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的一天,眾將士推舉出一位管理糧食的下級軍官龐勳做首領,在桂州發動兵變。800名士兵首先衝向軍械庫,搶奪兵器,殺掉那些總想讓他們客死異鄉的人,然後一路直奔徐州。
這是兵變,更是叛亂!
朝廷一邊派人安撫這些人,說會沿途保護他們平安回家;可一邊卻暗暗集結軍隊,準備將其一網打盡。士兵們對朝廷的言而無信早就深深領教過了,現在他們既然發動了兵變,又怎麼會輕易相信朝廷會寬恕他們呢?
龐勳為了堅定眾人的反心,就說:“我們現在擅自回徐州,為的不過是見見我們家中的父母妻兒,但現在朝廷昏庸無道,怎麼還會對我等存有仁義之心呢?既然聽信他們的片麵之詞是死,那我等倒不如團結起來,求一個榮華富貴,如何?”將士們一聽,都高聲叫好。
於是,他們召集人馬,一路勢如破竹,迅速攻取了徐州。當時徐州城的百姓們聽說是起義軍來到,都拍手稱快,徐州城很快被攻破。龐勳等為了安撫民心,特意向城中的百姓許諾,說起義軍進城以後一定會嚴肅軍紀,秋毫不犯。唐朝末期,統治者哪裏會管百姓的死活,但現在起義軍這般看重他們,於是大家爭相歸順龐勳,最後,城裏竟有上萬人自願跟隨龐勳。
起義轟轟烈烈地開展起來,但日子一久龐勳等人就變得驕橫起來,再加上朝廷的有力打擊,桂州兵變在一年多後便以失敗告終。兵變雖然曆時僅一年零五個月,但在短短的一年多的時間裏,幾乎天天都有血戰,雙方死傷共計十餘萬人。長江流域和黃河以南地區,大部分受到影響-殘破不堪,民不聊生。帝國在此充分顯示了它的腐朽。一個小小的兵變居然發展成為一場聲勢浩大的起義,從廣西一路到江蘇,曆時一年多,朝廷調集了十幾萬大軍才把它鎮壓下去,這已經是黃巢起義的預演了。
這是給唐王朝敲響的一次警鍾,說明它已經失去了天下民心,而造反者如雨後春筍般舉旗而出,曾經輝煌的李唐王朝離末日越來越近了。
阿龍辭典 及瓜而代
春秋時期,曾發生過一次和“桂林兵變”類似的事情。齊襄公派大臣連稱和管至父去戍守葵丘,瓜期時(七月)派他們去,答應等到第二年瓜期時就派人代替他們,讓他們回來。可是一年過去了,瓜都爛在地裏了,齊襄公還不讓他們回來。有人提醒齊襄公,齊襄公依然如故。這兩個人很生氣,便帶領部隊直奔都城而來,衝進王宮,殺了齊襄公。這就是“及瓜而代”的故事。
阿龍看熱鬧
人應該講誠信
一個政府要講誠信,一個人也要講誠信,很多以謀利為天職的商人都懂得“誠信為本”,懂得“好人品才會有好生意”的道理。17世紀,荷蘭人有“海上馬車夫”之稱,壟斷著當時的海上運輸業,這不是因為他們軍事強大,而是因為荷蘭人講誠信。有一個故事說,一艘荷蘭運輸船在海上迷路,駛進了北極圈,船隻也受創,不得不在北極冰圈裏過了一個冬天,在食品短缺、天氣極冷的情況下,船員們寧願凍死,也不肯動用客戶托運的貨物。九個月後,當他們終於重新歸來時,貨物完整無損,船員卻死了一半。這件事震動了無數人,荷蘭的海上運輸業由此發達起來。可以說,荷蘭整個國家的命運,就因一支船隊的“誠信”而改變。
唐朝走到唐僖宗的時候,已經像個靠呼吸機和心髒起搏器度日的糟老頭子了,縱使堯舜複生,也不能挽救。一個不能考中的讀書人兼私鹽販子黃巢舉起了民變的大旗,唐帝國根本無法麵對這樣的重擊,都城長安很快被風馳電掣的黃巢軍團攻陷。不過,黃巢軍團自身也有缺陷,因為他不建立根據地,所以在唐帝國各藩鎮的反撲下很快滅亡。
黃巢雖然沒有使唐帝國滅亡,但他的衍生物-一個叛變他的叫朱溫的人-通過殺戮宦官和文臣,把唐政府的中央徹底掏空,隨即又憑借卓越的軍事才能和狡詐,奪取了唐帝國的江山,這一年是907年,朱溫建立的國家,被曆史學家稱為後梁。
唐朝滅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