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我並沒有那麼做,我僅僅要求她將碎片收拾幹淨,叮囑她牢記“瓷器易碎”的常識。後來甜甜從“瓷器易碎”的常識聯想到了玻璃、眼鏡、瓶子之類的東西也是易碎品,於是她便很自覺地愛惜這些物品,再也沒有打碎過任何東西。後來想一想,那一隻被甜甜故意摔在地板上的瓷碗“犧牲”得還是很有價值的。
在我看來,女孩犯錯,通常具有普遍性。也就是說,年齡差不多的女孩,所犯的錯誤也差不多。比如,因為粗心打碎一隻碗,或因為貪玩而忘記了寫作業,害怕大人責罵而撒謊等。麵對孩子的錯誤,我們沒必要表現得大驚小怪。實際上,小錯誤是女孩子成長的資源,通過一個又一個的錯誤,她才會了解怎麼做是正確的,怎麼做是錯誤的,繼而獲得犯錯的免疫能力。假如我們采取防堵的辦法,從源頭上斷絕女孩犯錯誤的權利,這對女孩的成長體驗反倒是一種巨大的損失。
當代著名兒童教育專家孫雲曉說過的一段話對我啟發很大。他說:“孩子在小時候犯錯誤是再正常不過的了,甚至是非常需要的。假如藥家鑫小時候能夠多犯一些錯誤,並且知道犯了錯誤還能夠改正過來,他就不會造成那個巨大的悲劇。小時候不犯錯誤的孩子,長大了是要犯大錯誤的。小時候溫順乖巧的孩子,長大了可能叛逆得驚人。”
所以要允許女孩犯錯誤,而且在她犯錯誤之後,要給予她辯解的權利。甜甜上小學後,自主意識越來越強,做事的意願也強烈起來,犯錯的概率也提高了。每次她犯了錯誤,我都會給她辯解的權利。我會讓她將自己想說的說出來,這樣我才會了解她的真實想法。這樣做,是為了避免輕易下結論,避免誤解她,讓她受委屈。
當然,讓甜甜為自己的錯誤辯解,還是一種尊重她的表現。在我看來,犯錯誤之後的辯解不是什麼強詞奪理,而是讓她明白前因後果。隻有讓她辯解,她才會更加了解我所講的道理,最終收到良好的效果。
很多家長往往過於在意女孩做事的結果,卻忽視了女孩在做事過程中所投入的精力和取得的進步,這種教育方式會打消女孩努力的積極性,更嚴重的是,還會引發女孩自卑的心理。所以聰明的家長都會注重女孩努力的過程,允許女孩犯錯誤,而不是過分地看重結果。
法國作家羅曼·羅蘭說:“人生應當做點錯事。做錯事,就是長見識。”羅曼·羅蘭說的是人的一生,成人尚且如此,兒童更不用說。其實,如果我們明白了這其中所蘊含的道理,就會用全麵、發展的眼光去看待家中的女孩,允許她犯錯誤,就不會因為她的一時失誤或表現不佳而大發雷霆。
但是我並沒有那麼做,我僅僅要求她將碎片收拾幹淨,叮囑她牢記“瓷器易碎”的常識。後來甜甜從“瓷器易碎”的常識聯想到了玻璃、眼鏡、瓶子之類的東西也是易碎品,於是她便很自覺地愛惜這些物品,再也沒有打碎過任何東西。後來想一想,那一隻被甜甜故意摔在地板上的瓷碗“犧牲”得還是很有價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