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看來,朋友和我犯了同樣的錯誤:忽視了女孩的意願,指責她們的決定,繼而代替她們做了最終的決定。其實允許女孩成為她自己,不去過多地幹涉她的決定,才是最好的親子相處之道,也是最好的教育之道。
現實生活中,很多家長一直按照自己的標準培養女孩,決定她的愛好和發展方向,希望女孩能夠按照自己的期望發展。但是女孩並不是一塊木頭,她有自己的思想,有自己的喜好和取舍。家長要做的就是讓女孩自己做出決定,尊重她的決定,允許女孩做真正的自己。
退一步想,即使我們替女孩做了決定,她能夠按照我們的要求行事,我們自己做得又怎麼樣呢?我們所做的決定就一定是正確的嗎?其實遇事換位思考一下就能解決這個問題。在和女孩相處的過程中,換位思考後,我們就能了解孩子所喜歡的是什麼,如何才能巧妙地影響她,而不會引起她的反感。
在古希臘神話中,有一個很有名的“普羅克魯斯特之床”的故事。普羅克魯斯特是一個妖怪,但是從表麵看上去,他很和善,也很好客,會將所有路過他家門口的人請到家裏休息,但是當客人睡著後,這個妖怪就開始折磨那些人:他要求那些客人的身材必須和家裏的床相適合,假如客人腿太長或者腳太大,就會被他砍掉;假如客人的身材太矮小,那麼他就拚命地將其拉長。如此一來,許多到他家休息的客人都被他折磨死了。
在我看來,那些習慣替女孩做出決定的家長,在生活中就扮演了“普羅克魯斯特”的角色,他們將女孩置於自己設計的“普羅克魯斯特之床”上,將自己的經驗教訓以及各種條條框框強加到女孩的身上,妄圖將女孩生硬地套進他們設計的框架中去。實際上這種做法是非常愚蠢的,它會扼殺女孩的創造力,讓女孩變得墨守成規,失去生機和活力。
作為一個聰明的媽媽,我們不妨將命令式的語氣改為商量式,比如“這件事怎麼做才好呢?我想能不能這樣?”這類表達方式會讓女孩覺得我們比較尊重她,繼而啟發她的思維,讓她自己做出最終的選擇。更重要的是,這樣能幫助她建立獨立思考的意識,提升她按照自己的意誌主動處理事情的能力。
要知道,雖然女孩年齡小,但是她也有自己的思考和想法。作為女孩的家長,我們應該給女孩表達自己意願、自己做決定的自由和機會。比如,當我們給孩子買玩具的時候,要先征求一下女孩的意見,買她喜歡的玩具;在超市購物的時候,可以讓女孩決定要購買什麼物品;暑假報特長班的時候,也應該讓女孩自己決定,報還是不報,學什麼不學什麼,讓她自己拿主意;等等。我們要做的是引導和鼓勵,而不是命令和強迫。
在我看來,朋友和我犯了同樣的錯誤:忽視了女孩的意願,指責她們的決定,繼而代替她們做了最終的決定。其實允許女孩成為她自己,不去過多地幹涉她的決定,才是最好的親子相處之道,也是最好的教育之道。
現實生活中,很多家長一直按照自己的標準培養女孩,決定她的愛好和發展方向,希望女孩能夠按照自己的期望發展。但是女孩並不是一塊木頭,她有自己的思想,有自己的喜好和取舍。家長要做的就是讓女孩自己做出決定,尊重她的決定,允許女孩做真正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