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3章 大事不妙,閻錫山要把挑子全撂給傅作義和衛立煌(3 / 3)

傅作義懷著必勝的信心,決心固守待援。他給閻錫山打電報,要求增援,閻卻回電隻說:“盡軍人最後之天職。”至12月上旬,城內糧食斷絕,軍民隻好吃酒糟、樹皮。12月14日,城中婦孺百餘人,環繞傅作義的師司令部伏地泣告,請求罷戰。傅作義處於奉軍的重重包圍之中,內無糧草,外無援兵,百姓泣號,瀕臨絕境,他已不忍心再固守下去,決定親自出城與奉軍談判。

1928年1月5日黎明,傅作義僅帶兩個隨從出城,在奉軍師長萬福麟的陪同下,赴保定和張學良議和。雖是戰場上的死對頭,但26歲的張學良欽佩傅作義驕人的戰績。一見麵,張學良首先向傅作義表示了慰問。傅作義說:“作義此來,有個要求向總指揮提出,涿州城中的人,已經有兩天沒有一點吃的了。”不待傅作義說完,張學良當即讓萬福麟傳令前方,馬上撥給涿州城內軍民3天的食物。傅作義表示感謝。張學良說:“兩家本是一家,同為國事,此事不必介懷。你遠來辛苦,先到賓館休息吧!”7天之後,傅部7000人出城接受改編,曆時3個多月的涿州攻防戰就此結束。

傅作義“一舉成名天下知”。這年的晉奉戰爭,涿州不是前線,更不是主要戰場,但晉奉兩軍攻城與守城的戰事,卻比雙方主力部隊的作戰還要激烈、殘酷,當時竟至震驚了海外,引起國內外各界的普遍關注。

然而,時過境遷,今非昔比,太原不是涿州,麵對的敵人不是奉軍,而是裝備精良、更加凶悍的日軍……防守太原,談何容易!

這天夜裏,傅作義陷入了苦悶與迷惘之中……

閻錫山此時的心情十分複雜。幾個月來,他的晉綏軍付出了重大犧牲,而今日本人即將兵臨太原城下,繁華的太原不僅要遭受戰火的蹂躪,而且極有可能落入日軍之手,他感到痛心。丟掉太原,是他最不願意看到的事情。

夜色籠罩了綏署大院,一片淒涼之狀。11月1日夜,侍衛以及各色人等在綏署東花園進進出出,他們在忙著搬運東西。第二天一早,閻錫山的繼母陳秀卿、大太太徐竹青、二太太徐蘭森,以及兒子、兒媳們和孫子,還有五姑娘閻慧卿等人將撤離太原,他們從此將過上飄泊無定的生活。

閻錫山在侍衛長張逢吉的陪同下,到繼母、兩位夫人和孩子們的房間轉了轉,安慰一番。然後,他來到閻慧卿夫婦家,同他們話別。從很早的時候起,閻錫山就非常喜歡這個堂妹,她殷勤周到,善解人意,對自己又極為忠實可靠,從不惹事生非——但這時閻錫山並沒有想到,隨著時間的推移,閻慧卿在他的生活中將扮演越來越重要的角色,並成為閻錫山統治區的一個特殊人物。他們之間的關係曾遭到種種非議,後世的某些文藝作品甚至把閻慧卿描繪成與閻錫山同床共枕的蕩婦。其實,他們之間更多的是一種兄妹情誼,閻慧卿在政治上、經濟上徹底依附於閻錫山,閻錫山則在衣食起居上依賴閻慧卿照料。這種關係一直持續到1949年4月24日——在太原綏署鍾樓下的避彈室裏,閻慧卿被迫同殺人惡魔梁化之一起自盡。她同舊政權一同死亡,那年她隻有40歲。

這天夜裏,閻慧卿憂心忡忡地對閻錫山說:“大哥,我們走後,你要愛惜自個兒的身體。”

夜半時分,閻錫山回到自己寓所。他悵然若失,心鬱難平,氣血湧動。沉思一陣,他提筆賦詩一首:

忻口布防得從容,

全憑原平抗敵功,

假使娘關不失敗,

豈能念三任敵攻?

寫畢,閻錫山長歎一聲,猛地擲筆於桌上,久久無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