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情可待成追憶,顧歎著實蒼涼感傷,複情韻深長,親愛的,現在的我,想你,念你,憐你,惜你,每每悔不當初,當初為何沒有好好把你珍惜再珍惜。人生為何總是要開這樣的殘酷玩笑,我們麵對最最值得珍惜的,往往當年不更事的我卻漫不經心。等到覺悟時,卻早已錯過。再不可追尋,空歎息已惘然。
錦瑟數弦,都在思華年。追憶更追悔。然而,空抱錦瑟空怨華年。無盡的辛酸致使心力交瘁,誰人到此能不惘然若失?
生命中所有美好的都是那樣短暫?我們又為什麼總是在當時不懂得去珍惜?而當我們驚覺時又為什麼注定是徹底的失去?一切的後悔注定是徒然又為什麼我們還要無比的哀傷?假如生命中你沒有珍惜那個最應珍貴的人,又假如這個人竟飄然離你遠走,遠至那不可知的彼岸,那麼在歲月長河中,那音容笑貌為什麼從來不會隨時間推移而褪色?那麼是否隻有在這樣的時候你才懂得了這愛早已成為生命中不能分割的一部分?寧靜朗月和滿天繁星營造了一個清輝下最美最溫柔的夜,兩個身處異地的孤獨哀傷的詩魂,卻在完全相同的情緒之樹幹上綻花飄香,華麗、深沉、縹緲、神秘、迷醉、向往……
一首錦瑟人難解,前塵往事紛紛說,華景旋消惆悵在,人生到頭隻贏得一個淒涼世界。思(“思華年”)、憶(“成追憶”)、迷(“迷蝴蝶”)、惘(“已惘然”)。莫言萬事轉頭空,未轉頭時已皆夢。
錦瑟啊,你為什麼偏要去要思華年?在事過境遷之後,這樣的一番回首前塵。義山啊,你為什麼偏要去作賦吟詩?博有文采而不同凡俗,誌存高遠卻又不合時宜。人生識字糊塗始,一飲瓊漿百感生。人讀書識字,才百感交侵,迷惘曆亂,對人生才有了更深刻的體驗更深刻的疑問。
在這些光明如鏡的時間陷阱中,生活著許多理想的夢遊者。不管外麵的喧囂,不論曆史的演進,在這裏有的是永恒,地老天荒的長存和瞬間的一次心跳,沒有任何的不同。
當我們滿懷無限的熱情和渴望,一層一層地剝去生命的華麗外裝後,我們看到的是僅僅是一片空虛的光芒。在這種光芒的照射下,生命有一種受傷的心悸和緊張,但隨即就是一陣徹底的放鬆,那積攢了一生的淚,無所顧忌地盡情奔流而來。
是的,莫衷一是,也許永遠不能定格的無常啊,你是傳說中一種勾魂攝魄的精靈,黑色的無常是大地之上眾生的無奈,白色的無常是靈魂世界裏探索的迷惑,人生無奈,感受無常。
深諳無常的詩心清楚地知道,錦瑟華年終將離去,代之的是淒迷欲斷的蝶夢,椎心泣血的鵑啼,寂寥映月的珠淚,隨風而逝的玉煙……果然,人生無常,逝者如川上說。刹那間理想破滅,刹那間追求落空,刹那間歡愛如煙,刹那間青絲成雪。
如玉的歲月、如珠的年華,在值得珍惜之時卻等閑而過,幡然醒悟之時已風光不再。月夜裏,滄海之珠用冰涼的淚映照世事變遷。日光照耀下,藍田美玉化作幻滅的蒸騰雲煙。漫漫歲月壯麗多姿,可是覺後之悟看到的又是虛無飄渺。就是在當時已是令人不勝惘然,又何況如今獨自撫思,更不堪回首的是那一層層人生境界:物我兩忘夢幻與反思的境界,奮進搏擊追求與幻滅的境界,纏綿離合情天恨海的境界,物是人非惆悵寂涼的境界。如泣如訴映射出人生價值的悲劇式拷問,不僅是在拷問蒼天、大海,不僅是在拷問日月和珠玉,也是在拷問命運,拷問古往今來的所有人。
《錦瑟》一詩,每一個字都很簡單,每一個詞亦都意不深,但它們這樣組合在一起後,就如水中之音,鏡中之花,令人知其意,而不敢指其事以實之。而整首詩如星辰為文章於天,如桃花行文采於地,風行水上,渙為文章,當其風止,與水相忘。一首《錦瑟》恍若是李商隱跌宕的命運,失意的際遇,綺麗的愛情,夢幻的追憶……人間一隻隻狐狸來到李商隱的《錦瑟》之前亂撥琴弦,將不可言之言變成可言之言,將一首深邃的抒情詩變成一首首評論家自釋而出的立意明確的悼亡詩、詠物詩、感遇詩、懷人詩、敘事詩……宋、元、明、清,揣度了一千多年,也被詰難、質疑、否定、推翻了一千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