供小朋友遊玩的遊樂設施,並保留了國寶級的阿裏山森林鐵道老火車頭、清乾隆皇帝禦筆所題的詩文“福康安生祠”碑以及嘉義古城遺跡“太保樓” ,是一個兼具知識性和遊樂性的鄉土公園。
射日塔
射日塔高62米,造型取諸阿裏山神木。其褐色鋁條之紋理似神木之外皮,而中間留有高40米的“一線天” ,有如劈開之神木,塔頂斜麵有一巨型市花(豔紫荊),充分顯示嘉義市之特色。“一線天”內部有“射日神話”的青銅雕刻。射日塔工程由林憲德教授與卓建光建築師事務所共同規劃設計,入口處設置台灣稀有動物“台灣雲豹”的青銅雕塑,象征台灣的守護神。射日塔以優美的造型,聳立在嘉義市的山仔頂,事實上,400年來此地具有特殊的人文曆史意義,現今射日塔之地,即為當年原住民(平埔族)祭壇之所在。目前射日塔基座底層規劃為光亮寬敞且現代化的忠烈祠,一樓以上為射日塔。自射日塔頂樓可眺望嘉義市,桃城美景盡收眼底,成為嘉義市新地標
中央噴水池
池中恭鑄孫中山先生銅像一座。池內設七彩噴泉,蘊含了14種噴泉變化,每15分鍾輪回一次,夜間噴水時五彩繽紛,變化多端,佇立欣賞,美不勝收。
景點特色
美不勝收的的七彩噴水池已成為近日嘉義精神地標。
北回歸線標誌碑
北回歸線標誌碑建於清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高約20米,為一塔型石碑建築。碑頂有3個東西、南北和水平相交叉的圓球,石碑四麵浮雕“北回歸線標誌”六個大金字,標誌碑石台上刻有北緯23° 27′ 45.1″ ,東經120° 24′ 46.50″字樣。熱、溫兩帶以北回歸線為界,由此以南為熱帶。北回歸線橫過台灣的澎湖、嘉義、南投、花蓮四縣,台灣島上東、西各立碑誌,東標誌碑建在花蓮縣的瑞穗車站,西標誌碑就是嘉義這一座。
嘉義周邊逛一逛
嘉義縣位於嘉南平原的中央,東連阿裏山、玉山山脈,西瀕台灣海峽,南依曾文水庫、關子嶺與台南縣接壤,北界雲林鬥六,總麵積161平方千米,是典型的農業縣。除了稻米外,還有菠蘿、水柿、柑橘、小西紅柿、甜玉米、絲瓜、菱角、山葵、竹筍、茶、花卉等作物,農特產十分豐富。
阿裏山
享譽世界的阿裏山風景區也在嘉義縣境內,區內是檜木林區,千年以上的神木在此也可看見,乘坐登山小火車還可遊覽整片林區,穿梭在大自然的懷抱當中,而阿裏山日出,展現了山林之間的雲霧及晨光的燦爛之美。(詳見前文13~14頁)
奮起湖
奮起湖海拔1405米,是一個三麵環山、地勢較低的小盆地,由於形狀有如畚箕,因此舊稱“畚箕湖” 。奮起湖的風景點以車站為中心,共有三條旅遊路線,皆為竹林樹木茂盛的健行步道,其中第一條路線包含蝙蝠行宮、洞天福地、石幻穀等,約2小時路程;第二條路線包含雙石獅、燕子洞、禪思洞等,約半天路程;第三條路線則是自奮起湖至來吉,全部走完約需一天時間。在火車站旁有造型獨特的四方竹林,及老火車頭展示場。四方竹林初見與一般竹林無異,但摸起來卻是四方形,非常值得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