薑,是中國古代很古老的姓。記載說黃帝姬姓,炎帝就是薑姓。古代女子稱姓,又常用“孟”、“叔”等表示其排行,孟薑就是排行老大的意思。在周代,姬姓男性貴族娶妻多為薑姓,同樣薑姓貴族也多娶姬姓;姬、薑兩姓為世婚。這樣,詩篇說“孟薑”,就表示這裏的男女都不是庶民小百姓。同時,在本詩,似乎“孟薑”還有“美女”的意思。這也難怪,有地位的女子打扮好,養得好,所以看上去就美。下邊詩篇就交代了“我”與孟薑的所作所為:“期我乎桑中。”在桑中約會。這裏的“桑中”,要多說幾句。在古代文學,桑樹不僅僅是一種有經濟價值的樹木,還有某種風情含義。有一出民間流傳較廣的戲叫《秋胡戲妻》,戲中秋胡調戲女子,不想那女子是自家老婆!男人伸鹹豬手,伸到自己老婆這兒來,還自以為得計。要注意的是,這樣的事就出在桑林邊。漢代漢樂府《陌上桑》,一位男士調戲女孩子,也是在桑樹的大環境下。還有《衛風·氓》,一位養蠶女誤嫁一位中山狼,也與桑林有關,詩篇中的女子是養蠶的,離桑樹能有多遠呢?所以,在中國古代文學中,一說到桑樹,總與某種男女風情有關係。
另外“要我乎上宮”,要就是“邀”,“上宮”其實一個特定的建築。據文獻記載,商紂王在都城宮殿之北的沙丘之地建了一個高台,民間叫妲己台。妲己台上有宮殿,就是上宮。其實這上宮是不是給妲己建造的,頗可疑。詩篇說男女相會在上宮,這樣的上宮,可能起源更加古老,而且與古代男女相會促進生育有關。遠古時期在今天的遼寧內蒙古交界地帶有一個考古文化區域,叫作紅山文化。今天遼寧省淩源縣就屬於這一文化區域。在淩源縣有個叫牛河梁的地方,發現過一個紅山文化遺址,在一個半山坡的高地上,發現距今五千年左右的一座古廟,長條形狀,中間兩側有兩個耳房。古廟裏有體型碩大的女神像,兩隻眼睛是用綠寶石鑲的,她就是廟的主神。在紅山文化區的其他地點,還發現了許多大小不一的女性裸體像,胳膊、腿、肚子,女性特征非常明顯。據專家說,廟裏還有一些凶猛動物像的遺跡。這地方,有專家就認為,可能與後世文獻中的“上宮”有關係。
在民間,一些北方的農村到了現代,還有奶奶廟和“奶奶”崇拜。奶奶廟是管什麼的呢?據老人說是管生孩子的。這就是古人的做法了,生孩子不找婦產科,而是到廟裏燒香許願。紅山文化的這座古廟,裏麵住著神秘女神,它可能與“上宮”有關,而“上宮”在古代還有一個另外稱呼叫“高禖”廟,很有可能是遠古版的奶奶廟,專門負責生孩子的。不過中國人到後來求神幫助生孩子,不再去找高禖廟裏的神,而是去求觀音菩薩,是受佛教影響了。詩篇說兩個人一起到上宮,也就是高禖廟,不一定是為生孩子而去,而是在那個地方放鬆地做他們想做的事。
薑,是中國古代很古老的姓。記載說黃帝姬姓,炎帝就是薑姓。古代女子稱姓,又常用“孟”、“叔”等表示其排行,孟薑就是排行老大的意思。在周代,姬姓男性貴族娶妻多為薑姓,同樣薑姓貴族也多娶姬姓;姬、薑兩姓為世婚。這樣,詩篇說“孟薑”,就表示這裏的男女都不是庶民小百姓。同時,在本詩,似乎“孟薑”還有“美女”的意思。這也難怪,有地位的女子打扮好,養得好,所以看上去就美。下邊詩篇就交代了“我”與孟薑的所作所為:“期我乎桑中。”在桑中約會。這裏的“桑中”,要多說幾句。在古代文學,桑樹不僅僅是一種有經濟價值的樹木,還有某種風情含義。有一出民間流傳較廣的戲叫《秋胡戲妻》,戲中秋胡調戲女子,不想那女子是自家老婆!男人伸鹹豬手,伸到自己老婆這兒來,還自以為得計。要注意的是,這樣的事就出在桑林邊。漢代漢樂府《陌上桑》,一位男士調戲女孩子,也是在桑樹的大環境下。還有《衛風·氓》,一位養蠶女誤嫁一位中山狼,也與桑林有關,詩篇中的女子是養蠶的,離桑樹能有多遠呢?所以,在中國古代文學中,一說到桑樹,總與某種男女風情有關係。
另外“要我乎上宮”,要就是“邀”,“上宮”其實一個特定的建築。據文獻記載,商紂王在都城宮殿之北的沙丘之地建了一個高台,民間叫妲己台。妲己台上有宮殿,就是上宮。其實這上宮是不是給妲己建造的,頗可疑。詩篇說男女相會在上宮,這樣的上宮,可能起源更加古老,而且與古代男女相會促進生育有關。遠古時期在今天的遼寧內蒙古交界地帶有一個考古文化區域,叫作紅山文化。今天遼寧省淩源縣就屬於這一文化區域。在淩源縣有個叫牛河梁的地方,發現過一個紅山文化遺址,在一個半山坡的高地上,發現距今五千年左右的一座古廟,長條形狀,中間兩側有兩個耳房。古廟裏有體型碩大的女神像,兩隻眼睛是用綠寶石鑲的,她就是廟的主神。在紅山文化區的其他地點,還發現了許多大小不一的女性裸體像,胳膊、腿、肚子,女性特征非常明顯。據專家說,廟裏還有一些凶猛動物像的遺跡。這地方,有專家就認為,可能與後世文獻中的“上宮”有關係。
在民間,一些北方的農村到了現代,還有奶奶廟和“奶奶”崇拜。奶奶廟是管什麼的呢?據老人說是管生孩子的。這就是古人的做法了,生孩子不找婦產科,而是到廟裏燒香許願。紅山文化的這座古廟,裏麵住著神秘女神,它可能與“上宮”有關,而“上宮”在古代還有一個另外稱呼叫“高禖”廟,很有可能是遠古版的奶奶廟,專門負責生孩子的。不過中國人到後來求神幫助生孩子,不再去找高禖廟裏的神,而是去求觀音菩薩,是受佛教影響了。詩篇說兩個人一起到上宮,也就是高禖廟,不一定是為生孩子而去,而是在那個地方放鬆地做他們想做的事。
最後就是“送我乎淇之上矣”,好事辦完,各自回家;之前,還有淇水旁邊送別。詩篇重章疊調,翻來覆去的,不論是孟薑,還是孟弋,還是孟庸,都是些貴族女子。“薑”是貴族姓沒問題。“孟弋”的“弋”,有學者說這個字就是“姒”(sì),是夏代貴族的姓。“孟庸”的“庸”就是“閻”,也有說是“雍”的;總之身份都不低。從他們的身份,可知此篇中的男女風情,可不像《鄭風》溱洧水邊手持香草、芍藥的男女自由結合。用古人的話說,此詩的男女相會上宮,是一種“竊妻”勾當。這個字眼出自《左傳》 。《左傳·成公二年》記載楚國大臣申公巫臣,攜帶當時天下皆知的大美女夏姬出逃,中途遇到另一個楚國人申叔跪,他見申公巫臣帶美女逃離,家也不要了,就說:“夫子有三軍之懼,而又有桑中之喜,宜將竊妻以逃者也。”說您老身上有軍事使命,又有“桑中之喜”,很適宜“竊妻以逃”即偷帶他人老婆逃走啊!這段話表明,春秋時期的人已經對《桑中》的詩篇很熟悉了,他的“桑中之喜,竊妻以逃”的話,更表明詩篇是有關當時上流社會偷情這一不良風尚的歌唱。詩篇可以正麵讀,也可以反麵讀。正麵讀,就是有些唐璜似的人對自己漁色行徑的沾沾自喜;反麵讀,可以理解為當時人用模擬口吻,對當時貴族不良勾當的諷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