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啊!吳仁寶同誌的設想和思考符合鄧小平的理論,也體現廣三個代表裏要思想中代表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這一點嘛!我們認為這一分五統行!有創新,也杳可操作性!這也說明吳仁寶一牛追求的共同富裕理想,已經開始從華兩走向社會,我們全力支持!上級部門的態度,給了吳仁寶極大鼓舞。
親望親好,鄰望鄰好。這些年大家都看到了,華西村的日子一天比一天好,村民們吃的、用的、穿的,還有銀行裏存的,都比別的村好一大截!可我要說的是,華西村富了,我吳仁寶高興。可如果你們你們這呰鄉裏鄉親的鄰居們都好了,我吳仁寶就更高興啦!現在,我想問問大家:你們願不願意跟著華西一起上路、一起走華西特色的社會主義金光大道?那是一個陽光明媚、春風和煦的日子,吳仁寶來到作明、涇浜、三餘巷和前進村的村頭田間,他一邊挽著褲腿幫人家幹活,一一邊這樣問大夥兒。
願意!我們做夢都想做華西人呐!鄰村眾村民們你一言、我一語,圍著吳仁寶久久不願離開。
好,過些日子,你們都將是華西人了!讓我們一起共同富裕奔小康、迎中康吧!吳仁寶那天也很激動。當十他請來華明、涇浜、前進和三餘巷四村的幹部,然後又將自己的一分五統的設想廣泛征求意見。
一分,就是村與企業分開,我們與華西全拚後的原村委會還是由本村村民自治、選舉;五統,即聯合起來的艽個村統一由華西集團實行經濟上的統一管理、幹部使用上的統一、人員使用統一、村民的福利也統一、五個村的村建也統一規劃是不是?鄰村幹部問吳仁寶。
吳仁寶笑:是這意思。你領會得蠻快。
華西效益與我們天壤之別,這一統你們不是虧大了?
華西村這幾十年發展的是集體經濟,走的是共同富裕。你們加人大華西後,就是平西的人了。華西人不講誰虧誰賺,隻講貢獻和能力。再說,華西還要向前大發展,你們加人進來後,在人力和自然資源上也給華西發展提供了空間和前景,我們彼此誰都不吃虧嘛!
好,就這麼說定了我們心甘情願當華西人!
我們也願意!
願意啊,當華西人,這對周邊的農民來說,是一種夢想!農民們最講求實惠,現在吳仁寶把已經聞得到香味的肥肉送來了,誰還不願意?不願意的是傻子,種地人才不是傻子呢!
吳仁芏推出的一分五統,第一年就吸引了作明、涇浜、前進和三餘巷四個村。第二年,西巷、北繆家、水池巷、陳塘、朱蔣巷等村又幾乎以71姓百分之百的簽字率吳仁寶要求,凡想加人大華兩的周邊村子,村幹部必須征求村民的自願簽字請求並人華西。
華西在一分五統的引領下,短短幾年時間黽,一下擴容到了今天方圓30多平方公裏的麵積,下轄16個村級單位,人口也增至30000多人……當我們今天走進到處欣欣向榮、和和美美的大華西,你所能看到的那些有條有序的工業區、生活區、休閑娛樂區、生態農、十岡、旅遊風景區等規模和氣勢都十分壯觀與美麗的現代化景象時,仿佛有種置身於一個別樣的都市之中衍這在一分五統之前的華西村是不易做到的,在請吳仁寶描繪一分五統後大華西前景時,老人舉目窗外,然後深情地告訴我:到我八歲時,所有大華西的村民都要搬進別墅、新房,讓他們人人都能享受到中康的幸福生活……
中康是什麼概念?中康應是人均收人在6000美元以上的水平吧!事實上我知道華西村在2004年,就已經超過這個水平。但在吳仁寶的心目中,中康糾止是個人均收人6000美元的概念,它還包括物質生活的質量、精神生活的質量,以及對未來的信心等等。
吳仁寶對我說,在他的內心世界裏還有一個更大的心願:華西村民們的牛活越接近中康、大康,他越想為那些遠在千裏之外的中國窮困地岡的農民兄弟實現脫貧和奔小康助把力……一個多麼崇高的老共產黨人的胸懷!
吳仁寶,閏之寶。有位中央領導這樣評價他。
在過去的一二十年間,華西村在吳仁寶的倡導下,始終信守一村
富了不箅富,全國宵了才是富的理念,盡其所能地為邊少窮地氐幫困扶貧,功績卓著。而在這其中,吳仁寶更是老驥伏櫪,一馬當先。
早在1991年,吳仁寶與陝西省領異簽訂扶貧合作協議後,他就親自帶領本村的骨幹專程到千裏之外的黃土高原陝西漢中的高潮村考察落實扶貧與建廠事宜,並且從那時開始,每在外省建一個華西村,吳仁寶都要親自前往考察落實具體項呂,備的地方還要年去兒次。那一年,華西村的幫扶技術考察隊在前往山西途中,車子發生意外事故,年近六十七歲的吳仁寶不顧流血傷痛,堅持要到目的地,汽他帶傷下車到大寨看望幫扶項曰時,大寨的郭鳳蓮握著老人的亍感動得熱淚橫流華兩有您這樣的老書記是福氣,我們大寨有您這樣的好親人感到光榮啊!
1994年,國務院作出了力爭用七年時間、解決中國農村8000萬貧困人口的溫飽問題的八七扶貧攻堅計劃0已經走向西部扶貧征程上的吳仁寶在返程途中,專門上北京向國務院扶貧辦的領導表示:華西村願意投巨資,為經濟欠發達地上培訓幹部,采取一帶十、再帶丁一的方式,並吐在2000年前幫助西部地區10萬人脫貧、1萬人奔小康!
了不起!華西了不起!吳廣寶不起!聞務院扶貧辦的領導在敬佩吳仁寶的同時,又稱他的培訓和扶貧構思是中國扶貧工程中的偉大創舉。
從那一年開始,華西村在吳仁寶的主持下,每年接納來自全國各地的千部培訓任務,多則一次幾百人,少則幾十人,時間有的兩三個,也有一年、兩年的。所有到這電培訓的幹部全部由華西提供牛活和學習的全套優質的免費服務。吳仁寶不僅擔任培訓的領導小組組於,而且每期必親自要上幾堂課。來白窮困地區的學員,在華西和旲仁寶那裏,既學到了小康的致富經驗,也深深地被吳仁寶這位基層老記那份對百姓、對集體、對國家和對黨的濃厚感情所感染。而吳仁寶則說:我是從舊社會過來的人,知道窮苦地方的老百姓最關心兩件事:能不能吃飽穿暖,能不能比孩子上學。可每當我到西部那些窮地方走一走時,心裏就特別的沉重,就特別想幫他們一把:我們是社會主義國家,華西今天能夠富甲天下,靠的就是社會土義,所以我們肀西幫一把窮兄弟也是白己堅定走共同富裕的信仰的一種體現、一份感情。
十多年來,在吳仁寶的傾心努力下,華兩在外域建立的華兩村已經不下十個,幫助西部0萬人脫貧和1萬人奔小康的目標也曱一已實現。然而吳仁寶和華西人幫扶的腳步從未停止,一個個具有吳仁寶自摸式的華丙村在寧夏、黑龍江、江西等地遍地開花,而吳仁寶在幫助這些兄弟省區建設華西村時,掏的不僅是錢口袋,更多的是他建
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觀念和意識。他甚至每一次關鍵時刻除了自己親自蹲點扶植外,總要派出華西村最好的技術骨十和管理能手到那些地方紮根,而這些骨幹和能手中必有他的親生兒子在內。1995年,村黨委決定為黑龍江肇東的一個山村建東北華西村,那兒條件十分艱苦,社情也複雜。吳仁寶挑了自己最心疼、也是最小的兒子老四,臨別時他對老四說:你上那兒一定要像孝敬我和你母親一樣孝敬那兒的姓,也一定要像建設華西一樣建設好東北華西村。老四不負父望,帶領擋地村民,苦幹一個秋冬春夏,既平地,又辦廠,一年就使這個原來人均收入不足千元的貧困小村莊,一躍成為人均收人4000元的當地富裕村。
我還是那句老話:社會主義是什麼?就是讓百姓過上好口子。今天我們的共產黨要十什麼?就是要讓沒有過上好日子的人民盡快過上好日子,讓已經過上好日子的百姓,更加幸福富裕、健康長壽……50餘年黨齡、78歲年齡的吳仁寶,今天依然聲音響亮、步子匆匆、幹勁不減,他把華西的大權交給繼任者後,說封己現在的任務是:爭取活到100歲,再為黨和人民做點事。
我們祝願這位老人永葆革命青春,也祝願他親手舉起的華西旗幟永遠地高高飄揚。
2005年5月至6月於華西北京
水遠的紅樹林
那是什麼?遠處的一條江河人海處,生長著一片茂密的小樹林,鬱鬱蔥蔥,生機盎然。
這是紅樹林。你折一根看看它們的心,紅的吧!它因此得名紅樹林。別的地方不會有的,紅樹林隻能牛長在海陸交界處、海岸低潮線和高潮線之間,大多集中在淡水和海水交彙的地方。吋別小看這其貌不揚的紅樹林,它對保持大陸岸架免受海水侵襲的作用可不一般呐!
原來,例湧的大海與鬱蔥的大陸之間能夠保持如此的和諧與平衡,竟然是紅樹林的功勞啊!邊緣地帶的學科為什麼總能推動我們這個星球往前?奧妙也許就在於此。青年學者梁良順激動了,他為這觀海中不經意的發現而激動。
1993年,一位青年學者走到我國著名經濟學家蘇星教授的身邊,成為蘇教授的博士牛蘇星教授在中國的理論界無人不曉,他在上世紀60年代初與另一位箸名經濟學家於光遠一起主編了《政治經濟學》資本主義部分,影響和教育過幾代中國學者。蘇教授這一年收錄的博上生姓梁名言順,山東泰安人,剛從遼寧大學畢業一年的世界經濟專業碩土。
蘇老師,你說我該選擇什麼樣的研究方4呀?我查閱了自己所能接觸到的全部經濟埋論,兒乎所有的課題都行人研究了,經濟學已沒有空白地帶。學生有些疲憊和迷茫地問導師。
蘇教授舉起石手,摸了摸他那顆列寧頭,一副笑眯眯的樣子看著肖已的學生,經濟學足致用之學,研究經濟學要從現實出發,關注現實,而不要從概念出發。應該關注什麼現實呢?梁言順的思維在飛旋!
好兄弟,求你救救我的孩子,救救我的村莊吧!這是梁言順的一位摯友在臨終前發出的最後呼救。摯友是一位在當地頗有名氣的青年實業家,為了改變家鄉落後麵貌,他竭盡全力引資建起了一座頗具規模的現代化化工企業,父老鄉親很快因此而富裕起來。但很快問題也來廠,村上的人接二連三不明不白地得上一種怪病,甚至連吃奶沒幾個月的孩了也沒能逃脫騮運。後來發現,使人們富起來的化工廠導致了周闡水和環境的嚴重汙染,人們在點鈔票的同時也在吮吸著毒汁。鄉親們汗始把存款提出來改造湖泊與江河,但存款用光廠疾病仍然如魔鬼般地襲;著他們的生命。鄉親們憤怒丫,終於有一天舉起鋤頭,將家園邊的那座化工一掃而平。當他們再拾起鋤頭回到地頭種植活命的稻糧時,卻發現那地、那河早已飄不出原有的稻穀香了。他們轉身找到鐵門高樓甩的廠主,誰知廠主的家裏正在為13歲的獨生子舉行葬禮,廠主自己也得了與兒子同樣的不治之症,他在床頭痛心疾首地喊著:你們殺了我吧!別讓我受折磨了,快殺了我吧!殺了我吧……鄉親們看著這情景,不由地都慟哭起來。
摯友的絕望呼救和乞求,如鐵鉤般紮在梁言順的心頭。他感到徹骨入髓的痛。
海陸之間,梁言順的思緒如潮汛般起伏激蕩。啊喔,啊喔一一群海鷗在頭頂飛翔而過。
代價代價一一個名詞在梁言順的腦海裏蹦出。摯友無可挽叼的慘痛例證和眼前紅樹林的生長現象,讓梁言順迷亂的心空豁然開朗,代價,這不正是我要研究的課題嗎?
蘇老師,我有題目了!梁言順飛步來到導師身邊。蘇星教授仍然笑眯眯噢?你想研究……
發展經濟是中國的國策,也是中華民族走向富強的必然選擇。不發展就是死路。但我們不能因為高速發展而忽視所付出的代價。學生激動而急切地說。
你的意思是……
中國必須走低代價的經濟增長道路3我想就研究這個,您看行口馬?
有什麼不行?好題目!蘇教授的眼睛發亮。
這足十年前的亊。
十年後的2004年。春節剛過,中國共產黨的最高學府一中共中央黨校來了一批髙級幹部,他們是來參加一個重要的專題研究班的。
近180位學員全是各省岡市和部委的主要領導,其中包括4位兼仟省區市一把手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如此規格,在中央黨校的力史上近幾年才有。此次專題研究班的主題是: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溫家寶、曾慶紅和曾培炎等親自來專題研究班作報告。科學發展觀,是以胡錦濤同誌為總書記的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在十六屆三中全會上提出的一個具有劃時代意義的科學理論。中央下決心將幾乎所杏省區市和部委的主要領導集中起來學習研究,足見科學發展觀的重要性。研究班上,有件事很意外。中央黨校的領導向這些高級官員介紹了一小學術著作,說是中央黨校原副校長蘇星教授的一位博士生寫的,名為《低代價經濟增長論》,此書很有價值。
《低代價經濟增長論》?是誰寫的?快找來看看幾乎都足中共中央委員、中共中央候補委員的學員們流露出幾分好奇。
梁言順。梁言順足誰?
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十分重要的一環就是正確處理經濟增長的數量和質量、速度和效益的關係。否則即使一時搞上去了最終也要付出沉重的代價。低代價經濟增長論符合科學發展觀的要求。
是啊,這麼重要的經濟發展的理論和實踐問題,人家已經在十年前開始研究了,不簡單,有機會真想跟他聊聊。
哪兒找去呀?
擔仟要職的學員們萬不曾想到這梁言順就在他們的眼皮子底十。作為中央主辦的省部級主要領導幹部專題研究班領導小組辦公室的快報組副組長,梁言順也算是位老資格的筆杆子了。今天,人們對他刮目相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