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四章(2 / 3)

梁,你好!

……,你能否用幾句比較簡甲的語言定義低代價經濟增長?對我來說,這是個新概念……感謝你的幫助。

這是麥克爾思朋斯於2002年2月260給梁言順的電子郵件。

永選的紅樹林

麥克爾思朋斯是誰?

2001年度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美國斯坦福大學教授、世界著名經濟學家麥克爾思朋斯的名字和簡曆可以從聯合國的網站中找到。

2002年4月12日,這位供界級經濟學大師又一次來信:我現在理解了你的觀點。這是個好觀點,已經引起了廣泛的興趣。我很高興地期待著有機會在中國和你當麵討論你的觀點。

個月以後,思朋斯再次來信我現在在倫敦,將於5月27日飛赴北京。我的手機號是工工工工工工,我現在還不能確定行程安排是否合適,我們將住在五洲大酒店。

兩天以後,梁言順又接到思朋斯的電子郵件廣我將於明天到達,但不了解我們的行程安排。如果合適的話,我很高興和你座談。

27早上,思朋斯的電子郵件再次出現在梁言順的電腦顯示屏上雖然飛機晚點,還是終一到達了。最好能今天一起座談,明天演講由丁一種種原因他們未能相見,思朋斯抱憾而歸。

一個在學術界如此重量級的人物,無人介紹,卻想與一位中國的年輕學者見麵,這是為什麼?

這也是我在認識梁言順的低代價經濟增長論之前感到迷惑的。有人約請我為梁言順的低代價經濟增長論寫一篇報告文學時,介紹說這比陳景潤的哥德巴赫猜想研究成果更富有現實意義和長遠意義。初始我有懷疑,但很快便證實這並非聳人聽聞。

恩格斯說過這樣的話在馬克思看來,科學是一種在曆史上起推動作用的、革命的力最。任何一門理論科學中的每一個新發現一一它的實際應用也許還根本無法預見都使馬克思感到衷心喜悅。馬克思如此重視科學理論的貢獻,是因為科學理論是時代精神的精髓,人類發展的聖火。它的每一個重大發現和發展,都給人類進步和曆史前進帶來革命性的作用。

低代價經濟增長理論位屬此列。怛是,任何一種理論的產生都要經過從不被理解到理解的過程。梁言順深知這一點,以勇敢者的無畏精神踏上了探索之路。他哼著郭小川的詩句,在青春的世界裏,沙粒要變成珍珠,石頭要化做汝金……青春的魅力,應當叫枯枝展出新綠,沙漠布滿森林……這才是青春的美,青春的快樂,宵春的本分,開始了一場追求真理的長跑。而這樣的長跑是與飛速奔馳的列車?快速列車比賽,比方向,也比時速。有人幾度嘲笑這場比賽是新一出龜兔賽跑,怛梁言順以勇氣和毅力將比賽進行下去,並取得成功。

在中央黨校工作,喜歡交朋友的梁言順有著得大獨厚的人力資源。他的那些學員朋友,個個都是意氣風發的中國社會棟梁之材,是00?快速列車的司機。梁言順完全可以輕鬆地與這些司機順勢而行,或者搭上一程去共同高唱勝利凱歌。何梁言順沒有,他在深入地思考著、探索著。

一位市咬學員正在講台十介紹他的城市如何連續十幾年以兩位數的00的速度向前發展,梁言順正巧從一份國外資料上看到了這個市長的所在城市已經被列人從衛星照片上確認的中國幾大霧都之一。

好啊,人家將我的城市與英國倫敦相比,我高興還來不及呢?當梁言順將這一消息相告時,那位市長居然這樣說道。

你以為這個霧都稱號給了你真的很光榮啊?錯,大錯特錯!性格斯文的梁言順難得發火。他說你知道霧都倫敦的景象嗎?

我到那兒考察過。倫敦的霧確實很濃,像披上了一層神秘的麵紗似的,很美,也很壯觀。市長說。

那不是美,更不是什麼壯觀,而是一場抹不去的災難!梁言順動情地給這位市長講起霧都劫難的故事:倫敦每當春秋兩季,經常被濃霧所籠罩。據統計,倫敦的霧天,每年可高達七八十次,平均5天之中就有一個霧日。英國著名的記體作家約翰,伊夫林曾寫道絕大部分倫敦人所呼吸的別無他物,老是一些又濃又濁的煙霧,外加一種又髒又臭的氣體直入肺腑,使得全倫敦患粘膜炎、哮喘、肺結核的人比全世界患這些病的總人數還要多。1952年12月4日,連續的濃霧將近一周不散,工廠和住戶排放出的煙塵和氣體大量在低空聚積,整個城市為濃霧所籠罩,陷人一片灰暗之中。其間,有4700多人因呼吸道病而死亡;霧散以後又有8000多人死於非命。這就是震驚世界的霧都劫難。

天呀,我的城市本來就是個煤城,這麼說來弄不好也有一天會慘遭倫敦式的大劫難啊!市長驚恐起來。

你以為呢?千萬記住!經濟建設要快速,可得注意全麵協調的發展,光講發展,不計代價,那樣的00?再高也是虛的!梁言順直言。

市長開始有呰焦慮不安,但很快又說梁兄,你可不知。我們是

幹具體上作的,現在是啥時候?一個城市跟一個城市、一個地區跟一個地區在較著勁比!幹呢?你硬了,啥也都硬了!明白嗎?

這樣的局麵早晚要改變。梁言順堅信自己的觀點。

市長拍拍梁言順的肩膀:好吧,理論問題就留給你們這些筆杆子吧!

梁言順的內心一陣痛楚:中國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是一項前無古人的偉大實踐,不重視科學理論的指導難免會付出慘重的代價。

代價?要發展內然耍付出代價?一什麼都要代價嘛?有人這樣說,似乎還很有道理。

但這樣的認識是淺層的。經濟科學的作用在於指導實踐,使經濟發展不走或少走荇路。然而在實際生活中,人們常常被一些其實是錯誤的理論支配著、引領著。

梁吉順在研究兩方經濟學理論中發現:從亞當,斯密、李嘉圖及後來的丹尼森、庫茲涅茨等人主張的多因素決定論,到法國重農學派擇祖弗朗斯瓦魁奈及後來的凱恩斯、哈羅德、多馬等人的資本決定論,到新劍橋學派瓊羅賓遜、卡多爾及帕森奈蒂的收人分配決定論,到索洛和阿布拉莫維茨的技術進步決定論,到德國曆史學派先驅弗裏德裏希李斯特及後來的舒爾茨、盧長斯、羅默等人的知識和人力資本決定論,這些西方經濟學家的經典之作,在剖析經濟增長理論時都存意無意地遵循廣這樣兩個假定:1凡是產出的都是有益的,即都計人收益;2生產除了消耗成本外,不付出任何代價。這就是說,要素投入效果都是正向的。

這些理論影響著19世紀的大半時間並幾乎占據了整個20世紀。存:改革開放後的中國經濟發展中,這些理論同樣影響若理論界尤其是經濟運行中的實際作。

亊實上,影響經濟增長的沽要素如勞動、上地、資本、技術進步、人力資本以及寓意寬泛的知識因素,對經濟增於的作用都不是單向的。它們既能增加物質財富,促進經濟增氏,又會產牛負麵效應,如浪費資源,破壞生態環境,造成大貸的不良品、人為事故以及諸多社會問題等等。梁言順說。

任何理論的前提假定的片麵,必然導致理論本身的片麵。梁言順研究的結果是:如果把要素投人效果的二重性引進增長理論中,那麼幾乎所有西方經濟增長理論的結論都需要重新推敲和修正。

隻求增長不顧代價,隻計眼前利益不為未來著想的經濟政策,必定會造成經濟增長與沉重代價並存的局而,這已為近現代經濟增長的曆史事實所證實。梁自順在證實西方經濟理論的缺陷時,也在證實自己的觀點的正確性。

資源、生態、環境等問題,是發展經濟學的研究對象,經濟增咬理論不應該涉及這些問題。權威人士反駁梁言順。

梁言順用內己的研究成果回擊:這種觀點是站不住腳的。閃為一方麵經濟增長的本義就是國民生產總值或困民收入或說是國民財富的增加,而經濟增長的代價僅就代價的經濟意義看,表現為國民生產總值或國民收人或說國民財富的浪費與減少。人類追求的應該是扣除丫代價以後的純淨的經濟增長,這種經濟增長與減少代價具有同等審要的經濟學含義。因此,把一個問題的兩個方麵人為地割裂開來是沒有道理的,是違反經濟學規律的。另一方麵,西方經濟學界長期以來形成的一種認識極艽有害一一似乎隻有不發達國家或者發展中國家才存在著資源浪費、環境汙染、生態破壞等一係列問題。於是這些代價問題白然而然地成為發展經濟學的研究對象了。其實,造成全球資源浪費和環境汙染及生態破壞嚴重的國家酋先是那些發達國家。

世界第一經濟強國美國,從20世紀20年代到70年代,發展速度超過任何一個國家。它的工業化程度和信息化程度夠可以的吧,但美閏無法擺脫目前世界上環境汙染大戶這頂黑帽子。聯合國環境汁劃署提供的數據表明,美國僅占全球57。的人口所排放的二氣化碳卻占了全世界的24。很多人會記得…份名為限製二娬化碳排放的《京都議定書》,在這個文件上,別的國家都簽了字,唯獨美國不幹。為什麼?因為它做不到。

日本的教訓不在其下。日本最大的化工廠千素公司,因為把甲灰釋放到廠水俁灣中,致使2248人被證明患十了水俁病,其中1004人巳經死亡。這個廠排放的甲汞如果不加控製,―方每年要向居民支付的損失費髙達9700萬美元,等於每年要從利潤中拿出近三成的錢來作賠償,而這仍然不能撲滅周圍居民想砸爛工廠的憤怒之火。

經濟增長的代價問題是一個世界件難題。大量確鑿的數據和事實表明,西方發達國家都巳為此付出了沉重代價,並盅到現在還沒有從根本上解決。中國的情況也並不樂觀。

物質文明正在顛覆已有規則,但想拉住人類發展的列車往後退,那是不可能的。前進的時代列車在永不停歇地奔馳著,我們所能做的事情就是為其選擇最佳的速度和最節約的能量。

蘇老師,我的理論分析部分出來了。一天早上,梁言順興衝衝地抱著一疊稿子來到蘇星教授辦公室。

在數萬寧的草稿裏,有對西方經濟增長理論的流派及其片麵性的分析,有對低代價增長模塑建立過程的論述。運用數學進行經濟分析是這個初稿的一大特點。請看下麵的推導一式中,八仍為常數4為餘值。將式兩邊取對數,得價上式中,抑/出、即是經濟增長率是資本投人增長率是勞動投人增長率。

於是,得這就是低代價經濟增長模型。建立這個模型需要相當厚實的數學基礎。這:足梁言順的特長所在。

1979年,年僅6歲的他,以全省突出的考分進7山東理工大學。據說那年的數學考題特難,能考到四五十分的便能進人高校,而梁言順考了85分,這個成績在全省屬風毛麟角,為此山東理工大學負責招牛的一位女教師驕傲了好一陣子。大學本科時的梁言順輕鬆自如,精力過剩,為此他在當時的哥德巴赫猜想熱下,也研攻過這道世界級難題。大學畢業後,作為全係應屆畢業生中唯一的留校生,梁言順幹起丫政治輔導員和共靑閉工作。989年,他得到學校同意考上:遼寧大學日本研究所碩士研究生。梁言順曾對日本經濟的研究入迷,但很快他發現這種研究與自己的抱負有距離:

閂本的經濟已近成熟,中國的現代化建設才剛剛起步,有那麼多問題需要有人去研究,何必舍近求遠?梁言順毅然放棄留學日本的機會,隻身來到北京,報考到箸名經濟學家蘇星門下。

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思朋斯,幾經周折後,於2004年5月的最後一天,在北京與中國青年學者梁言順相見了。

在北京西郊的友誼賓館貴賓樓裏,思朋斯與梁言順一見麵就說:梁,也許連你自己都不知道,你的低代價經濟增長理論對世界經濟

學界有多麼大的影響。是你以內己的勇氣和膽識,第一個指出了包括許多諾下爾經濟學獎得主創立或槨崇的西方經濟增長理論所共同存在的缺陷:忽視影響經濟增長的要素投入效果的二重性,以及由此引起的經濟增長的代價。

未等梁言順開口,這位經濟學理論中的信息不對稱理論奠基人又提高語調說:梁,你提出的低代價經濟增長理論,其意義不僅對中國,對世界經濟學界也是個重大貢獻。

梁言順聽後不能不激動,因為他的代價理論發現本身就充滿了代價的真實含義……

《現代漢語詞典》中代價的條目這樣說:代價,泛指為達到某種目的所耗費的物質或精力。梁言順研究經濟增長的代價問題所耗費的又何止是物質與精力。

自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的經濟用蒸蒸日十、一口千裏來形容毫不誇張。可是梁言順現在要做的是會診中㈤經濟發展所付出的代價,難免有不合時宜之憂。

壓力自然很大。我一直遵循著蘇老師的話,他說要想做好經濟理論的文章,就必須從實際出發,而不要從原理到原理。正如毛澤東說過的,調喪研究就像4十月懷胎。不懷胎,何來分娩?而分娩的過程總是充滿陣痛。蘇教授是過來人,經曆過幾一年的政治風雲,他經常教導我,追求真理確實不容易。有些搞馬克思主義的人為什麼也會動搖?原因有二,一足信念不堅定,二是有私心,明知不對,或者明知是對的,卻由於經受不起各種壓力而改變航向。我選擇低代價經濟理論研究,冃的非常清楚,是想讓我們快速發展著的時代列乍在奔馳向前時,要十分注意十算你是不是該用那麼多油?是不是該開得平穩些?是不是注意到了列車行進時的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