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四章(3 / 3)

一句話,研究代價是為了減少和降低代價。所以頂再大的風險和壓力我也要把自己的理論研究做下去:梁言順說廣讓我特別感到振奮的是,就在那段時間,江澤民同誌在談到經濟建設與人口、資源、環境的關係時,告誡人們,不僅要安排好當前的發展,還要為子孫後代著想,決不能吃祖宗飯,斷子孫路,走浪費資源和先汙染後治理的路子。這段話確實解除了我的拘憂一這部,梁言順到南閩春城昆明幵會,順便對滇池進行了小範圍的考察。伴著泰山長大的梁言順很早就期待到昆明、滇池看一看,因為他在小時候就被一段讚美滇池的優美文字所吸引:……站在滇池旁的西山頃上,眺望滇池,波光浩渺,蒼蒼茫茫,儼如高原上鑲嵌的一一顆璀燦晶瑩的明珠,以其卓絕的風姿著稱於世。到滇池一飽眼福,是梁言順少時留存的夢。

說來也巧,梁這順仵的房間就在滇池湖畔。他一進房間就推開窗廣,想趕緊領略滇池這顆明珠的風采。哪知撲而時來的不是湖風愜意,而足難聞至極的奇臭。再下樓近看,水裏雜草叢生,水麵上漂滿了各種汙垢……這就是滇池?這就是南國的明珠?梁苜順站在湖邊,無語問蒼天。

蒼天明白無誤地告訴他明珠當年確實風姿婀娜,可如今早已黯然無光。

梁芑順的心很痛,幾天開會他都寡言少語。

後來會議組織者特意帶他們到巧滇池一箭之遙的翠湖一遊,梁言順聽到一則動人的傳奇,更是思緒萬千。

掃上世紀80年代初以來,每年冬大的早晨,車水馬龍的翠湖邊,總有一個老人在徘徊。原來,這個老人在十年時間裏,節衣縮食,用他微薄的退休金,喂養在湖麵十飛來飛去的海鷗。995年,當這群西伯利亞的白色小精靈再次飛臨翠湖時,守護它們的老人不幸病逝了。鄰居說,在老人家頃,沒有一樣值錢的東西,幾個雞蛋是老人生前的全部財產,而這也是老人準備蒸雞蛋饃喂海鷗的。

老人的故亊感動了舂城的《山茶》雜誌社和雲南人與自然基金會為此在老人常去喂海鷗的翠湖邊發了個訃告,告知人類,也告知鳥:海鷗老人於1995年12月20日病逝,終年71歲,為昆明化工廠退休工人……老人雖逝,卻望海鷗常飛,願老人與海鷗同在。訃告和老人最後次喂海鷗的那張照片就放在湖邊,許多行人見後都在照片上簽字,他們中有母親,也有與海鷗老人同樣年齡的老者和背著書包的兒奄。人們把簽滿名的老人遺照放在草坪上,準備撒食,以代表老人再一次喂海鷗。意想不到的事發生了一一群海鷗突然飛至,圍著老人的遺照一次次盤旋翔,連連嗚叫,那叫聲和翔的姿勢與平時完全不再細看這群鳥兒,它們時而急速地扇動著翅膀,輪流定格在老人遺像上空嗚叫,時而俯身掠過老人的遺照,輕輕用翅膀撫摸著照片,又在空中盤旋嗚啼……在場的人無不落淚,人們感慨萬千:與兒有靈性,好人得好報啊!

這個故事令梁言順感動,他特意到老人常去喂海鷗的地方憑吊。站在斯人已去的地方,梁萏順想到了漂滿汙垢的滇池,也想到了斷流的黃河和泛濫成災的艮江……他的心在陣痛。

我要數據。必須是準確無誤的。對,最好是實例,一絲不差的實例。

不行,簡申的數據不能說明問題,你們最好給我提供年度統計表。

對,對,我要的就足經過精確計算後的資料。政府止式公布的當然好嘛!

梁言順開始了繁雜而龐大的收集與統計相艾資料的工作。在那些日子裏,同事們看到辦公室裏的梁言順,隻要一停手頭的工作,就抓起電話,四方聯係。有時為了一個數據,他要打幾十遍電話才能得到。

打電話畢競簡單些,而上門索取資料、核實數據可就閑難多梁言順雖然有在中央黨校工作這塊金牌子,但畢竟向人索要資料,或者核對數據,是件繁瑣的活兒。有兒次梁8順抽出中午時間趕到一個部委,說好的是幾點幾分上那兒等人,可一到那兒,根本找不著人。滿頭大汗的他隻好呆在傳達室…小時一小時地等啊等。有一一回他等了近三小時,剛要折身冋走,有人突然拉住他的胳膊,大呼小叫地說:哎呀梁博士,實在對不住,一喝酒把你這事給忘了!快快上樓吧,資料在我辦公室呢!求人的事,能怎麼著?最後還得向人家好言道謝。

以1995年《中國統計年鑒》為例,在其所列的19類546個指標中,負向指標不足10個,而反映經濟損失和代價指標的僅有3個。

這是傳統的思維模式和對經濟學認識上的缺陷造成的。梁言順以一個學者的身份,想為國家和民族彌補這種缺陷。

當他把吃盡千辛萬苦收集來的資料和數據進行綜合評估和論述時,那種艱辛與焦慮更是常人難以想象的。

一個新理論的誕生過程,就像一次火山爆發、一次冰川活動、一次岩足形成。裂變和掙紮,毀火後冉獲新生,杏定之後又否定,幾經輪回,無數顛覆,最後才能定型立質,拋光亮顏。

真正的理論不是空洞無物之文,它是實實在在的。隻有在鐵鑄的事實麵前,新的理論才會被普遍地接受和認識。

梁言順的低代價增長論,最先獲得的資料和第一手鐵證來自那個非常配合的環境保護部門。數據統計分析是個係統工程,僅環境汙染和肖然資源浪費所形成的代價,就需要從廢水排汙、大氣汙染、固體廢物排放、噪聲汙染、環境汙染以及森林破壞、草地破壞、人為造成的自然災害、物種喪失、土地沙化與減少、水資源的浪費、礦產資源的浪費和不良品損失等等方麵來計量,一個項目都不能空,一個指標都不能漏,尤其對那些介於是與非、非與是之間的中性指標更要精心剝離3其中的艱難與困苦可想而知。走進他的書齋,我看到的各種電話己錄、學習筆記和收集來的資料,可以毫不誇張地用山來形容一一而且是連綿脅起的崇山!

就說廢水排放造成的直接經濟損失一個單支吧。僅這裏麵就包括了四大組成部分,分別是水汙染危及人體健康而造成的經濟損失、水汙染造成的業經濟損失、水汙染造成的農作物損失、水汙染對畜牧業和漁業造成的損失。再看看數據,一個是2億元;一個是1928億元;一個是07億元;一個是138億元。這僅僅是1992年一年廢水排放造成的直接經濟損失中的水汙染危及人體健康而造成的一個支項的損失數字3677億元!

還有對經濟增長不當帶來的社會代價的分析,包括黃、賭、毒的代價分析,艾滋病的代價分析,假冒偽劣產品的代價分析,違法犯罪的代價分析等等。

如此統計、如此計算、如此結論。

一項項、一塊塊、一個個相關分支。然後是橫麵的統計,再進行立體的整合梁順的額上汗淋如雨。那汗珠既是累出來的,也是被數據震駭出來的。再算!將這些年來中國所有年份的經濟增長代價全部算出來!隻有這樣才有說服力!國家需要這樣的數據,國人需要知道自己幹廣那麼多事後到底付出了多少代價,即使不可避免的代價也應該心裏有數。一個隻算收人,沒有代價意識的商人,不是好商人;一個國家

的經濟發展史上如果沒有一本自知的代價簿,怎麼可能是完整的經濟發規史呢?中國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需要這樣的賬目。這既是對今人付出勞動的冋應,更是對後人的交待。梁言順的額十能不汗雨淋淋?怕出差錯,又不能出錯!

梁萏順繼續潛思在數據和資料的海洋中……

他的七十人低代價經濟增長模型計算公式就像一台不知疲憊的兆兆次?秒轉的巨型計算機,日夜不停地飛旋著

星光在輪複,日月在交替;沉靜與寂寞伴隨,激情和焦慮廝守;點點滴滴,滴滴點點;驚濤駭浪,駭浪驚濤;如雨撲灑,嗔木變青;如雲散落,岩崖露廓;如虹紛飛,彩霞四射……

海潮,正以其洶浦擁抱紅樹林。

欣喜的,激動的,悲憤的,痛苦的……梁言順思緒萬千。每一個敎據都在考驗肴他的理性,論證若他的觀點,撞擊著他的心弦。

他知道,要發展,必要的代價無法避免。但有人把化工;一建在老百姓的家門前,任意排放有毒的汙水,致使人畜患病,草木不長,這難道是該有的代價嗎?

他知道,要發展,必須建的樓需要水泥和鋼筋。但有人把好端端的國有富礦亂采亂挖,一個百年富礦僅幾年之內便喪失殆盡,礦老板因為不願多花幾百塊錢購置安全設施,一聲瓦斯爆炸,幾十條生命頃刻間吿別人世,這難道不該譴責嗎?

還有新築的馬路一年幾回剖膛開肚,還有閑置的樓堂館所,還有重複建設占用大莆土地的工礦企業,還奮黃賭毐的泛濫,製假販假,湖南會澤縣一次假酒事件致死36條人命。

八五期間,全國光破獲毒品案件就達23萬多件,涉案人數32萬多,國家投入的公安和治安經費就是兒十億。

花去幾十億的還有為了搗毀作法光盤和打非掃黃的專項經費,更有人為造成的泥丫流、滑坡、耕地沙化、江湖汙染……那可是幾兩億、兒千億的代價啊。

根據梁言順所掌捤的資料和他的模型推得:由丁一代價的存在,經濟增氏率實際上要減少四分之一。

代價,沉重的代價!

它以鐵的事實告訴我們,江澤民同誌為什麼一再強調在現代化建設中,必須把實現可持續發展作為一個重大戰略。要把控製人口、節約資源、保護環境放在甫要位置,使人門增長與社會生產力的發展相適應,使經濟建設資源、環境相協調,實現良性循環;同樣也告訴我們,以胡錦濤同誌為總書記的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提出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的意義有多麼重大而深遠!

梁言順對我說,按照他的模塑推導,美國等西方發達國家的經濟增長代價其實遠遠高於中國。可見,經濟增長代價問題已經是個全球性的問題,而且,越發達的國家其代價問題愈顯現。

該到人類徹底膂示自己的時候了:一個不計成本和代價的經濟模式肯定是個不完善的經濟模式。一個不懂得計算成本和代價的經濟理論汀定是個存在缺陷的理論。一個民族和國家如果不淸楚自己在發展中齊經或正在付出的代價,那就不是一個成熟的民族和國家。

號號號,強本而節用,則天不能貧號!遠遠的曆史長河邊,一個叫荀子的人在朗讀他的《天論》。

梁肓順接過先哲的話,回應道:天蒼蒼,地茫茫,現代化文明古閏的發展車輪勢不吋擋。強本自有節用之論。天不能貧也不會貧,重要的琺要覓出不貧之道。

梁言順在完成中國經濟增長中的代價損失尋訪後,目光轉向了如何實現低代價經濟增長的研究課題上。

照你的理論,我們在創造100元的財富時付出了幾十元的巨大代價,這種發展還有多少意義呢?還有什麼價值呢?有人這樣對梁言順說。

梁宵順不同意這種觀點。中囯如果沒有必要的快速增長,社會主義現代化和全麵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就會落空。提出代價問題,並不等於00,就不重要了,更不是要刻意製造人為因素去拖國民經濟快速列車的前進少伐。其根本點足我們在追求00?指標的同時,必須考慮經濟增長的代價因素,實現一種以人為本的低代價經濟增長模式。

這樣就可以實現吋持續發展嗎?

低代價經濟增長之於可持續發展,非常必要,仴是還不夠。這就足數學十講的必要而不充分。

梁言順的後續研究就是針對這個問題的。

他在進一步深人研究的基礎上,於1999年又提出了可持續發展的兩循環:增長理論。梁言順認為,可持續發展作為一種新的理念,巳經深入人心,但至今並末形成係統的科學的理論,在可持續發展的標準和實現途徑方麵的研究更不夠。因而他提出:在發展的前提下,小論整個地球,還是哪個國家,哪個民族,或者哪個地區,既要滿足當代人的需要,又不對後代構成危害的基本條件隻有兩個:一是自然資源的循環使用和循環替代,二是生態環境的循環淨化。至於可持續發展的實現途徑,梁言順概括為三增長模式一經濟低代價增長,自然資源總最和環境容量擴大增長,人適度的零增長。

理論有時顯得異常枯燥,但理論的價值常常能產生無可比擬的能量。

在不少人片麵追求00?時,梁言順勇敢地提出了必須重視經濟增長中的代價,而當人們嘴裏說著可持續發展其實又不很明白如何實現這種可持續發展時,他的兩循環三增長理論,使學術界和廣大實踐者眼前為之一亮。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生態學會理事長李文華每當談起此事,都會喜形於色:兩循環思想,這種在複雜的事物和多種矛盾中,突出主要矛盾的做法,反映了發明者抓綱帶9的竹學思想在分析可持續發展問題中的具體應用另一位中國工程院院士、東北林業大學的馬建章教授認為,梁言順的三增長理論不僅具有重要的學術價值,而且具有重要的實踐價值。

1997年,梁言順的《低代價經濟增長論》作為博士論文獲得專家一片好評,並在日後榮獲中丼中央黨校1995—1999年優秀學術成果一等獎經濟學類第一名1999年,他的這部學術著作被人民出版社出版。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所長張卓元教授作序並如此評價:這是一本具有開創性的學術專著,對推動經濟學界認真研究經濟增長所付出的代價問題,有亟要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