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底,平定縣城陷落時,第124師第372旅數百名重傷官兵未及撤走,當傷兵們見被遺棄時,聲淚俱下:“兄弟們,我們是來打鬼子的喲,帶了傷就沒人管了嗎?”
“天呀!打國戰就是這樣打的嗎?!”
懷有滿腔殺敵報國之誌的川軍弟兄在山西留下了極度的悲愴。許多年過去了,那些活下來的人仍然無法忘卻這個黑色的十月。娘子關一丟,黃紹竑幾乎與所有的部隊都失去了聯絡。
27日,黃紹竑率他的指揮部人員離開陽泉,撤退到壽陽城南的半月村。此時,他這個戰役最高指揮部已形同虛設。
28日晚上,一封蔣介石從南京發來的加急電報送到黃紹竑手中:
限1小時到。太原閻司令長官,壽陽黃副司令長官。0密。娘子關失守影響全晉,我為保障晉北最後勝利及待川軍增援起見,在娘子關方麵作戰各軍應在壽陽以東地區利用山地堅強抵抗。如無命令,即將全部犧牲亦不許退至壽陽以西,如有不聽命令者,決以軍法從事。望即轉令遵照為要。中正。儉午。
黃紹竑感到問題嚴重。次日一大早,他來到壽陽城北的坡頭村,與第26路軍總指揮孫連仲商討戰局。
黃紹竑說:“仿魯兄,前方情況如何?”
孫連仲道:“很明顯,各部都已失去指揮,損失慘重。我的3個師中,隻有馮安邦的27師尚好一些,池峰城的31師和張金照的30師都沒有戰鬥力了。”
黃紹竑說:“正太路上如不在陽泉作有效的抵抗,敵人一下子就能衝到太原,我們的責任是很大的。仿魯兄,無論如何要令27師在陽泉抵抗一陣,不得後撤。”
恰在這時,第27師師長馮安邦打來電話向孫連仲報告:“敵人已接近陽泉,陽泉地形不好,最好撤到陽泉以西地區收容整頓後再作抵抗。”
孫連仲大聲地:“不管地形好與不好,我命令你就地收容抵抗。無命令後撤,就要把你槍斃!”
然而,一切努力均告失敗。
川軍第122師師長王銘章率領他的殘兵敗將沿正太鐵路西撤。王銘章走在隊列的最後麵,他不時回頭望望東方,那個如惡夢一般的戰場。
娘子關之戰的激烈程度無法和同期進行的忻口之戰相比,但卻先行失敗了,並牽動了忻口的撤退以及太原的迅速失守。很多人不甘心。但是,這時候沒人會想到,從娘子關潰退下來的殘破之師中,有兩支部隊在半年之後的台兒莊戰役中卻響徹雲霄——他們便是王銘章的第122師和孫連仲的第26路軍。
1938年3月14日,保衛徐州外圍的滕縣之戰正式打響,王銘章率3000餘眾抵禦上萬日軍的衝擊。激戰到17日,全城已成一片火海焦土。最後關頭,王銘章給他的老上級、第41軍軍長孫震發出最後一封電報,表示“決以死拚以報國家”。他對身邊的滕縣縣長周同說:“周縣長,你可以走了,你應該走了。這兒的事,有我。”早已受到感染的周同說:“守土有責,這四個字,我是明白的。抗戰以來,隻有殉土的將領,沒有殉職的地方官,我們食國家之祿的,也真慚愧得很!師長這樣愛國,這樣愛民,我決不苟生,我要做第一個為國犧牲的地方官!”在說過這話3個小時之後,他們堅持到了最後一分鍾,流盡了最後一滴血……第五戰區司令長官李宗仁評價說:“若無滕縣之死守,焉有台兒莊之大捷?是台兒莊之戰果,實滕縣先烈造成之也。”
日軍瘋狂追擊,正太路上的國民黨軍已潰不成軍。
此刻,劉伯承仍在從容不迫地指揮第386旅側擊日軍。
11月1日,在昔陽以東黃崖底附近一座山頂的後側,劉伯承站在冷風中,拿起單筒望遠鏡。他看到,一座小廟和十幾孔窯洞緊挨道路,小路和小河在這裏交彙,河床半裸,露出滿是鵝卵石的河灘;路和河的兩邊是長長的斜坡,現出一個大漏鬥的形狀——這裏又是一個理想的設伏地點。
兩天前,劉伯承已決定在黃崖底設伏。參謀長李達心領神會:“師長,你說讓哪個團擔任主攻?。”
“讓第771團打吧,”劉伯承說,“自上次遭襲擊挨批評後,他們還沒正經打過一仗呢,指戰員們早憋不住了。”
11月2日,進入伏擊圈的日軍第20師團第136聯隊的一個大隊,被打得抱頭鼠竄,第386旅僅以傷亡30餘人的代價,斃傷日軍300多人。一個日本隨軍記者後來曾用“過天險黃崖底”這樣的標題描述這次戰鬥。
兩天之後,從晉北地區南下正太路的八路軍第115師主力,在昔陽以西的廣陽伏擊日軍第109師團的輜重部隊,經4小時激戰,殲敵近千人。
又過了3天,劉伯承和剛剛趕來的徐向前率第129師到廣陽以東的戶封村附近設伏,殲敵250餘名。
11月4日那天,被蔣介石緊急調來增援山西作戰的湯恩伯部到了榆社便不敢前進。湯恩伯給劉伯承打電話:“劉師長,你們那裏的情況怎麼樣?沁州方向、西河底有敵人來,對我們左側背威脅很大呀!”
劉伯承說:“我們師的司令部就設在西河底,你的左側背很安全。”
湯恩伯說:“我的右側背有沒有情況呢?”
劉伯承說:“你盡管放心,右側背也沒有敵情。從六河溝到石家莊,從石家莊到太原,都有我們的部隊。”
湯恩伯說:“劉師長,目前戰局混亂,我想聽聽你的高見,能否請你到榆社來一敘。”
十幾天之後,一見劉伯承的麵,湯恩伯就欣喜地說:“你們的遊擊戰打得好啊!日本人吃不消,日軍的攻勢被擋住了。”
過了幾天,第129師政訓處副主任宋任窮去浮山、沁源一帶擴兵時,劉伯承和政委張浩委托他去拜訪已退至長治的湯恩伯。湯恩伯向宋任窮提出了這樣一個問題:“你是做政治工作的。我們的部隊,用什麼法子,也能跟你們一樣,打不爛、拖不垮,打散了還可以回來呢?”。
宋任窮這樣回答湯恩伯:“這好辦,照我們八路軍的樣子,在連隊建立黨支部,發展共產黨,包你打不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