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2章 改革開放譜新篇 (1)(2 / 3)

設計室裏的工程師們大都是年近半百的老頭兒,在社會主義的企業裏工作了大半輩子,麵對這種狀況頗有感慨和議論:首先是大多數內地企業管理不嚴,員工上班鬆鬆垮垮,工作稀稀拉拉;優劣不分,獎懲不明。人人都是企業的主人,實際上主人多了就沒有主人。我們也曾有過“大慶油田”那樣優秀的企業,並總結出一套“三老、四嚴、四個一樣”的先進管理經驗,可是沒有相應的配套措施來貫徹和推廣這些先進的管理經驗,結果“工業學大慶”像其他政治運動一樣變成了一陣風。而凱達公司就不一樣,隻有老板才是主人,其他人都是為老板工作的打工仔。從你踏進公司大門那天起,你就得接受這個觀念:端了主人的碗就得聽從主人管,令行禁止無理可辯。從上班打卡那一刻起你的時間就是老板的,就要全部身心投人工作中,不準吹牛談天,不準偷懶懈怠,不準離崗串崗,每個人都感到背後有一雙無形的眼睛,有一條無形的鞭子,不管你願意不願意,你得把工作做好、做完,否則你就會失去飯碗。凱達公司的產品科技含量並不高,製造工藝也基本上是傳統的加工方法,甚至還有部分是手工作業。而企業管理主要是以嚴著稱,正是依靠嚴格的管理出了高品質,高效率,高效益。

在改革開放初期,部分港人對內地人是輕視和冷漠的,我們也常以仰視的眼光看待他們,更造成了這些人高人一等的心態。在工模部有個姓孔的鉗工師傅,他的特長是模具打光,其他技術隻能算“馬虎”,此人愛出風頭,愛管閑事,但香港同事並不買他的賬,他總是在內地人麵前趾高氣揚,虛張聲勢。有一天,他從車工那裏拿著一張圖紙到設計室來找我:

“王先生,你畫的圖紙有問題啦!”他如獲至寶似的,講話的口氣酸溜溜的,把圖紙往我麵前一放。

我以為圖紙有差錯,確實嚇了一跳,我把圖紙審查了許久,也未發現不妥,心裏頓時安定下來。

“孔師傅,沒有發現什麼錯誤呀!”

“哼!你敢說沒問題?這零件在香港從來都是整體配合的,裝配圖上也是這麼設計的,你為什麼設計成局部配合呢?”

“哦!原來如此!我認為整體配合不經濟,製造成本高,同時也不合理,應該配合的地方是口部,如果其他部位也配合,反而對這裏產生幹涉現象,會出現本末倒置的情況。”

看到我倆在爭論,設計室裏其他人也圍上來看熱鬧。但都不表態,可能是分不清誰對誰錯,也可能明明知道我是對的,卻不敢支持我。孔師傅以命令的口氣說:

“你一定要改成整體配合!”

我的倔勁又上來了:“我不改,如果一定要改,還可以將配合部位改短點。”

我努力控製自己的情緒,冷靜地說:“孔師傅,這樣吧,這個零件在模具中影響不了大局,如果這零件在試模中出了問題,我除賠償這個零件的製作費用外,另外拿五百元錢請客。”旁邊有人乘機起哄。

“如果老王是對的,孔師傅拿一千元請客。”

“我並沒有與孔師傅賭輸贏的意思,我是給自己打保票。希望孔師傅不要誤會,大家都是為了工作嘛。”

聽說,後來他把此事告到了李先生那裏,還加油添醋地說了一些東西,李先生看了看我設計的圖紙,對他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