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紀曉嵐《四庫總目提要》說:“《無題》之中,有確有寄托者,‘近知名阿侯’之類是也。有實屬狎邪者,‘昨夜星辰昨夜風’之類是也。有失去本題者,‘萬裏風波一葉舟’之類是也。有與《無題》相連,誤合為一者,‘幽人不倦賞’之類是也。其摘首二字為題,如《碧城》《錦瑟》諸篇,亦同此例。一概以美人香草解之,殊乖本旨。”
清朝賀裳《載酒園詩話》言:“魏晉以降,多工賦體,義山猶存比興。”當代古典詩詞作家蘇纓、毛曉雯著有《多情卻被無情惱:李商隱詩傳》。“多情卻被無情惱”,東坡這一句詞若孤立來看,正可用作李商隱一生的總括。多情者本已易於自傷,況欲於無情的世界裏尋覓情的歸所,而終於無處堪用其情,便隻覺得世界辜負了自己。這話對李商隱而言,沒有半分矯情,畢竟他所有的委屈都是應該的,因為這世界當真辜負了他。
施蟄存認為,李商隱的詩的社會意義雖然不及李白、杜甫、白居易,但是李商隱是對後世最有影響力的詩人,因為愛好李商隱詩的人比愛好李、杜、白詩的人更多。在清代孫洙編選的《唐詩三百首》中,收入李商隱的詩作32首,數量僅次於杜甫(38首),居第二位,而王維入選29首、李白入選27首。這個唐詩選本在中國家喻戶曉,由此也可以看出李商隱在普通民眾中的巨大影響。
晚唐時期,韓偓、吳融和唐彥謙已經開始自覺學習李商隱的詩歌風格。到了宋代,學習李商隱的詩人就更多了。據葉燮說:“宋人七絕,大概學杜甫者什六七,學李商隱者什三四。”(《原詩》)北宋初期的楊億、劉筠、錢惟演等人宗法李商隱,經常互相唱和,追求辭藻華美、對仗工整,並刊行了一部《西昆酬唱集》,被稱為西昆體。在當時頗有影響,但是未學到李商隱詩歌精髓,成就非常有限,影響力也隨著歐陽修等人走上文壇而消失。此外,王安石對李商隱也評價很高,認為他的一些詩作“雖老杜無以過也”(《蔡寬夫詩話》)。王安石本人的詩歌風格也明顯受到李商隱的影響。
明朝的詩人從前、後七子到陳子龍、錢謙益、吳偉業,都受到李商隱的影響。明清二朝喜歡寫豔情詩的人書畫家王靖先生作品李商隱詩更是專學李商隱的無題詩,例如明末詩人王彥泓的《疑雲集》和《疑雨集》》(注:《疑雲集》是否為王彥泓作品集,學術界存在較大爭議)。民國時期鴛鴦蝴蝶派小說中的香豔詩也是受到他的影響。
碧海青天吟紅燭,相思萬縷。道不盡、巴山夜雨。心有靈犀雙飛翼,明珠有淚悲難訴。幾繾綣,幾參悟。人生向背知何處?陷紛爭,一腔憎惡。夾縫棲身終不傍,平步難登仕路。竟不得、光宗耀祖。題壁樽前憐楚客,惹雞腸嫉怨成羞怒。哀歎處,恨相負。
在漫天風雨的黃葉之下,冷雨敲窗,金燼銷暗,秋盡天寒,抱影無眠時,柔軟的心裏那些不足與外人道的心事鬱結的多了,終有一日醞釀出瑰麗的想像,在海水明月和翡翠芙蓉間,雲蒸霞蔚成工巧凝練的詩文。很多人說李義山的愛情詩綺麗華美,甚則言其“絕豔”,但細看字裏行間,寫滿的不是香豔軟媚,而是字字惆悵,從首聯黯然銷魂到尾聯。
從春寒著雨、珠箔漂燈的昏黃傍晚,到蠟照翡翠、麝熏芙蓉的幽暗深夜,主人公無論男女,都是煢煢孑立的一個人。窗前燈下,或悵惘,或追思,或寤寐思服,輾轉而不得入夢。鳳尾香羅、白色夾衣還是往日熟悉的溫暖氣息,卻也不由得覺得冷。這是愛情的絕唱,也是人生的詠歎!麵對人生這部宏闊的協奏曲,愛情其實也隻能算是一段和音吧!