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深人靜的時候,詩人冒著夜雨,提著孤燈,來到宋氏宮人曾住過的地方淒然隔雨相望,然而那裏人去樓空,物是人非,自己心愛的人早已悄然離去。
據南京大學鍾來茵教授考證,李商隱二十三歲在河南玉陽山東峰學道,而在西峰的靈都觀裏,有一個姓宋的宮女,本是隨行侍候入宮學道的桂陽公主,後也隨公主修起道來。一個在東峰,一個在西峰,宋姑娘美麗聰慧,因著兩峰之間的業務往來,兩人結識了並很快墜入情網。在這裏,極有可能是李商隱主動進攻,宋道士豆蔻年華,象水蓮花不勝涼風的嬌羞,李商隱才子風調,以詩為箭,三下五除二,宋道士立即中招。
李商隱在玉陽山學道時,必須學習道家經典《道藏》。《道藏》中有不少“秘訣隱文”的表達方式,可能被李商隱用來表達自己不可遏止的情愫,同時又怕別人讀懂不利自己,采取欲言又止、製作謎題一樣的表達方式。學點秘訣隱文本來無傷大雅,要命的《道藏》中有很多關於房中術的內容,這對激發李商隱激情無疑是起了藥引作用。“那該是一段刻骨銘心的愛情”,李商隱研究專家和洪範老先生這樣描述:“你想想,當時李商隱和宋華陽一個東山、一個西山,兩個人相會一次要到兩山之間一個叫玉溪的山穀,中間要各自走四公裏的山路,全不顧狼蟲虎豹,如果沒有深刻的感情,他們不會這樣做!”和先生說是“深刻的感情”,未免有些美化,但在那麼寂寞的深山,一個年輕的才子,讀著令人心驚肉跳的有關內容,遇見一個如花似玉的女冠,並且與她耳鬢廝磨研究些關於“禱詞”如何措辭等問題,那是很容易刮擦出火花出來的。道家有道家的戒律,男女之欲在清修境地,是嚴格禁止的,偷香竊玉到公主身邊的人來,也是大不敬的。但是,宋華陽綺年玉貌,頂著道冠,裹著青袍,頗有些“美豔聖女”凜然不可犯的態度,越是不可犯,但內心偏想犯,越是禁果,越是刺激,越是令人顛倒狂想。他們愛的行徑在當時來說,是不合法又不合理,隻合一個“情”字。所以偷偷摸摸,既有滯雨尤雲的顫栗歡悅,又有悖理違規的極大恐懼。
最後,他們的事情還是給發現了,一個給遣返回宮,一個給趕出山門。
這段純真的熱戀一直深藏於心,所以多年後當他重過道觀時,往事曆曆在目,而自己心愛的人仍音信全無,不由增添了新的惆悵和感傷。
白石岩扉碧蘚滋,上清淪謫得歸遲。
一春夢雨常飄瓦,盡日靈風不滿旗。
萼綠華來無定所,杜若香去未移時。
玉郎會此通仙籍,憶向天階問紫芝。
——李商隱《重過聖母祠》
時過境遷,必將是幾十年之後了,此時的幽會處已布滿苔蘚,而所愛之人一去不複返,自己故地重遊,怎能不生發重重感傷?想象她幽居獨處,孤獨幽寂,自是悵惆不能不已。後來,李商隱於偶然之中在長安見到了宋華陽及其他姊妹,但仍因身份之故,二人依舊不能歡會,於是商隱寫了首七絕表白其傷痛之情:“偷桃竊藥事難兼,十二城中鎖彩蟾。應共三英同夜賞,玉樓仍是水精簾。”沒想到朝思暮想的戀人一朝出現在眼前時,卻仍就如玉宮中的彩蟾,可望而不可即,對於一對真心相戀的戀人而言,其傷痛之深可以想見!
夜深人靜的時候,詩人冒著夜雨,提著孤燈,來到宋氏宮人曾住過的地方淒然隔雨相望,然而那裏人去樓空,物是人非,自己心愛的人早已悄然離去。
據南京大學鍾來茵教授考證,李商隱二十三歲在河南玉陽山東峰學道,而在西峰的靈都觀裏,有一個姓宋的宮女,本是隨行侍候入宮學道的桂陽公主,後也隨公主修起道來。一個在東峰,一個在西峰,宋姑娘美麗聰慧,因著兩峰之間的業務往來,兩人結識了並很快墜入情網。在這裏,極有可能是李商隱主動進攻,宋道士豆蔻年華,象水蓮花不勝涼風的嬌羞,李商隱才子風調,以詩為箭,三下五除二,宋道士立即中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