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唐詩歌在前輩的光芒照耀下有著大不如前的趨勢,而李商隱卻又將唐詩推向了又一個高峰,是晚唐著名的詩人,杜牧與他齊名,兩人並稱“小李杜”。李商隱又與李賀、李白合稱“三李”。與溫庭筠合稱為“溫李”,因詩文與同時期的段成式、溫庭筠風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裏排行第十六,故並稱為“三十六體”。其詩構思新奇,風格穠麗,尤其是一些愛情詩與無題詩寫得纏綿悱惻,為人傳誦。曆史給了他各種評價,《舊唐書·卷一百九十下·列傳第一百四十》說:“商隱能為古文,不喜偶對。從事令狐楚幕。楚能章奏,遂以其道授商隱,自是始為今體章奏。博學強記,下筆不能自休,尤善為誄奠之辭。與太原溫庭筠、南郡段成式齊名,時號“三十六”。文思清麗,庭筠過之。而俱無持操,恃才詭激,為當塗者所薄。名宦不進,坎壈終身。”後幾句著實讓人心寒,但清朝初年吳喬則說:“於李、杜後,能別開生路,自成一家者,唯李義山一人”。

清朝紀曉嵐《四庫總目提要》說:“《無題》之中,有確有寄托者,‘近知名阿侯’之類是也。有實屬狎邪者,‘昨夜星辰昨夜風’之類是也。有失去本題者,‘萬裏風波一葉舟’之類是也。有與《無題》相連,誤合為一者,‘幽人不倦賞’之類是也。其摘首二字為題,如《碧城》《錦瑟》諸篇,亦同此例。一概以美人香草解之,殊乖本旨。”

清朝賀裳《載酒園詩話》言:“魏晉以降,多工賦體,義山猶存比興。”當代古典詩詞作家蘇纓、毛曉雯著有《多情卻被無情惱:李商隱詩傳》。“多情卻被無情惱”,東坡這一句詞若孤立來看,正可用作李商隱一生的總括。多情者本已易於自傷,況欲於無情的世界裏尋覓情的歸所,而終於無處堪用其情,便隻覺得世界辜負了自己。這話對李商隱而言,沒有半分矯情,畢竟他所有的委屈都是應該的,因為這世界當真辜負了他。

施蟄存認為,李商隱的詩的社會意義雖然不及李白、杜甫、白居易,但是李商隱是對後世最有影響力的詩人,因為愛好李商隱詩的人比愛好李、杜、白詩的人更多。在清代孫洙編選的《唐詩三百首》中,收入李商隱的詩作32首,數量僅次於杜甫(38首),居第二位,而王維入選29首、李白入選27首。這個唐詩選本在中國家喻戶曉,由此也可以看出李商隱在普通民眾中的巨大影響。

晚唐時期,韓偓、吳融和唐彥謙已經開始自覺學習李商隱的詩歌風格。到了宋代,學習李商隱的詩人就更多了。據葉燮說:“宋人七絕,大概學杜甫者什六七,學李商隱者什三四。”(《原詩》)北宋初期的楊億、劉筠、錢惟演等人宗法李商隱,經常互相唱和,追求辭藻華美、對仗工整,並刊行了一部《西昆酬唱集》,被稱為西昆體。在當時頗有影響,但是未學到李商隱詩歌精髓,成就非常有限,影響力也隨著歐陽修等人走上文壇而消失。此外,王安石對李商隱也評價很高,認為他的一些詩作“雖老杜無以過也”(《蔡寬夫詩話》)。王安石本人的詩歌風格也明顯受到李商隱的影響。

晚唐詩歌在前輩的光芒照耀下有著大不如前的趨勢,而李商隱卻又將唐詩推向了又一個高峰,是晚唐著名的詩人,杜牧與他齊名,兩人並稱“小李杜”。李商隱又與李賀、李白合稱“三李”。與溫庭筠合稱為“溫李”,因詩文與同時期的段成式、溫庭筠風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裏排行第十六,故並稱為“三十六體”。其詩構思新奇,風格穠麗,尤其是一些愛情詩與無題詩寫得纏綿悱惻,為人傳誦。曆史給了他各種評價,《舊唐書·卷一百九十下·列傳第一百四十》說:“商隱能為古文,不喜偶對。從事令狐楚幕。楚能章奏,遂以其道授商隱,自是始為今體章奏。博學強記,下筆不能自休,尤善為誄奠之辭。與太原溫庭筠、南郡段成式齊名,時號“三十六”。文思清麗,庭筠過之。而俱無持操,恃才詭激,為當塗者所薄。名宦不進,坎壈終身。”後幾句著實讓人心寒,但清朝初年吳喬則說:“於李、杜後,能別開生路,自成一家者,唯李義山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