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商隱執著與人間的美好事物,但他最敏感的,卻是一幅幅蘭摧桂折、香消玉殞的慘烈圖景:“狂飆不惜蘿蔭薄,清露偏知桂葉濃”《深宮》,“風波不信菱枝弱,月露誰教桂葉香”《無題》;他鍾情美麗的女性,但這些美麗的女性卻遭受無常的搏弄,“風露淒淒秋景繁,可憐榮落在朝昏”《槿花》,明豔如花,青春似火,也不過是朝開暮落。“願得勾芒索青女,不教容易損年華”《贈勾芒神》,詩人幻想給人間帶來生機春神勾芒,能迎娶蕭殺的秋神青女,從而使時光之流凝固成永恒。由於對人生幻滅感有著刻骨銘心的體驗,詩人對瞬間之美也表現出如火如荼的鍾戀。“尋芳不覺醉流霞,倚樹沉眠日已斜。客散酒醒夜深後,更持紅燭賞殘花”《花下醉》,隻有對美的幻滅有切骨入髓感受的人,才會有秉燭賞殘花的情懷。

某一日,那個曾與他同去藥山訪融禪師的崔八,因看早梅而以一詩贈李商隱。李商隱在聽法師講經時,收到這詩,想起他們兩人曾一起沿著岩花澗草西林路去學佛法,未見高僧卻隻見猿。而如今——

知訪寒梅過野塘,久留金勒為回腸。

謝郎衣袖初翻雪,荀令熏爐更換香。

何處拂胸資蝶粉,幾時塗額藉蜂黃。

維摩一室雖多病,亦要天花作道場。

——李商隱《酬崔八早梅有贈兼示之作》

是的,在人生暗處,亦要天花作道場。

因一生沉淪失意而來往山水名勝的詩人常建,曾有一詩: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竹徑通幽處,禪房花木深。

山光悅鳥性,潭影空人心。

萬籟此都寂,但餘鍾磬音。

——常建《題破山寺後禪院》

竹徑通幽處,禪房花木深,這時的李商隱如撞進如此山光裏的小鳥,不是花迷客自迷,把一身紅塵抖落,以一顆空寂之心來聽這鍾磬的清音。

苦海迷途去未因,東方過此幾微塵。

何當百億蓮花上,一一蓮花見佛身。

——李商隱《送臻師二首》

李商隱送某法師離去,自己拈蓮花歸來,歸來的時候,他的世界如此空寂,正好供奉他的一朵蓮花綻放如他的詩。

他以詩人的直覺處處體悟人生無常。

隋煬帝鑿河南遊,豔稱當時,唯餘水調悲吟;唐明皇寵愛玉環,風流一世,僅剩淋鈴哀曲;能征慣戰的關羽、張飛,仍不免被人誅殺;帝王將相,蓋世英雄,終難逃無常鐵腕。信誓旦旦的愛情,掀天揭地的偉業,如空花,如露,如電。李商隱在《井泥》一詩中,感歎井中之泥,幽沉井底,然而,淘井的時候,它卻能從井底升騰而出,承雨露滋潤,賞雲霞絢爛。俯觀萬象,又何止井泥如此?佛家講人生八苦,生苦,老苦,病苦,死苦,求不得苦,愛別離苦,怨憎會苦,五蘊聚苦,娑婆世界,有情皆孽,有求皆苦。李商隱悲劇性的人生體驗,對“求不得苦”感受尤深。求脫離痛苦而不得,求長享歡悅而不得,求實現理想而不得,“如何雪月交光夜,更在瑤台十二層?”(《無題》),徒有一腔的追求向往,卻又因無常而難以實現;愛別離苦,也是李商隱的深切感受。“浮世本來多聚散,紅蕖何事亦離披?”(《七月二十九日崇讓宅燕作》)、“人世死前唯有別,春風爭擬惜長條。”(《離亭賦得折楊柳》)。

李商隱執著與人間的美好事物,但他最敏感的,卻是一幅幅蘭摧桂折、香消玉殞的慘烈圖景:“狂飆不惜蘿蔭薄,清露偏知桂葉濃”《深宮》,“風波不信菱枝弱,月露誰教桂葉香”《無題》;他鍾情美麗的女性,但這些美麗的女性卻遭受無常的搏弄,“風露淒淒秋景繁,可憐榮落在朝昏”《槿花》,明豔如花,青春似火,也不過是朝開暮落。“願得勾芒索青女,不教容易損年華”《贈勾芒神》,詩人幻想給人間帶來生機春神勾芒,能迎娶蕭殺的秋神青女,從而使時光之流凝固成永恒。由於對人生幻滅感有著刻骨銘心的體驗,詩人對瞬間之美也表現出如火如荼的鍾戀。“尋芳不覺醉流霞,倚樹沉眠日已斜。客散酒醒夜深後,更持紅燭賞殘花”《花下醉》,隻有對美的幻滅有切骨入髓感受的人,才會有秉燭賞殘花的情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