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章 煥然登場——李氏父子的開國往事(1)(1 / 3)

1、 太原起兵

隋朝末年,李淵擔任太原防衛司令(太原留守)兼隋煬帝在太原晉陽行宮的一把手。當時中原大亂,平民與貴族全都以造反為能事,李淵在太原想的也很多,但這個陝北老漢以謹慎著名,從不輕舉妄動。

晉陽宮的二把手裴寂先不安分起來,此人膀大腰圓,喜歡喝酒玩樂,與李淵是十足的酒友。晉陽縣的縣令劉文靜是個豪爽灑脫而又非常聰明的人,和裴寂也是好朋友。兩人也經常在一起喝酒。某一天,兩人喝多了酒,裴寂看著外麵的巡邏兵在城垛上點燃的烽火,不禁歎息:“如今這個世道,很難有發展啊。”劉文靜也喝多了,吹牛:“就憑你我二人的才智,怎麼可能沒有發展?”

裴寂喝完了酒,也就沒有把自己的歎息當回事。劉文靜可不是這麼隨便一說,他又找到裴寂,這一次兩人沒有喝酒。劉文靜很認真地對酒友說:“我看唐公的二公子不是平常之人。”裴寂見過李淵的三個兒子,大兒子李建成,老二李世民,老三李元吉,乍一看上去都是富家子弟,三人沒有不同之處。劉文靜從他的神情中看出來了,就解釋說:“老二豁然大度如同當年的漢高祖劉邦,神采英武如同魏武帝曹操,年紀雖輕,以後必將是揚名於世的傑出人才。”

不久後,劉文靜因與一個造反者李密有親戚關係,被隋煬帝下令就地關押,劉文靜進監獄後,總受他吹捧的李老二就來了。兩人沒談幾句,劉文靜就說:“天下如此之亂,要是有一位如漢高祖、漢光武帝那樣的人站出來,就好了。”李老二就很自負地問道:“你怎麼知道沒有這樣的人?”然後他看著劉文靜,在自己的身上使眼色。劉文靜知道對方中計了,高興萬分:“我明白了,您就是這樣的人才,現在是時候了。皇上遠在江南,李密又在包圍著東都,群盜無數。在這個時候,若有真正的天下之主驅使駕馭這些人,奪取天下易如反掌。”李老二覺得這話有點大,劉文靜又繼續說道:“我這並非胡說,以我多年來做縣令的經驗,太原大多數百姓都是為了躲避盜賊進入城內的,如果把這些人召集起來,你老爸又有幾萬軍隊,一聲號令,誰敢不從?到時候,我們乘虛入關,用不上半年時間,就可以成就帝王大業。”

出了監獄,李老二就去找裴寂,商量如何讓李淵造反。裴寂是個很直接的男人,就勸說李淵造反。李淵當然不答應。

看到李淵那副假正經的樣子,裴寂隻好改用不正經的手段。他請李淵到晉陽宮裏吃飯,先把李淵灌醉,李淵平時酒量很好,但那天幾杯酒下肚真的就醉了。裴寂先把他弄到床上,然後又扔了兩個宮裏的女子到床上。李淵第二天醒來,一看身邊有兩個美女,不禁大驚失色。行宮的女人雖然實質上沒有全屬於楊廣一人,但名義上,這些女人都是楊廣的。李淵確信,自己昨天晚上給皇上戴了綠帽子。綠帽子本已經很嚇人,更何況是給皇帝戴綠帽子。

裴寂很適時地走了出來,向李淵說道:“大人勿驚,既然睡都睡了,這種事情也不能更改。”李淵跟死了一樣。裴寂見李淵木頭一樣坐在那裏,趁勢說道:“所謂識時務者為俊傑,當今皇上無道,百姓窮困,群雄逐鹿,連晉陽城外都沒有半點安生之地。而您手握重兵,在這個時候就應該造反,奪了他的江山。”

李淵不知道為什麼,腦袋突然就開竅了-可能是準備充分了-終於決定起兵,從太原一直打到隋煬帝的老窩長安城。李淵進入長安,先假惺惺地立了隋煬帝的一個孫子為皇帝,隋煬帝死後,他也就撕下麵具,“被禪讓”登基,國號唐,是為唐高祖。

阿龍辭典 楊廣“被”推為太上皇

617年7月,李淵在太原起兵,幾個月後打下都城長安,立隋煬帝的孫子楊侑做皇帝,尊遠在江都遊玩的隋煬帝為“太上皇”。

阿龍看熱鬧

第一代創業家都是辛苦的命

李淵作為唐朝的第一代創業家,過的日子實在是很辛苦。先說知名度,他不如同樣是第一代創業家的李嘉誠,很多人甚至覺得李淵很平庸,想想看,在他前麵是雄心壯誌的隋煬帝,在他後麵是名垂青史的唐太宗,這兩位皇帝的萬丈光芒把李淵襯得黯然失色。再說享受,剛創業那陣,李淵東征西戰,腦袋懸在褲腰帶上;好不容易過上安穩日子了,才兩年,兒子們爭皇位,互相砍來砍去,自己也很快被迫辭職。所以說,第一代創業家是辛苦的命,好處全讓“二世主”給占了,因此,如今很多人都有一個“富二代”的夢。

2、 好頭顱誰來取

公元618年,當隋煬帝在江都(今揚州)的豪華宮殿中縱欲享樂的時候,有幾個人正在宮外密謀一件大事。他們就是親軍侍衛長(武賁郎將)司馬德戡和大臣元禮以及裴虔通。三人自幾年前跟隨隋煬帝從中原來到江都,就從來沒有開心過。他們是北方人,不習慣南方的氣候和生活環境,一直想回中原。可隋煬帝給他們的信息卻是,要老死在江南。三人為什麼要造反,還有正義的原因在裏麵。用司馬德戡的話說,皇帝上台後就沒有幹什麼好事,修大運河、造大船,北到突厥炫耀兵力、東征高麗三次,花了很多錢,卻什麼都沒有得到。到現在,中原大亂,他居然跑到江南這個地方當鴕鳥。這樣的皇帝,要他有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