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2章 改革開放譜新篇 (1)(3 / 3)

“老王既然把話說得這麼絕,那就先照圖紙做吧。如果沒有問題,可以改變我們傳統的設計和製造方法;如果失敗了,也可以殺一殺他的傲氣。”李先生真有點老謀深算!

這件事本來很小,但工模部的很多工友都知道了,有些好心人為我捏一把汗。

“老王,你這是何苦呢?你本來是替老板省工省錢,萬一你失敗了,又丟麵子又丟錢,說不定還被炒魷魚呢!”

“他太小看我們內地人了,我就是要爭這口氣。”零件在加工後,我按照圖紙進行了檢測,在組裝後我又檢查了配合質量。這副模具的組裝鉗工是老陳,他與我關係較好。他清楚這副模具成功的意義,哪怕是非設計因素引起的失敗對我來說都是很不利的。所.以他對這副模具的組裝質量特別注意。

我決定低調對待這件事,我交代老陳,試模時請孔師傅一起去觀察,如果成功了也不要喜形於色,更不要說多餘的話。

試模果然成功了,老陳從注塑部歸來,推著手推車經過設計室門口時向我做了一個勝利的手勢。孔師傅跟在後麵,手裏拿著幾個試模的樣件,我不知他此刻有何感想。

這件事看起來很小,事情過後風平浪靜,誰都未再提這件事。但正是通過這樣一件件事情的積累,改變了內地人在港資企業的形象和地位,使他們不再小看自己的同胞。

港人在內地建廠初期,各級管理人員,包括關鍵部門、關鍵工序、關鍵工種的師傅都是從香港派過來。這些香港師傅一絲不苟的工作作風,吃苦耐勞的工作態度令我們感到欽佩。他們傳技術,帶作風,教管理,使我們感到新鮮而富有生氣,無論是原來在國營企業工作過的,還是剛參加工作的,都接受了一次成效頗大的教育:現代企業管理的模式、管理觀念和方法逐漸被內地人所適應和掌握。隨著時間的推移,很多內地人在各個工作或業務崗位上都超過了他們的師傅。而在工資待遇上,內地人與香港人非常懸殊。內地人工資低的二三百元,高的五六百元;香港師傅低的四五千元,高的一二萬元,他們被派到內地工作,還有各種津貼,實際工資比在香港還高些。我們工模部五個香港人,工資總和比一百二十多個內地人的工資總和還高。本來外資企業裏員工工資是互相保密的,但時間長了其實都知道。絕大多數內地人都理解這種差異,心理是平衡的,我們在深圳拿的畢竟比其他地方工資要高得多,我們是改革開放的最先受益者。

隨著內地員工的成長和進步,部分員工走上了基層甚至中層領導的崗位。公司生產技術管理逐漸走上了正常和成熟的軌道,老板為了降低成本,除了公司的重臣、元老外,香港師傅慢慢地減少了。

內地員工吃苦耐勞、踏實肯幹、勤奮好學的精神,加上嚴格、先進的管理,為企業創造了良好的經濟效益。在內地投資辦廠的外資企業都嚐到了甜頭。二十世紀八十年代是香港人在內地投資辦廠最積極,最活躍的時期。尤其是服裝、紡織、印染、玩具、塑膠、電子、五金這些勞動力密集型的行業,原來有工廠的把工廠遷到內地,以此為基地,不斷做大做強;原來沒有工廠的也雄心勃勃,躍躍欲試,利用原來打工積累的技術和市場,自己投資辦廠,有的人甚至隻帶著技術和市場來承包內地的國營企業。這些開拓者大都成功了。部分人在賺錢之後不斷地擴張和拓展,自己買地建廠,成片地開發,建成自己的工業園、工業區,使自己的產業越做越大,越做越強。在這個浪潮下,我的頂頭上司李先生第二次離開凱達公司,第二次創業。在東莞辦了個塑膠廠。將相本無種,人人可為之。這次他一定會成功的。據說,開達公司的中、高層管理者,很多人都辭職自己創業了,在人人都想當老板的香港這是習以為常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